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9(2 / 2)

加入书签

接连数日城门都没有开启,陈皎等人经过清查,拿到了私兵名单,竟然有三千多人。

起初朱韵还以为他们会按名单进行诛杀,不曾想陈皎大事化小,只差人查杀领头的几位。

朱韵心中忐忑,试探问道:“九娘子当真愿意放过他们?”

陈皎不答反问:“不然呢,把三千多人全杀了?”

朱韵:“……”

陈皎缓缓起身,道:“朱治中未免太小瞧我陈九娘了,不管我用什么理由图通州,你以为我要的是什么,跟闵州那边的混乱吗?”

朱韵沉声道:“通州是引狼入室,飞来横祸。”

陈皎挑眉,“要怪就怪朝廷,好端端的,非得让惠州大老远派兵过来平乱,我们岂有白走一趟的道理?

“要怪也得怪你们通州的这些当官的不安分,豢养私兵被我们逮着把柄。不管怎么说,这事既然被发现了,怎么都是无法洗清的,你说是吗?”

朱韵哼了一声,没有答话。

陈皎厚颜无耻道:“为着通州百姓的安稳,还请朱治中妥善处理两州的关系,勿要闹得一团糟乱,惊动州内百姓。”

她说话和颜悦色,纵使朱韵心中不满,也深知通州府养兵是铁打的事实,这是怎么都翻不了案的。

城内躲藏的私兵惶惶不可终日,所幸府衙并未下通缉令。

那些私兵刚开始得知史州牧被杀,领兵的头目也被暗杀,心中愤慨不已。原想着若惠州兵不给他们留活路就起兵造反,哪晓得州府没有任何动静。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人想走死路,为了把这些人收编入伍,陈皎想了个法子。按照名单通过户籍寻到私兵们的家中,通过家眷劝说兵丁们投靠惠州。

这不,乡县的里正拿到上头派发下来的告示,亲自挨家挨户走访。

姜里正走到猎户王家中,问起他们的儿子王大郎是不是去州府里当兵去了,刚开始王老儿矢口否认。

姜里正耐心道:“你们莫要遮遮掩掩,州府里已经派发了告示给乡里,上头就有王舟的名字。

“这会子听说史州牧勾结大乘教豢养私兵造反,这可是要杀头的罪名,想来是惠州兵从闵州大乘教顺藤摸瓜摸到了史州牧头上,把人给办了,把私兵的篓子给捅了出来。”

当即同他们说起事情的前因后果,听得王家胆战心惊。所幸上头不追究,只要愿意收编入惠州,便算正规兵,且还能拿到粮饷。

这消息倒令王家人意外,王老儿诧异道:“真不用杀头了?”

姜里正摆手,“不用杀头了,据说私兵有三千多,若全都杀头,那岂不是官逼民反吗?”又道,“惠州才把隔壁闵州的叛乱平息,显然是不想再生是非的,你们也算捡到了便宜。”

王老儿这才放心许多,他的妻子刘氏道:“惠州真是多管闲事,通州的事情应由朝廷管,他们过来插什么手?”

姜里正:“现今这世道说不清楚,若朝廷管用,闵州何至于年年生乱?”顿了顿,“咱们这些老百姓应该庆幸的是接管人,那陈九娘的口碑还算不错,不会滥杀无辜,若是遇到其他人,可就没有这般走运了。”

王老儿半信半疑道:“这事真就这么翻篇了?”

姜里正回答道:“应是翻篇了,通州想要兵,惠州也想要兵,都想抢身强力壮的男丁。”

刘氏试探问:“若是不愿意被收编呢?”

姜里正:“那就老老实实务农,不过衙门会把该男丁进行备案,若地方上出现案情,便有嫌疑,将其视为前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