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悬崖边上的帝国(1 / 2)
第437章 悬崖边上的帝国
「回关中的话,这一路可不好走啊!」
威武王略显迟疑的说道。
前面他们能进出关中,那是地方官员没有防备,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现在情况不一样,攻克开封的时候,他就打响了知名度,成为了大虞朝数一数二的反王。
听到他的名头,陕西的官僚们势必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想要靠武力打进关中,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王爷,光靠我们的力量,确实有所不足。
可这中原大地上,活跃的义军不只我们一家。
面对官军的围剿,我们顶不住,他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何况前些日子,从关中传来消息,据说是有白莲教残部在兰州地界作乱。
当年官军围剿蜀地白莲教叛军的时候,没有能够建全功,有不少白莲教义军突围出去。
其中最大的一支义军,就进入了朵甘都司,暂避官军的锋芒。
那地方虽说没去过,但我也听说过。
就是一片穷乡僻壤,根本养活不了大军。
为了生存下去,这些白莲教残部,肯定会打出来。
有他们分散陕西官军的注意力,再联合其他几路义军,杀回关中不成问题。」
刘念安故作淡定的分析道。
关于白莲教义军的消息,他完全是道听途说。
不过这不影响,他拿出来装逼。
就算白莲教残部,现在没有祸乱兰州。
只要他们杀回关中,这些白莲教残部为了更好的生存,也会加入战斗。
同样是造反,义军在陕西的群众基础,可比在蜀地强的多。
百姓都饿的吃土了,只要手头有粮,就会有兵。
振臂一呼,群起相应,那是常态。
尽管陕西巡抚衙门,也在尽力施粥救灾,架不住下面的人太贪婪。
层层克扣之后,到了百姓嘴中,就剩下混杂着泥土木屑的糟糠,
就连这种赈灾的粥,都是限量供应,许多百姓十天半个月都分不到一碗。
明明朝廷从蜀地调粮入了关,在奸商和官员的勾结下,关中的粮价,还是到了天上去。
「王爷,军师说的不错,现在正是入关的最佳时机。
等夺取了关中大地,我们再顺势拿下蜀地,王侯霸业就成了!」
崔老六开口附和道。
入关是不是好选择,他也不知道,但留在原地肯定要凉。
官军的围剿力度,比预想中要猛烈的多。
前面和官军交战,差点儿全军覆没。
如果不是他们反应快,及时卖掉了队友,现在人头都挂在城门楼子上示众了。
见崔老六带头后,一众武将纷纷附和。
虞军精锐,真不是人打的。
哪怕坐拥数十倍的兵力优势,还是经常被敌人正面打穿,双方战斗力差距悬殊。
纵使义军中老营,遇上官军精锐,一样只能给敌人送战绩。
「罢了!」
「既然诸位兄弟,都有意打回关中,那麽本王就应下了。
接下来劳烦师爷安排人,联络中原各路义军,本王要再干一票大的!」
威武王一拍桌子说道。
手下的人惧怕虞军精锐,他这个老大,同样也不例外。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草台班子遇上正规军,就很少有胜利的。
历史上那麽多农民起义军,在前期阶段,基本上都是被官军吊打。
一直到王朝内部出现问题,才逐渐扭转局势。
只不过到了那一步,舞台上的主角,已经不再是农民军。
而是获得了世家大族,或者是地主士大夫支持的各路诸侯,在中原战场上群雄逐鹿。
京师,文渊阁。
「李兄,下面的人,学会了养寇自重。
看来我们的命令,也没那麽管用啦!
看着从中原战场汇聚上来的战报,景国良皱着眉头说道。
自己带出来的部队,有多少战斗力,他是一清二楚。
围剿一帮叛军,完全不在话下。
单纯从战报上看,官军一直在高歌猛进,可具体战绩又是另一种情况。
动不动就斩获上千首级,看似战功彪悍,实际上每一次大战都没有尽全力。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连续十几次大破叛军,居然没有斩杀一名反王。
甚至连叛军中的高层将领,也全部都跑了。
有时候都拉起了包围圈,还是让这些家伙找到薄弱点,恰到好处的突围出去。
一连巧合这麽多次,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都知道,前线的战事不正常。
「预料之中的事情,自舞阳侯率领的勤王大军覆灭那一天开始,景兄就应该有这种思想准备。
恶劣的政治影响,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消除的。
即便是清算了文官首脑,下面的人还是不满意。」
李原略显苦涩的说道。
勤王大军覆灭,固然是文官的责任,可同样也是皇帝的责任。
事发之后,永宁帝又没有及时进行补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