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3章 流求(1 / 2)

加入书签

第423章 流求

李瑁这一次算是彻彻底底体会到,节日的重要性了。

对于一个从年头忙到年尾的人来说,过节真的可以放松自己的精神,松缓自己的神经,让他全年的高压状态,得到舒缓。

今年是文德三年,公元745年。

「文德三年,大唐陛下诏令,正月十五,子正已到,新日初始,神灯灭,人灯燃,天官赐福,万民蒙诏,普天同庆......

兴庆门的城楼上,礼部官员唱诵节日祝辞之后,李瑁继位以来最盛大的一次上元节,

开始了。

过节不能省钱,这是朝廷所公认的,一整年都在愁眉不展中度过,逮住上元节,就得可劲儿的消费,朝廷花的钱越多,百姓们得到的精神满足就越好,什麽叫普天同庆,就是大家都要乐呵呵的。

李瑁虽然对乐舞的兴趣不大,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提倡和鼓励,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乐舞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都有看巨大的推动作用,永远不可忽略。

今年的上元节,也是显衡过的最不是滋味的一次,因为过了节,他就要去南方了,而且是很南的南方。

他肯定是不乐意的,我来大唐,是学习大唐先进的思想文化,将更成熟的生产技术带回日本,去安南都护府,我能学到什麽?那边还得跟我学。

但是呢,他身上有大唐的官职,必须服从大唐皇帝,所以没办法,只能领命,但是呢,他向李瑁请求,最多三年,三年过后,他会返回长安与李瑁辞行,踏上返回故乡的旅途。

这个人在历史上,离开大唐之后,李白丶王维丶包佶丶储光羲等鼎鼎大名的诗人,都为他写过诗,那时候的中日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

日本仰慕天朝,仰慕了千百年,后世日本明仁天皇曾经登上过西安的城墙,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执念,他们对大唐有着很深的情结。

后世的兴庆公园,还有阿倍仲麻吕的铜像。

「别苦着个脸啊,」汝阳王李来到显衡的身边,拍了拍其后背,道:

「陛下让我来陪你喝几杯,此行跋山涉水,旅途劳苦,你要多保重啊,陛下是信任你,才让你去安南,也是让你知道,我大唐海纳百川,对待外族善意教化,绝不妄动兵戈,三年而已嘛,一来一回都得一年,你路上慢点走,其实也就呆两年而已。」

显衡一愣:「汝阳王安慰人,还是很厉害的,被你这麽一说,我也是豁然开朗了,一路南下游览天朝九州之景象,好像是件美差。」

一旁的王维哈哈一笑:

「绝对是件美差,你能从日本国一路来到大唐,从我京师至南境,对你来说,自然不算困难,但还是要多准备一些药物,以免水土不服。」

显衡点了点头,他的远行经验非常丰富,从日本来大唐,换做从前的遣唐使,走的是北路,也就是先去新罗(韩国)然后走陆路到辽宁,进河北,来长安。

但是他呢,是从大阪出发直接跨海,四艘船五百多人横渡东海,抵达扬州,从扬州坐船来的长安。

由此可见,小日子当时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了。

当然了,这种横渡东海的路线,也是真玩命,一个不好就得挂。

显衡道:「我看过大唐舆图,似乎从扬州出发,也能抵达安南都护府。」

「是吗?」李不知道啊,他这个对这些方面不感兴趣,于是疑惑的看向王维。

王维点头道:「确实可以,一路沿着江南和岭南的海岸,经流求丶琼州,可抵达安南,但是这样一来,风景是你看不到了。」

显衡犹豫了一阵后,道:

「那还是走陆路吧,虽然风险大了一点。」

这小子自打来了长安,秘书监的典籍看过不知道多少,自然晓得大唐越往南边,气候和地理条件越差,多毒虫瘴气,没有万全的准备,此番赴任之途,也跟玩命差不多。

「流求?我似乎听陛下提到过这个地方,」李皱眉道,他的记性还是很好的。

李瑁确实非常在意流求,因为那个地方,就是台湾。

此时的流求地区,生活着的夷民一部分是陆陆续续从大陆泛海过去的,属于华南人种,一部分是马来群岛迁徙过去的,被叫做生番,意思是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的人。

大唐在海南设置有琼州等行政区,但是对流求还属于空白。

而大唐之所以对台湾这个地方完全忽略,源自于隋朝时期,杨广曾经派军队登上去过,俘虏了数千夷民带回福建,据说,当时岛上已经不剩下多少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