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悬崖边上的帝国(2 / 2)
一直拖到勋贵系在政治斗争中获胜,才不情愿的出来表态,对事件进行定性。
最直接后果就是下面的将领,同皇帝离心离德。
按理来说,发生了这种变故,皇帝应该全力拉拢勋贵集团才对。
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只要皇帝私下里肯低头认错,重新收买人心不难。
别的不说,舞阳侯的葬礼就是机会。
永宁帝只要在灵堂上哭上几嗓子,就能够挽回不少人心。
如果更进一步,直接跑去披麻戴孝,那麽前面的事情都可以揭过。
可惜永宁帝什麽都没做,只是按照惯例,打发太子前去吊孝。
皇帝表现的这般冷漠,下面的人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大家都是学过的。
在执行平叛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首先想的是怎麽保障自身利益。
一次性把叛军剿灭,战功就是一次性的养寇自重,不断在战场上获得胜利,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战功。
涉及到利益,勋贵系大佬打招呼,同样也不好使。
肯执行命令,那都是给他们面子。
如果不是抹不开面子,估摸着大家都会跟辽东系将领学样,每一次出征都要先和朝廷谈条件。
「思想准备是有,可这一天真的发生了,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如果大家这麽干,大虞朝该怎麽办啊!」
景国良一脸伤感的说道。
对大虞他给予了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对这个国家爱的深沉,也不会在面临皇帝猜忌的背景下,接下首辅这个烂摊子。
正是因为热爱,才无法接受大虞走向衰落。
一个王朝想要延续下去,必须要有一帮人为之奋斗丶付出丶牺牲。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愿意为大虞朝奋斗丶付出丶牺牲的人,正在急剧减少。
『大势如此,你我又能为之奈何!
且先勉力维系,收拾好眼前这个烂摊子再说。」
李原一脸疲惫的说道。
次辅的位置,工作不算太累,但架不住心累。
强行压制朝中各大派系,让大家为大虞的事业添砖添瓦,可不是什麽轻松活。
各种斗智斗勇,就从来没停下过。
入阁不足一年,就仿佛苍老了十岁。
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在急剧消耗中。
「大厦将倾」,没有人比他们感受的最清楚。
如果没有理想抱负,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那麽还好说。
跟着随波逐流,尽享荣华富贵即可。
偏偏他们是有追求的人,还对大虞充满了感情,这就让自己的日子变得苦逼起来。
「罢了,老夫亲自给他们写信,责令他们迅速完成平叛任务。」
景国良沉声说道。
朝廷的命令不好使,要靠个人感情推动,想想就觉得屈。
偏偏在大虞朝,人情的效力大于公事。
前线的勋贵系将领,大部分都在他们手中获得了提拔,有着提拔之恩。
按照惯例,恩主的面子,大家必须要给。
只不过人情,总会有耗尽的时候。
一次两次有用,次数多了之后,再大的恩情都会消耗殆尽。
「行,你的旧部你安排,我的旧部我去联系。
无论如何,中原之乱都要在年内平定。」
李原神色凝重的说道。
在其位,谋其政。
出将入相,固然是荣耀,可同样需要做出成绩来。
大虞朝的烂摊子,他们没有能力全部收拾完,但自己任期内必须让天下回归太平。
「恩,就这麽办!」
「这些反王多是从关中出来的,谨防他们打回老家去。
在关中地区,你的面子更大,那边就交给你去协调了。」
景国良笑着调侃道。
做出了决定,他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放心好了,关中不会出乱子的!」
李原没好气的说道。
从李牧被册封为汉水侯后,一门双侯的李家,就成了关中第一大族。
外界传言,虽然夸张了一点儿,但基本上属于事实。
整个李氏宗族,在朝为官的足有百馀人。
宗族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往的时候,李家也是世家大族,只不过受限于文武之妨,子弟科举入仕之后发展上限普遍不高。
最近几年,文武界限逐步被打破,原来的限制自然也随之放松。
加上从军子弟,逐步身居要职,让李家的名头越发响亮。
不光李家在壮大,景家在朝中力量,同样壮大了不少。
勋贵外戚大都在北方扎根,成为了北方士绅集团的一员。
所谓的文武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北方世家大族和江南世家大族的利益之争。
在北方压制住南方的时候,南方各省能够为朝廷提供财源,朝廷运转基本上不会出现大问题。
一旦局势逆转,江南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南方士绅不再愿意为朝廷出钱。
那麽北方各省出命,南方士绅出钱,共同维系王朝统治的政治格局,就会被打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