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杨国忠(1 / 2)
第424章 杨国忠
李瑁以前一直不懂,为什麽很多皇帝下面,都会有几个被人诟病的奸臣,这个奸臣会得到皇帝的百般庇佑,以至于其他大臣都对他恨得牙痒痒。
李瑁现在明白了,培养奸臣,其实是为了维护皇帝对朝堂的控制。
也就是李世民这类绝对霸主,可以完完全全掌控朝局之外,历史上大多数皇帝多少都会用点奸臣,因为他们的皇帝集权,差点意思。
李隆基在开元初期,其实做的很不错,不管是几个宰相搭班子,大体上没出什麽奸臣,这也与他频繁的更换宰相有关。
宰相这个位置一旦坐的久了,贤相也可能成为权相,权相转而成为恶相甚至奸相。
张说丶张九龄,如果再千几年,保不准会成为什麽样子,李世民多活几年,也未必会有像后世那麽好的名声。
李林甫乾的不过是久了点,「奸」这个字,已经扣在他脑袋上了,而他是为了李隆基变成这样的,那麽在换了皇帝之后,他自然而然想要摘掉这个帽子。
如今的李林甫,简直就是个大贤臣,不要管人家贪污腐败的事情,做到首相,在大唐基本都算入股了,赚钱分红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适之如今,也很少找李林甫的麻烦,朝堂上比之从前,和气了很多。
这样的现象其实是不健康的,尤其对皇帝来说。
李瑁要做到真正的集权,得等到李林甫丶裴耀卿丶李适之这帮人死了之后才行,现在做不到,但是呢,他有什麽想法,当下很容易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开元初期的宰相,也经常跟李隆基对着干,因为那时候的基哥还年轻,老一辈的人不太能压得住,到了后来,基哥对朝局的控制逐渐成熟,加之年龄渐长,熬死了老一辈,便慢慢集权了。
李瑁不想慢慢熬,所以他需要一个奸臣站出来,帮着他顶在前面,他说的每句话,这个奸臣都会绝对支持,李瑁就算说屎可以吃,这个人也要认同。
对付正臣丶直臣丶重臣丶忠臣丶功臣,唯一的办法就是奸臣。
所以今晚的兴庆宫宴会上,杨钊竟然在负责伺候皇帝皇后,端盘子倒酒,十分殷勤。
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李瑁会当着这麽多人的面,将宠幸他的心思毫不遮掩的表达出来,杨钊心里已经乐开花了。
而杨玉瑶最近,一直往返皇宫,不是见李瑁,而是陪着怀孕的郭淑和韦妮儿解闷,她有心修复与郭淑的关系,但人嘛,一旦有过仇怨,很难冰释前嫌。
郭淑虽然态度上大为改观,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芥蒂的,但是韦妮儿就不一样,她与杨玉瑶关系一直都很好,今晚的宫宴上,杨玉瑶就陪坐在韦妮儿身边。
贵妃的座位,自然距离皇帝不远。
李瑁突然朝着这边说道:
「杨钊这个钊字,大不妥,当初怎麽起了个这样的名字?他这辈子不顺,恐是被姓名所误。」
杨玉瑶知道这是在问她话,闻言赶忙拎起裙摆来到帝座旁跪坐下来,道:
「陛下觉得不妥,就给他改个名字吧。」
杨钊自然也听到了李瑁的话,因为李瑁本来就是故意说给他听的,闻言,杨钊赶忙上前躬身道:
「臣的字确实大不妥,臣请陛下赐字。」
他这个钊,分开来就是金刀,代表刘的繁体字刘,这是大汉皇室姓。
卯金刀之,其实是被人故意宣扬曲解,本来是因为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民不聊生,天下分裂,人们期盼再次出现大汉一样的大一统王朝,所以有一个语,流传极广。
出自《太上洞渊神咒经》:汉魏末时,人民流移,其死亦半。刘氏五世,子孙系统先基,至甲午之年,便可刘氏还住中国,长安开霸,秦川大乐,六夷宾服。
大概就是给当时的人们希望,放心吧,刘氏子孙还会回来的,大汉还会被光复的,有汉室复兴的意思。
后来渐渐传的广了,就演变成了「非刘氏不王」,就好像只有姓刘的可以坐天下,其它都不行,以至于南北朝时期,刘姓成了造反的第一大姓,先后踊跃出刘举丶刘渊丶刘裕等人,关键是,成功的还不少。
历史上安史之乱后期,刘展就是吃了谚语「手执金刀起东方」的亏,被人诬告谋反,
认为姓名应了谣,被杀了。
所以啊,哪个皇帝能不忌讳呢?虽然杨钊不姓刘,但是他带金刀也不行。
李瑁笑了笑:「杨钊的忠心,朕是看在眼中的,便赐名国忠吧。」
杨玉瑶与杨昭瞬间大喜,拜谢赐名。
杨国忠这仁字,就是奸臣的代名词,而李瑁给杨钊设定的属性,就是奸臣,自然也不用费尽心思去想其它的名字了,国忠就很恰当。
大奸似忠嘛。
皇帝赐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殊荣,主要分人,一是外族人,赐名代表看大唐接纳了你,二是汉人,赐名代表着你小子要飞黄腾达了。
宴会上,那几个顶尖的大佬,自然看得出杨钊今后的成色是什麽,所以对此不声不响,但有些人得知杨钊被赐名,那可不就不爽了。
因为杨钊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最近因为卫府的事情还得罪了宗室。
右卫大将军李希言在下面得知陛下赐名这件事之后,先是找机会摸到了李适之身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