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新势力的老大哥(2 / 2)
为了冲击销量,汉EV又投入到了网约车市场,走上了跟秦系列一样的路子,虽说是高端网约车市场,但是再怎麽也是网约车的,多多少少有点影响刚刚建立起来的高端形象。
这操作着急让檀锦程看懵圈了,仿佛有一种百度附身的感觉,这大概也是迪子高端形象始终难以立起来的原因吧,不过从船夫哥的角度来考虑,眼下销量肯定是最重要的。
毕竟他们已经在燃油车市场上已经落后了很多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也一直被尉来压制着推广不开,网约车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快加速市占率的方式之一。
BYD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没有从一开始压注纯电,混合动力车型又不够成熟,前期的车型基本只能算是油改电,导致一开始在与尉来还有特斯拉之类竞争当中落后了一步。
不过今年来说,绝对是BYD大爆的一年,新能源汽车目前为止有两个爆发的年份,第一个是2015年,第二个就是2020年,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赛道上纯电与混合动力的占比,始终是以纯电为主,纯电车型历年的销量占比一直保持在70%以上。
毕竟要论补贴,那肯定是纯电更多的,不过从去年开始,增程式的渐渐兴起,让混合动力车型渐渐被市场认可,BYD的DM技术也已经成熟,混合动力车型成为今年市场的大热之一。
价格的下探,也是混合动力车型市占率上升的另一因素,按照补贴的逐年下降,未来BYD在混合动力市场上的份额会进一步上升,这也是为什麽悦驰汽车第一步推出混合动力车型的原因之一。
「哈哈,这是檀总给我们点市场空间呢,不跟我们抢营销重点。」
如今的纯电市场,有两座难以逾越的坎,那就是尉来与特斯拉,原本尉来只在25万元以上的市场与特斯拉做竞争,对于国内的新能源以及新势力企业来说,还留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自打星途S01爆红,星河P1的表现力也不错,两款面向大众市场的车型一出,其他车企的压力就陡增,加上新收购的知豆汽车,尉来已经做到从3万元至50万元全价位的覆盖了。
尉来目前在售车型当中,售价最高的是ES8,70度电池包的售价调整到了46.8万元,而100度电池包的售价则调整到了52.6万元,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版本,售价能够达到60万元。
这是目前尉来高端旗舰车型的代表,也代表着尉来高端形象,除了ES8之外,卖的最贵的就是ES6与L1这两款车型,售价都是在30万元以上。
ES8作为目前国内首款最高售价超过50万元的纯电车型,证明了本土高端化的可行性,加上前几年几乎没什麽竞品,让ES8站稳了的脚根。
如今的ES8,每个月平均销量能够稳定在1500辆以上,十月份的销量更是攀升至2000辆以上,在这个级别里还是非常能打的。
「没有这麽一说的,你们也做得很好,今年的销量应该能达到10万辆吧?」
除去这一次推出的G9,目前小朋汽车在售车型有三款,P5,P7与G3,小朋的P系列是为轿车系列,而G系列则为SUV系列,在产品矩阵方面虽然略显单薄,但是销量却是很好。
很大部分原因是何小朋把资源都集中起来了,一方面全力研发充电以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全年度研发占比达到营收的20%,另一方面年产能10万辆的肇庆工厂全力开工,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江城工厂也在规划当中,预期2023年投产。
在电池供应方面,锦新时代给小朋的电池供应提供保障,同时何小朋也积极布局电池二供,像是中航锂电等等厂商都进入了小朋汽车的供应链之中,解决了供应链紧张的问题。
今年七月份,登陆港交所,小朋汽车募资到了140亿港币的资金,也给小朋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从资金到产业布局,何小朋都很好的利用上了有限的资源。
目前小朋汽车是新势力品牌当中的销量总冠军,而反观李兵那边,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销量同样也是奔着十万级而去,但李兵在摆脱了资金困扰之后,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像是换电,服务以及社群这些生态链上的护城河正常投入也就不说了,毕竟都还有个正常理由,但是在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产业投入上,李兵同样是消耗了不小的资源。
例如说下半年的闻界,已经打算做起了出口业务,跑去挪威那边建设渠道了,檀锦程曾经给他的建议是目前闻界还没有这个出口的能力,没有必要浪费资金以及精力去做。
一年卖不出去几辆车,又何必呢,以目前国内市场规模,养活闻界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新势力品牌首先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的,这方面何小朋就很聪明。
檀锦程已经有计划了,年底之时他就会逐渐减持闻界的股票,减少在李兵这里的投资份额,有些人的老毛病确实是很难改,就像是网际网路上调侃的一样,闻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李兵。
原本很好的局势,资本也看好他,哎。
「希望吧,就是不知道这两个月能不能完成,不过就算是到不了十万辆,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主要还是受产能跟产业链的限制。」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狂欢的一年,二次上市的小朋汽车市值都有500多亿美刀了,位居新势力第二,就连哪咤的估值都高达80亿美刀,李兵与何小朋等车企创始人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新势力目前市值第一的是李兵的闻界,市值近620亿美刀,在狂热的资本市场加持之下,李兵听不见檀锦程的意见属实太正常不过了。
「已经很好了,十万级就可以进入到主流品牌当中了,不过毛利率与车型价格重迭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
小朋的P5与P7,在价格上内耗严重,P5售价17万至24万区间,而P7的售价则是25到40万区间,尤其是P5雷射雷达版,售价24万以上,分流了P7的用户,两大车型没有明确的差异化定位。
用户对于P5与P7的吐槽就是P5内饰质感不及P7,智能化的宣传过度,但是两者在价格方面部分车型重迭,这给了用户在选择上人为的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既然没法选择,那就乾脆不选择了,换其他的品牌也一样,20万区间的车型已经不是当年没多少可选了,尤其是星途S01出来之后,对小朋的销量有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也注意到了,明年会重点进行优化的,檀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丁三石组织的饭局结束,何小朋单独约了檀锦程,虚心听取其建议,一定程度上,星途S01的推出给小朋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两者之间是竞争对手,但在造车方面,尉来又扮演着小朋汽车老大哥的角色。
何小朋深知,小朋汽车前期走的大众市场路线是新势力当中最难的,G9推出之前他们几款车型售价均不超过30万元,哪怕是没有星途S01,小朋也要面临与BYD等等传统车型抢市场的困境。
因此在合作上何小朋跟紧尉来的脚步,双方签订了供应链战略同盟的同时,在一些经营企业车型的经营意见方面也充分听取檀锦程的意见。
在何小朋看来,这并非像传统车企所担心的那样企业失去灵魂,反而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无论是同行还是供应链,除了并购而来的企业,檀锦程对于其他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并无多少兴趣,持有股份多少也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的。
最早战略入股的企业之一八方电气,在上市过程当中檀锦程把企业的控制权重新还给了创始人,2019年的英柯医疗也是如此,包括在小米身上的投资都是有序撤退,也因此何小朋并不担心企业的控制权之争,再说他手里的股份也不少。
与尉来签订供应链战略同盟以来,小朋整车成本下降明显,单单是电池供应方面,成本就下降了15%。
小朋四季度市值的飙升,虽有资本市场泡沫化的因素,但是与其毛利率上升有着明显的关系,小朋汽车是目前头部新势力当中毛利率最低的。
一季度报,小朋汽车的整体毛利率仅为11.5%,而到了三季度报出炉之际,其整体毛利率已经快速上升至13.5%,距离15%的毛利率越来越近。
毛利率的上升,让小朋汽车的财务以及现金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那我就给出几点建议吧,首先就是产品优化上,你把P5的雷射雷达版砍了吧,P7再升级一下,你要让消费者意识到P5就是P5,P7就是P7,不能让他们选择困难。」
「另外就是你们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推进上还是要再快一些,再有就是你们这个800V高压充电架构应该也没有宣传的那麽快吧?」
何小朋尴尬一笑:「果然还是瞒不过檀总。」
在宣传上,小朋汽车其实也有跟大嘴一样的毛病,那就是画饼严重,小朋的智驾解决方案与充电平台确实是能够做到量产,但进度的话就远没有宣传的那麽牛逼了。
这其实也不是小朋一家的问题,新势力包括雷布斯在内的,都是画饼高手,这大概是他们这些网际网路人的通病吧,而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宣传就相对谨慎一些。
尉来也会画饼,但没那麽严重,按照小朋一贯的传统,量产第一个月交付能有个几百辆就算不错了,在PPT造车的年代,第一批交付个几百辆,甚至几十辆都没什麽问题。
然而,现在已经是2021年末了,所谓的量产车型,首批交付量不破千,根本就泛起不了多少水花,这还仅仅只是针对高端车型。
「除了优化P系列之外,在G系列上也要做一些调整,走量跟旗舰车型一定要区分开来,再就是产能的问题,我认为江城工厂你们最好是能够提前量产。」
何小朋在工厂建设方面与李兵倒是差不多,虽然初期二者都是采用的代工模式,不过从今年开始已经逐渐退出了,汽车这玩意儿,老是代工确实不行。
「明白;对了,听说檀总你计划开放尉来的充电桩给第三方使用?有没有这回事儿。」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