阅读历史 |

第91章 押牙进达(1 / 2)

加入书签

第91章 押牙进达

「举枪!」

「哗哗-

「放!」

五月初,在悟真对长安失望至极的时候,山丹的兵卒却在刘继隆的指挥下坚持训练。

八百州精骑来山丹不过十天,却已经融入了队伍之中,并且每次吃饭排队时都几乎用上了吃奶的劲。

山丹两日一练,五日一操的训练强度,也从第一次的叫苦不迭,来到了现在的轻轻松松。

当然,这样说,并非是他们已经适应操练强度,而是刘继隆给的太多了。

「吃饭了!」

「铛铛铛——

「集合!」

当吃饭的铜锣声响起,刘继隆也从校台上站了起来,吹哨集合。

在哨声下,军营内的一千四百人快速集合,很快便聚集成为了一个大的方阵创除龙首山丶祁连城和巡视山丹城防的兵卒,这里便是山丹城内在训的所有兵卒了。

「一个时辰后集合,解散!」

「哗哗

刘继隆吹哨解散,很快这一千四百人就如饿狼般冲向了军营一角的大厄厨。

在此刻,什麽兄弟袍泽都被抛之脑后,先吃到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到十个呼吸,刘继隆甚至没有走回自己的位置,便见到大食堂的三十个灶台口被围满。

后面的兵卒只能跟着排队,而前面的兵卒已经拿起脸庞大小的木碗开始打饭。

刘继隆的饭菜被人端来了,也是军营内的大庵厨所做的大锅饭。

今日大厄厨的早饭内容是野菜丶蔬菜和炒的羊肉以及一碗羊汤。

每人能分到的羊肉并不多,也就一二两,但这已经是这个时代当兵能吃到的最好饭食了。

即便是禁军,也不一定能吃到那麽好的饭食,唯有一些家产丰厚的牙兵能常吃。

来到山丹的鄯州军虽然都是甲兵,可他们在鄯州时吃的饭食就是简单的粟米饭和奶制品。

类似羊肉这种东西,那是只有大战之前才能吃到的存在。

如今来山丹才十天,他们的胃口已经被刘继隆养起来了。

刘继隆也不拉拢他们,就是像对待山丹兵卒一样正常对待他们。

可即便如此,这一顿顿的饭食还是让他们对刘继隆产生了最基本的感激。

「果毅!」

尚铎罗丶张昶几人端着碗来校台上找刘继隆,随后各自端了把经刘继隆改良过后的圈椅入座。

「尚铎罗,鄯州的弟兄这些日子有怨言吗?训练会不会太紧凑?」

刘继隆明知故问,尚铎罗闻言也是连忙往嘴里扒了两口饭,咽下后才道:

「没有,弟兄们都十分高兴,有些弟兄还问我什麽时候回去,担心太快回去「我告诉他们,我们起码要待到入冬前才会回去,他们都高兴的哼唱曲子呢!」

尚铎罗笑着解释,刘继隆听后心里十分满意。

他不需要这八百人效忠自己,只要他们心里记得自己就行。

他就不相信,这群人在山丹过惯了好日子,回去后还能继续吃着鄯州那毫无油水的饭食。

这般想着,尚铎罗也询问道:「对了果毅,城内的事情还没有忙完吗?我们什麽时候东略?」

「对啊果毅,再不东略,马上就要迎来雨季了。」

张昶他们听到后也连忙追问,而刘继隆却颌首道:「本想黄昏解散前再宣布,既然你们问了,那便现在告诉你们吧。」

「明日大军休息一天,留五团一丶二旅和六团二旅守城,剩下三个团和鄯州弟兄在后天卯时集结于北门,出征东略!」

「好!」诸将闻言纷纷振奋应下,只觉得手里的饭菜更香了。

不东略抢人口和牧群,他们怎麽保持现在的好日子?

这般想着,所有人都在为后天的东略做着准备,张昶也询问道:「果毅,这次由谁留守?」

「我反正是不留守了!」陈靖崇连忙开口道:「上次就是我,这次总不能了吧!」

「这次李骥和马成你们二人留守。」

刘继隆宣布了军令,李骥和马成脸上那原本还灿烂的笑容,立马就消失不见了。

在不情不愿中,二人最终还是点头回应了一声:「领命———

瞧着二人不情不愿的样子,张昶还想着偷笑,却见刘继隆看向他:「你去龙首山换郑处,这次让郑处去。」

「啊?!」张昶愣然,笑容从他脸上,转移到了马成和李骥脸上。

因为刘继隆这话,张昶愣是没能延续他每顿必吃两大碗的传统,破天荒的只吃了一碗饭。

只可惜他就算不吃饭也无法更改刘继隆的军令,此次东略的人员以刘继隆为首,往下数是酒居延丶陈靖崇丶郑处和尚铎罗。

耿明驻扎祁连城,张昶驻扎龙首山,马成和李骥辅佐李仪中驻守山丹城。

至于斛斯光,他早已成为刘继隆的亲兵队正,基本刘继隆去哪他就去哪。

将事情定调后,午后的训练就被刘继隆交给了酒居延他们几个,而他则是前往了城外,与崔恕一起看着百姓为由间的作物除草。

在没有机械的这个时代,除草可以说是相当累人的工作,尤其是雨季前后。

二丈宽的官道旁堆满了从田间处理倾倒的野草,堆得有人腰高。

这蹲在田间一整日的操劳,比打仗杀人可劳累太多了。

刘继隆看着马车将野草拉往堆肥场焚烧,随后又看向远方的开荒地。

在开荒地的方向,数千百姓只能用人力的方式将地表的野草清理乾净,随后再将埋藏在大地里的树根丶碎石丶石块清理到牛车上。

碎石和石块可以用来垒砌房屋,树根则是运往堆肥场焚毁。

如此过后,便得到了一片乾净的土地。

只是在这之后,还需要深耕土地,排除虫卵。

这积荒之地,草根深结,土性坚固,耕治甚难。

即便开垦乾净,也只能种植一些麻丶豆等作物,次年方可治田种植作物,第三年方望收获。

当然,以上这些是人力开荒的人家,而一旦有了畜力帮助开荒,那就可以缩减些时间。

「这些荒田的土壑丶水渠都得提前规划好,衙门内堂有我所绘的水利图,你且让直白们与百姓们按照图纸挖掘土壑丶水渠。」

「是」

走在由间,刘继隆对身旁崔恕吩咐的同时,目光也从未离开这广的开荒地上。

对于开荒,刘继隆实施的是集体统一开荒,然后按劳分配土地。

虽说河西不太可能存在偷奸耍滑的人,但环境一旦安定下来,人心便会思变。

曾经在吐蕃人鞭下任劳任怨的牧奴和百姓,很有可能因为山丹安定的环境而改变,所以按劳分配是必须的。

「以当下的速度,每个月能清理乾净多少亩荒地?」

刘继隆背负双手,站在小道边上。

崔恕闻言不慌不乱:「农田那边要留一千五百人播撒肥料,除草。」

「矿上留了二百人,剩下的百姓,除十岁以下孩童外,其馀人都参与到了开荒中。」

「衙门定下的规矩是每三十人,十头牲畜为一队,每日开荒一亩。」

「按照眼下的速度,刨除下雨丶大雪等日子,一年还是能开辟个五万亩左右北待他说完,刘继隆看了一眼远处农田中的作物:「月末应该就能收获第一批麻了,辛苦你了。」

「都是分内之事,何谈辛苦之说。」

崔恕沉静回应,但刘继隆还是安抚道:「待收复了番和,我便以功举荐你做县丞。」

对此,崔恕自然不免感谢,而刘继隆也在寒暄几句后,返回了城内。

在他回到衙门内堂的时候,崔恕已经派人取走了水利图,而曹茂则是坐在台阶上为自己保养兵器和甲胃。

算起来,他跟随自己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

曾经骨瘦如柴的他,如今却被刘继隆养得英姿讽爽,身形强健。

「果毅!」

见刘继隆回来,曹茂立马咧嘴笑着起身,同时双手抓在刘继隆那十八斤的铁枪上,挥舞了两下枪花后才在地上。

「呼———.真不知道果毅您是怎麽使得动这种兵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