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3章 产业升级的意义(1 / 2)

加入书签

第583章 产业升级的意义

待郑志杰离开后,杨文东说道:「依依,除了我们自己的产业,你也要尝试在香港做服装代工,虽然看起来低端了点,但有了代工,才能够养更多的人,还有优化自己的技术质量,降低成本;

也只有这样,未来我们自己做品牌的时候,才会更得心应手。」

「我明白,香港最擅长的就是代工了,哪怕是合资工厂,也不能只依赖美国那边,不然我们就全部被拿捏了。」苏依依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笑道:「对,虽然是合资工厂,但也有我们的一部分,想要话语权,就得有订单才行;

另外,合资工厂做的规模越大,留在香港的产业链规模也就越大,这是我们需要的。」

苏依依又问道:「那我们朝着什麽方向去呢?衣服的种类有很多呢?」

杨文东想了想问:「伯克希尔的主要服装是什麽?先从他们擅长的开始,这样给其他品牌代工这种商品,我们也更有底气,风险也小很多。」

这做生意,自然要从自己最擅长的下手,然后再逐步蔓延到周边;

长兴集团的多款产品,除了少数,大部分都是遵守这个逻辑的,甚至还是先有渠道再生产的。

只是对于伯克希尔的具体情况,他也没怎麽了解,而苏依依负责长兴集团的服装产业,算半个业内人了,这段时间也是她与伯克希尔沟通的。

苏依依道:「伯克希尔擅长的纺织类还是很多的,不过这次在香港的工厂主要是生产西装丶短袖丶牛仔裤以及冬衣羽绒服的。」

「4种,倒是挺多的啊。」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苏依依道:「对于伯克希尔这种大公司来说,四种算不了什麽,反正渠道方面他都有,而且我们也有亚洲渠道,还有就是可能进军大英国协市场。」

杨文东点点头道:「倒也是,我也没什麽好办法,这方面还是得你们自己想办法,不过我觉得西装可以尝试进军日本市场,那里的人可是非常喜欢西装的。」

说起七八十年代,全球最喜欢西装的不是欧美这些西装诞生国,而是日本;

日本的整个职场,在这几十年甚至以后,都是以西装为主,哪怕冬天寒冷也是一样,特别是女生,还得穿个短裙,冻的要死,但也必须执行;

这可能也是幕强文化带来的结果,实际上前世内地也发生过这种事,但后来随着国家实力逐步发展,这种风气逐步散去,可日本虽然曾经在经济上差点挑战美国,可其他方面就是被一巴掌摁住,然后经济上升势头也废了。

「日本市场?倒是也可以。」苏依依问道:「东哥,我记得你以前说过,你也同样看好日本的地产市场,那我们如果去开店,是自营还是加盟?」

「加盟吧?日本的买房成本还是太高了,太耽误资金,没必要。」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们在日本投资的核心,还是各自的产业,比如我的院线,核心是电影相关业务,不是等着地皮升值。」

日本未来的地皮价格自然高,甚至一个东京能够买下半个美国,也不算夸张;

但其房价真正高度上涨是在80年前后,再迭加广场危机导致的货币暴涨,几年时间就翻了十倍,而在80年代之前,涨幅的确有,但不算很多,单论程度是远比不过香港的,那自然没必要现在投资。

「好,那这样也就方便多了。」苏依依笑说道。

杨文东道:「那就这样了,后面我们的纺织产业以及伯克希尔,都看未来的发展情况了。

如果可以,我们说不定是可以做出多个规模非常大的产业的。」

纺织业丶服装业之所以一直被说成是夕阳行业,不是因为其规模不够大,而是进入门槛太低了,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如同服务行业之中的饭店丶小超市一样。

虽然很多人发展不好,甚至到了最后破产了,可无数人前仆后继的涌入进来,导致了竞争非常激烈,最终所有人都赚不了多少。

不过这麽多人丶资本涌入进来的原因,正是因为其市场非常大,一年一万亿美元也毫不夸张,仅次于石油汽车地产粮食等核心商品。

而整个行业中,再难竞争,也是会有多个顶级企业诞生的,比如前世的阿迪达斯丶耐克丶优衣库丶ZARA丶古驰丶北面等等。

如果自己布局够早,或许也能成为了其中之一。

不过相比于那些抓住时间风口的行业,这种传统行业,他也是没有把握的,只能说尽量以资本推动,藉助一些机遇,看看能不能成长起来了。

苏依依点点头道:「我知道,发展成世界级别的我不敢说,但在亚洲肯定能够获得一定市场的。」

「哈哈,要有点野心。」杨文东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麽。

实际上,如果没有未来内地改革开放后的大量人口红利以及其巨大的内部市场,想在服装业做大还真的不容易,因为这种行业跟零售超市一样,得有个基本盘。

没有基本盘,只是靠着不断的在海外国家发展,那也是很困难的。

而内地,就是香港资本的最佳资本盘。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