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义乌人可怕可怕(1 / 2)

加入书签

第168章 义乌人.可怕可怕

严世蕃今日心情不佳,找来两个义弟陪他喝酒。

罗龙文给严世蕃倒了林十三带来的西夷甘蔗酒,严世蕃一饮而尽:「嗯?这酒甜丝儿丝儿,倒是爽口。」

林十三笑道:「这是西夷商船上的酒,名叫什麽朗姆酒。西夷那边只有下等水手才喝.不过喝着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严世蕃苦笑一声:「人啊,就是犯贱。大明狗都不喝的高碎,在西夷人眼中是好茶。」

「西夷贱工喝的劣酒,到了咱们嘴里倒成了别有风味的美酒。」

罗龙文问:「大哥可是因胡宗宪的那封奏疏心情不佳?」

严世蕃道:「一提这事我就来气!胡宗宪这番不知怎得,上如此敏感的奏疏竟事先不跟我和我爹商量。」

「他是熟读史书的人,难道不知打太祖爷开国起,募兵建新军便是犯大忌的事。」

「这下好,清流可算抓住了口实。一个劲的参劾胡宗宪图谋不轨。」

「他老胡是我严家的人。真要因这事儿丢了浙直总督的官帽,最后受损的是我严家。」

罗龙文替胡宗宪说了几句公道话:「老胡在江南也很难啊。我是替他办过事的,晓得他的处境。」

「皇上急等着他平定东南倭患,清靖海上通路。卫所军却是些酒囊饭袋,不堪大用。」

林十三插话:「是啊,东南卫所军的底层旗官丶士兵几乎成了上司们的家奴丶雇农。他们哪里肯拼死搏命的去打仗?」

「再有,我看过兵部的邸报。自今年开春,皇爷下旨开三口通商,倭寇入侵的次数丶人数便越来越多。」

「若无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胡部堂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永寿宫大殿内。

嘉靖帝的面前跪着陆炳丶朱希孝。吕芳侍立在一旁。

其实关于组建新军的事,嘉靖帝已经下定了决心,全力支持胡宗宪。

只是嘉靖帝有一点吃不准,他手里拿着身在江南的锦衣卫耳目们呈上的七八份密奏。

嘉靖帝道:「陆炳,你的人在奏疏里说,义乌穷山恶水尽刁民,生性桀骜难驯。不知官长,不知纲常。绝不能再义乌招募新军。」

「可胡宗宪的奏疏,却说义乌人天生善战,勇武过人。若从义乌招募新军,则可以一当十。」

「是你的手下错了,还是胡宗宪错了?」

胡宗宪会做人,私下里跟陆炳一直有往来。陆炳也欣赏他有国柱之才,没少暗地里帮他的忙。

陆炳若说胡宗宪错了,就成了给好友掣肘。若说手下耳目错了,则是治下无方。

陆炳拱手道:「回禀皇爷。义乌人是不是新军的好兵源,臣不知。谁对谁错,臣亦不知。」

「臣以为,皇爷可遣一名精干钦差前往义乌,实地了解一番。」

嘉靖帝看向朱希孝:「朱希孝,你怎麽说?」

朱希孝道:「臣以为陆都督所言极是。组建新军是大事,兵源万分重要。需派钦差专门考察。」

嘉靖帝又转头看向吕芳。

吕芳心领神会:「禀皇爷。老奴听说西苑百鸟房的几只斗鸡蔫蔫不济,不堪斗赏。义乌特产一种名曰白颈长尾的野雉鸡。」

「这种雉鸡中的极品名曰『铁冠金爪血将军』。能斗得过恶犬呢。」

「不如差林十三前往义乌,替百鸟房寻找血将军。」

嘉靖帝颔首:「嗯,就让林十三去一趟义乌。」

裕王府书房。

高拱和张居正与裕王围坐喝茶。

徐阶名义上是裕王的老师。但裕王牢记嘉靖帝的那句「徐阶小人」,与徐阶始终隔着一层。

每遇大事,裕王总是会找两个心腹高拱丶张居正密议,而将徐阶排除在外。

裕王道:「南直隶的赵贞吉给孤来了信。说绝不能让胡宗宪在东南募新军。否则新军会成为严家私兵。」

「福建的谭纶则来了另一封信,说胡宗宪与寻常严党不同。他募新军只有公心,没有私心。是抗倭所必需。」

高拱是个孤傲之人,也是个性情中人。他在裕王面前一向是直抒胸臆:「殿下,切不可听赵贞吉之言。」

「徐阁老和赵贞吉与江南大族穿一条裤子。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倭患平息。」

「至于严嵩那边,亦不希望倭患平息。在他们看来,养寇才能自重。」

「他们都在为自己想,唯独没有为朝廷想,为百姓想!」

「臣仔细看过胡宗宪的那道奏疏。句句在理!不建新军,倭患根本就不能平息!」

「臣以为,殿下身为储君,应表态支持胡宗宪。」

张居正道:「高寺卿所言极是。臣听说,胡宗宪打算用戚继光为新军统帅。这戚继光臣早就听过,是明军中前途不可限量的帅才。」

「他年少时便写了一首诗明志。」

裕王来了兴趣:「哦?什麽诗。念来听听。」

张居正朗声道:「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裕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好诗,好诗。振聋发聩!是个有报国安邦大志向的人。」

戚继光托李高给张居正送的美女丶海狗鞭显然没白送。

张居正为戚继光大说好话:「庚戌之变那年,戚继光来京考武会试。有世袭指挥佥事衔在身的人,放下身段跟一群白衣举子同考武会试,这已是极为难得。」

「俺答汗的大军兵临城下。戚继光自愿上了城墙,誓死捍我大明京师。悍不畏死。」

「庚戌之变后,戚继光写出了《备俺答策》。兵部的三位堂官大为赞赏。」

「此后他在蓟州担任旗牌官,多次与鞑靼短兵相接。有着充足的实战经验。」

「此人乃是人杰,有卫丶霍之才。」

「且此人对朝廷,对皇上极为忠诚。若他成为新军的领兵统帅,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胡宗宪想反都指挥不动他!」

裕王道:「嗯。如此说来,此人可靠。」

高拱在一旁道:「严阁老那伙人也好,徐阁老那伙人也罢,在抗倭的事情上想得都是自身利益。」

「殿下乃是储君。迟早是大明天子。等您继位之时,需要一个安定的东南!」

「建新军丶平倭患丶开海通商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弊。且这也是皇上所愿。您应该全力支持。」

张居正跟高拱一唱一和:「储君支持疆臣组建新军,换在其它朝代定然是犯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