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夷鱼记终(四千字章)(2 / 2)

加入书签

林十三一愣:调令?完了,驯象所的安逸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那百户将调令交给了林十三。果然,调令上写着「命副千户林十三结束借调,返北镇抚司公干。」

再一看调令的署名和官印,林十三有些惊讶。

署名是朱希孝,官印是锦衣卫指挥金事。

锦衣卫的最高武官并无常设常例。有时是都督,有时是指挥使,有时是指挥同知,最低时甚至有指挥金事统领锦衣卫的先例。

这些官职统称堂上官。

当今的锦衣卫都督陆炳是个猛人。自他掌卫权之后,下面的指挥同知丶指挥事便都是闲散勋贵们担任,空挂名衔领银,并不管事。

林十三喃喃道:「裕王府那边的朱希孝做了指挥事?」

朱希孝这人虽是勋贵,但绝不闲散。

他是东平王朱能之后,成国公朱希忠之弟。

朱希孝上头有个嫡长大哥袭爵,大哥又有两个儿子。成国公的爵位此生与他无缘。

他这人颇为上进,考武会试登科,殿试连登二甲第八十六名武进士。

这个名次并不高。难得的却是他的出身。

大明的世勋子弟多为享乐之徒。考武举?考什麽武举啊?那武举的苦是我们这些勋贵爷们该吃的嘛?

打我老祖从龙南下靖难,我祖父丶我爹哪一个不是为大明朝流过血打过仗的啊!

我的苦,他们早就替我吃完了。

朱希孝却是世勋子弟中的异类。竟吃得了练武丶读书的苦,高中武进士。这让嘉靖帝刮目相看。

嘉靖帝亲自下旨,命朱希孝担任裕王府仪卫典仪(仪仗队长)。

朱希孝在裕王府中勤勤恳恳,深得裕王信任。逐渐在府中专门负责秘密差事。

林十三凝视着那调令,心中暗道:谁人不知朱希孝是裕王爷的人?突然调到了锦衣卫做指挥金事?

难道说,皇爷并不想让锦衣卫父死子继?而是要将锦衣卫交给裕王的人?

也对,裕王才是皇爷的亲儿子啊。陆炳只是皇爷的心腹至交而已。

林十三领着孙越丶李高和三十多名袍泽返回了锦衣卫本衙。

当日下响,陆炳将南丶北司;诸千户所有飞鱼召集了起来。

陆炳指了指身边一个三十多岁,乾瘦丶矮小的男人:「这位是新任指挥事,朱希孝。」

「朱金事出身名门,乃是靖难名将朱能之后。」

「圣上口谕,今后朱金事兼管北镇抚司。北镇抚司大小事务,由朱金事掌总。」

林十三从话音中听出了端倪:少掌柜陆绎刚升了北镇抚使不足一年,这就被架空了?

朱希孝站起身,对众人拱手:「诸位,今后还请与朱某人同舟共济,同甘共苦。」

下响,朱希孝去了北镇抚司,找百户及以上官员挨个单独谈话。

轮到林十三时,朱希孝格外热情:「十三,早就听王府少监冯保说,你这人精明能干。」

「李妃的弟弟在你手下,受了你不少照应。」

朱希孝这是在拉关系丶套交情。

吕芳早就告诫过林十三:严家也好,陆炳也罢,都是替皇爷干脏活的。裕王才是皇爷的亲儿子,未来的皇帝。外甥啊,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林十三也早就存了一颗巴结裕王府,给自己找退路的心。不然也不会拿李高当亲爹一样供着。

林十三拱手:「朱卫堂过誉了。属下只是运气好一些罢了。至于照应李公子,我与他一见如故,宛如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般。」

「照应自己的兄弟理所应当。」

锦衣卫中,下属对指挥事的敬称是「某卫堂」。因指挥事是卫中的「堂上官」。

朱希孝道:「我初到锦衣卫,兼管北司。可谓是两眼一抹黑。」

「幸而李妃娘娘在我上任前对我有训『北镇抚司有个叫林十三的可以信任」。」

「我将你从驯象所调回北司,是为了今后有个坚实可靠的臂膀。」

林十三纳头便拜:「属下林十三多谢朱卫堂信任。今后愿为您肝脑涂地!」

「您让我走东,我绝不走西!您让我上刀山还是下油锅,只需一句话。」

朱希孝喝了口茶,意味深长的说:「听说你跟大掌柜丶少掌柜不睦啊。」

林十三了然:看来朱希孝将陆家父子当成了敌人。我在表面上是陆家父子的敌人。敌人的敌人自然是朋友。

林十三的回答很是委婉:「啊,大掌柜丶少掌柜跟属下有一些误会而已。谈不上不睦。」

朱希孝道:「嗯,原来如此。总之,今后我会拿你当我的臂膀。北镇抚司......迟早由你来掌。」

这个饼画的有点大。

过了两日,东南一道奏疏被送入通政司,

奏疏是胡宗宪上的。内容是建议嘉靖帝,在义乌招募新兵,组建一支一万人规模的新军。

之所以在义乌募兵,是因戚继光前往义乌考察过当地民风.

:.:

这道奏疏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

清流言官的参劾奏疏雪片般飞向永寿宫。他们参胡宗宪名为招募新军,实为招募私军。有不臣之心,图谋不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清流明面上是在参胡宗宪,实际剑指严嵩父子。

其实胡宗宪的奏疏,连严嵩父子都是不支持的。

严嵩父子认为:你胡宗宪维持当下局面,久掌东南大权不香嘛?提出组建新军的建议,容易引火烧身!更会给徐阶那伙人攻计的口实。

故,严嵩父子装起了死。既不表态支持胡宗宪,也不反对。

最支持胡宗宪的竟是兵部尚书杨博。杨博的想法是:若海防能够改卫所军制为募兵制,建立募兵制新军。那疆防亦可募兵。

卫所军制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九边若想长久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必募兵组建一支虎狼之师。

朝堂上的这场风波,看似与刚刚调回北镇抚司的林十三没有什麽关系。

这日傍晚,林十三在院子里抱着七个月大的福儿。看着虎儿和王小串跳格子。

严府一个仆人进得院中:「三爷,小阁老让您去一趟府里吃酒。」

旁人尊称林十三一声「十三爷」,严府的人则尊称他为「三爷」,因为他是严世蕃的三弟。

林十三将福儿交给碧云,转头吩咐张伯:「把从佛郎机人那儿得来的那坛子甘蔗酒给我带上(《夷鱼记》终。明日开启下一卷《雉鸡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