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1章 长安处处失意人(1 / 2)

加入书签

第251章 长安处处失意人

大唐从建国至今,一直保留着使用重甲骑兵的习惯,主要源自于李世民的玄甲军。

但是这类军种代价太大,所以自前为止,全国范围之内,大概也只有不到两万人的具装甲骑,其中一半在长安,也就是羽林和龙武。

安思顺临洮军的骑兵,有整整八千人,但其中具装甲骑只有八百,他这一次带出来的三千骑兵,全是轻骑。

因为他要发挥骑兵在湟中平原的机动性,在鄯州腹地,骑兵是横着走的。

别看只有三千人,能吓坏三万人。

带着三天的乾粮,安思顺已经在贼军的行军路线上四进四出,绝不恋战,摸进丶偷袭,甩几个技能立马就走。

吐蕃这边也是很聪明的,行军非常分散,绵延十几公里,从高空俯瞰,仿佛十馀条血管正在朝着绥和城这个心脏位置汇聚而去。

但是不管他们有多少条行军路线,中军肯定是在中间。

而安思顺就是来找中军的。

一座隆起的小山坡上,安思顺带着魔下五百骑兵,望着下方徐徐行军的吐蕃大军。

下面的人自然也看到了他们,所以会有一支长枪队列阵于道路之外,负责阻击大唐骑兵,剩下的兵团则非常悠闲的继续进军,军士们时不时便捡起一块石头,朝着安思顺的方向扔过来,各种叫嚣谩骂充斥周边。

吐蕃的长枪比大唐的还要长,有六米,主要就是针对大唐骑兵用的。

而安思顺眼下的骑兵,已经分散成六股,游弋四方,这就是骑兵最瑟的一点,你追不上我,所以我爱去哪去哪。

安思顺手执马鞭,坐在马背上望着远处长蛇一般绵延至天际的贼军,打开手里的一幅地图,上面用墨块标记了十馀处,这都是他已经去过的地方。

自前为止还没有确定中军的位置。

魔下赤头郎穆誉朗道:

「如今看来,他们的中军似乎应在靠南位置,北边我们已经扫过一遍了,没有发现,往南穿插,非常冒险,就算抓到,我们六军分散在外,难以集中,冲阵作用有限。」

大唐的骑兵经常以五百人为常用战斗编制,因为人数少的话更加机动灵活,

打的时候快,撤的时候也快。

所以史书上经常记载,谁谁谁以五百骑军打破敌军,获得战斗胜利。

历史上窦建德十馀万大军,就是被李世民三千骑兵给摆平的。

「擒贼先擒王,若能抓到中军,一举击溃,此番入境之贼军,便是全军覆没之局,」安思顺指着地图,沉声道:

「几次攻打石堡未果,我已经憋了一口气了,这一次必须要出了这口气,传令各军,往南游弋,保持在这条线上,东西各为策应,相距不要超过十里。」

穆誉朗点了点头,在自己的地图上做上标记,然后叫来传信兵指给他看。

接下来,安思顺调转马头,沿着坡脊向东缓缓移动。

他动,下面的吐蕃长枪兵团也跟着他动,如果安思顺加速离开,会有吐蕃游骑负责盯上,然后传信给另外一部分的枪兵,做好防袭准备。

骑兵,他不是一直在跑,人能受的了,马也受不了啊,又不是汽车,加满油想怎麽跑怎麽跑。

只有在冲锋和撤退的时候,骑兵才会进入百分百的速度阶段,平时就是百分之三十四,摆脱追踪也顶多六十,还需要时不时的下马,让战马喘口气。

而安思顺的八百精锐具装甲骑,眼下就跟着大后方,主将是安思顺的绝对心腹何宥,也是栗特人。

何宥眼下就在北面的一座村庄内休整,只等安思顺确认中军位置,他便会率领具装甲骑一口气冲破贼军外围所有防线,直扑中军所在。

在他的大后方,则是安贞率领的临洮主力,整整一方两千人。

双方的游骑已经遍布整个境内,一场场单兵斯杀,正在悄无声息的上演着。

这天晚上,李光弼开始了他进驻绥和城之后,最为艰难的一个夜晚。

厮杀声从太阳落山的那一刻就没有停止过,外侧城墙上已经是千疮百孔,被贼军以各类工具挖出了数不清的小坑,户体在城墙下已经堆砌了两米之高。

但是李光弼很清楚,这些只不过是炮灰,因为他们的装备非常简陋,真正的攻城,恐怕要等到艺力徐的中军抵达。

不管再怎麽杂牌的杂牌军,它当中肯定是要有一支精锐的,辅助军团付出的巨大伤亡,都是为了主力能够建功。

是的,功劳从来都是主力的,辅助的永远都是代价。

李光弼眼下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人能不能与他产生默契,明摆着他已经是诱饵了,人家的目标就是他,那麽皇甫惟明是否已经做出安排,这才是他真正在乎的。

他魔下的赤水军,无论任何情况都有一战之力,但最差的情况,就是像眼下这样,因为李光弼故意将自己搞成了瓮中之鳖,导致赤水军成了敌军眼中的肥肉。

大概半夜时分,南城墙和北城墙,敌军也已经发动了攻势,但对李光弼造成的压力并不大,因为有火拔归仁的三千城外驻军,分摊了这一压力,频频骚扰敌军攻城部队,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等到天明的那一刻,李光弼爬上北侧城墙,除了看到昨夜战事留下的狼藉之外,并没有再看到吐番军阵的身影。

「敌军刚刚撤退,是结阵往北走的,北边应该是来人了,」负责望风的一名烽后朝李光弼汇报导。

李光弼点了点头,当即下令孙立明率五十骑出城往北,查看情况。

北边确实来人了,而且即将进入李光弼的视野。

王人杰的振武军直到抵达距离绥和城不足五里的地方,才被吐蕃发现,眼下虽然已经被吐蕃拦阻不能往前,而且厮杀已经开始。

但是这个距离,是安全距离,因为他处在赤水军的有效支援范围之内。

李光弼收到消息之后,立即派出白孝德率两千人马往北接应,火拔归仁不准休整,往东翼掩护。

那麽这支阻击王人杰的吐番军,便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短时间内没有能烧掉王人杰的马车辐重,那就只能暂时撤走。

振武军在午时之前,顺利进入绥和城。

王人杰本来就出自赤水军,这里面的人都是他的老夥计,大家见面之后也是相互拥抱,感情深厚。

「没想到是你来了,今晚你替我吧,我已经累得抗不住了,」

城中的临时指挥所内,火拔归仁将王人杰给他带来的一包烤羊肉分给大家,

故意说了这麽一句话。

李光弼面带微笑,表情不变,但对火拔归仁的这句话是比较反感的。

他是振武军,为什麽能接替你的任务?你想干什麽?拉拢河西旧将。

火拔归仁眼下对李光弼是有意见的,因为自从李光弼来了赤水军,他就一直是前锋敢死队,就算他愿意顾全大局,忍气吞声,但手下的人也不愿这麽累死累活。

每次出城应战都是我们这帮弟兄,你就不能换一拨人吗?

当初盖擎执掌赤水军的时候,火拔归仁有什麽想法,都敢说,说出来,盖擎也会仔细考虑,但是眼下对李光弼,他已经懒得说了,因为说了对方也不同意。

那麽就只能像现在这样,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言语中对李光弼的排斥是显而易见的。

王人杰自然也听到火拔的话不对劲,看向李光弼道临行之前,隋王有吩附,振武军只要抵达绥和城,一切听李将军调度,如果今晚需要我出城驻守,将军只管下令。」

名义上,王人杰和李光弼都是兵马使,但是品阶相差巨大,赤水军也不是随便哪个军镇都敢碰瓷的,人家是整个大唐建制最大的一座军镇,所以赤水军使在战场兼领其它军镇,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在河西就是这样,赤水军被派去某个地方,那麽那里盖擎说了算。

人家刚来,就愿意担此重任,可见诚意满满,隋王还是明事理啊,李光弼笑道:

「人杰是新军,城外驻防职责最重,还是需要归仁的精锐才能应对,你既然来了,我肯定不会让你闲着,你可以帮助协防。」

王人杰点了点头:「唯命是从。」

「王将军带来的布帛有多少?」白孝德问道。

他虽然是李光弼一路提携上来的,但是王人杰呢,也是他曾经的上司,尤其人家还是盖帅的爱将,于公于私,他都不会排斥王人杰。

王人杰道:「有六百匹,是用作搞赏积石城振武军将士的。」

火拔归仁一听这话,双目放光的看向李光弼。

李光弼见状笑道:「我可以借来一用,但你要珍惜着点,脏了可以洗,破损了我得赔。」

火拔归仁满意笑道:「总算是有些遮风挡雨之物了。」

布帛不是让他们裹在身上御寒的,是以兵器挑起来,搭建临时帐篷,主要就是避风,破损几乎是不可避免。

本来就够冷了,冷风再嗖嗖的刮着,还让不让人活了。

虽然昨晚打了一个晚上,激战之下也不觉寒冷,但是如果今晚不打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