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6(1 / 2)

加入书签

阿英都知道了。”

陈皎道:“对,我就是因着这茬儿赶回来的。 ”

许氏沉默了阵儿,问:“若五娘回来了,阿英会怕吗?”

陈皎淡淡道:“那得看她能不能活着回来。”

许氏的眼皮子跳了跳,隐隐生出不祥的预感。

第71章 军令状

沐浴洗去一身风尘,许氏拿干帕子替她绞头发。母女唠了会儿家常,难得的祥和安宁。

“你爹说要把魏县赏给你做食邑。”

陈皎挑眉,“爹真这么说的?”

许氏点头,“我儿手腕过人,平闵州图通州,立下这般大的功劳来,当该奖赏。”

陈皎发牢骚道:“我挣的那些全都填到盛县的种粮培育上了,爹抠门得要命,州府不重视农学,可是民以食为天,若衙门能把种粮抓起来,产量自然能提高,产量好了,老百姓就能多得些粮。”

许氏:“不该你管的就莫要瞎操心。”

陈皎严肃道:“那怎么能行呢,惠州若要图强,就得让百姓得利,百姓得利了,方才能国富民强。国富民强了,军队才更强,军队强了,就不会受到欺负,家国才能得太平安稳。”

“是是是,我儿说什么都是对的。”又道,“你做的这些,也得让你爹看到才行,若不然功劳都被别人抢了去。”

陈皎:“无妨,只要老百姓知道我陈九娘在为他们费心就行。”

许氏用指尖细细梳理她的发丝,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你看当初你清理魏县做出功绩来,大郎他们就生出抢功的心思。

“不过也是造化弄人,功劳没抢到,反而被送去奉州奔丧,结果听说被京里扣押了,能不能回来都是未知。

“有时候我无比庆幸阿英是女儿身,你若是男儿,只怕去奉州的差事多半会落到你头上,也算是躲过了一劫。”

陈皎问道:“那爹派人过去捞了吗?”

许氏:“听说派了林都尉过去,朝廷那边想动惠州,想来不会轻易放人。”

陈皎:“此行只怕凶多吉少。”

许氏点头道:“所以我才庆幸不是你过去。”

与此同时,厢房里的江婆子也在跟马春说起交州那边的情况,她忧心忡忡道:“当初嫁交州一事原本要落到小娘子的头上,而今两州多半会开战,倘若五娘回来了,府里的日子只怕不好过。”

马春皱眉道:“她若敢生是非,小娘子定饶不了她。”

江婆子摇头,“不管怎么说,郑氏都是当家主母,我就怕跟那边起冲突,叫人防不胜防。”

马春不说话了,平时她们在外奔忙,就怕许氏在府里受到欺负。她阴暗地想着,陈五娘最好死在交州,一了百了。

晚些时候陈皎前往碧华堂,陈恩见她回来,颇觉欢喜。

父女二人说起闵州和通州那边的情形,陈恩赞道:“我儿甚有手腕,能干净利落把通州拿下,实在让爹意外。

“那日你阿娘跟我发牢骚,说府里什么脏活累活都让你干,实在不该。她妇人之见,我儿巾帼不让须眉,比你那些个兄长上进多了,若把你养在后宅,倒是埋没了才干。”

他能有这般觉悟,陈皎甚感欣慰,抿嘴笑道:“爹真觉得把我养在后宅不如放出去?”

陈恩点头,“我淮安王府养个丫头还养得起,只是州府也缺有才之士,阿英胆大心细,实属难得,你立下的功劳,为父都知道。

“以前我曾向你许诺,若把惠州郡县清查完毕,便把魏县的税收赏你做食邑。如今你虽不曾清查,却图得通州,这份食邑当该受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