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0(1 / 2)
”
刘氏皱眉,“简直荒唐,好端端的良民,何故背上这样的污蔑?”
姜里正:“你们就莫要得寸进尺了,按律令原本就是要被杀头的,家眷也得受牵连。
“现在上头中和,放你们王家一条生路,愿意按正规兵收编给粮饷。你们又不愿意,那是不是得爬到惠州那帮官大爷头上作威作福,才觉得舒坦?”
这话说得嘲弄,王老儿连连摆手道:“不敢不敢,姜里正勿要懊恼。”
姜里正:“且考虑清楚,若是想明白了,就自己来找我,好把名目交到衙门。”又提醒道,“这世道的兵哪个不是像强盗土匪一般,既然曾去掺和过,就别装什么良民了。”
他一把年纪,万事看得通透,顶着寒冬出来跑腿,也算是对当地百姓有点良心。
从私兵转成正规兵仅仅只需要换个主子,简直滑稽讽刺。纵使那些私兵心中不屑,但仍旧有不少人服了软,选择去询问收编入伍的条件。
惠州开出来的粮饷条件还可以,有人心动了,前去接受考核。
第二轮收兵就这么开始了,徐昭等人忙得不可开交,校场上再次热闹起来。
陈皎亲自书信说明通州的情况,让淮安王斟酌用词上报到朝廷。
那书信由谢必宗快马加鞭送至惠州,其中还有崔珏的一封信。
闵州这边得知通州安全着陆,鲍起凤暗暗欢喜。这步棋显然是正确的,一旦三州融汇贯通,那往后惠州将日益强大起来。
而闵州这个烂摊子将不复存在,它只会越来越好,因为起义把州内的官绅都杀得差不多了。
人口锐减的情况意味着当地百姓有更多的田地耕种,只要他们有地耕种,能得温饱,那闵州至多两三年就能进入兴旺时期,甚至比通州和惠州还要好。
原因很简单,土地兼并的问题得到解决。
年底的时候陈皎送至惠州的信函传到淮安王手里,当时他以为是提闵州的事,结果拆开一看,整个人都懵了。
信中说她把通州拿下了。
陈恩还以为她在忽悠,又反复细看了好几遍。再看崔珏写来的信函,手不禁有些抖。
当时陈恩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压制不住恐惧,看向谢必宗道:“九娘是不是在通州造反了?”
谢必宗:“……”
不知道为什么,他看着陈恩惊恐的表情,心情有几分复杂。
“回主公的话,九娘子没有造反,是通州牧勾结大乘教豢养私兵……”
当即把通州的情况详细讲述一番,听得陈恩眼皮子狂跳,难以置信道:“州内没有大动干戈?”
谢必宗点头,“不曾,除了头目以外,甚少人伤亡。”顿了顿,“先前我们在闵州平乱时收编了一千多新兵,现在通州那边也在继续收编私兵,若是堪用的男丁,皆会收编成惠州兵,估摸能有五千兵左右。”
陈恩:“……”
表情有些裂,还能这样玩儿?
第69章 忽悠小能手
派出去两千兵,结果打成了五千兵,并且还挣回来一个通州。
这波操作彻底把陈恩唬懵了,他像听到天方夜谭一般,许多时候都忍不住打断谢必宗的话。
“闵州才派过去上任的州牧被九娘拉拢成自己人了?”
谢必宗点头,“对,那鲍州牧是个明事理的人,也干实事,对九娘子治理闵州颇为赞赏,愿意鼎力相助。”
陈恩:“……”
谢必宗:“九娘子说只要闵州、通州和惠州拧成一条绳,在通州布兵存粮,两头皆可接济,就算是朝廷派兵下来,也不一定能吃得下惠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