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道地产区的改良,医武不分家(月票(2 / 2)
「滴灌?」老范露出茫然的神色。
方言说道:
「这技术我们四年前就引进了,当时报纸上都登了,从墨西哥弄来的。在山西晋中的大寨丶河北遵化的沙石峪,还有咱们BJ密云,都试过……果树丶蔬菜丶粮食作物都种过。」
「1975年那会儿,报纸上还说呢,试验效果特别好,又节水又增产。」
「尤其是河北沙石峪,用这技术浇小麦,咱们还是全世界第一个把滴灌用在粮食上的国家呢。这技术早成熟了,你压根不用操心。」
海灯和尚捻着胡须,眼神里带着些惊讶:「这些法子听着新鲜,真能成?」
「总得试试才知道,」方言语气笃定,「就算种出来的比野生的稍差些,只要比普通艾草强,就值当。」
「您想啊,现在多少地方的人想用点好艾草都找不着,哪怕咱们种出八成好的,也能帮不少人。」
他顿了顿,不等海灯发问,又补充道:
「至于采收时节,这个最简单,咱们记着端午前后的日子,按山里的规矩来,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割,晒艾绒的法子也照着您书里写的来,这些老讲究,丢不得。」
海灯和尚看着他眼里的认真,笑道:
「方小友,倒是比我这老头子开通。我以前总想着原汁原味,怕动了山的性子,倒没想过顺着山的性子来改良。」
方言也笑道:
「其实是一个理,咱们都是想让好东西传下去。」
海灯点了点头。
方言继续说道:
「真要成了,我第一时间给您送些新收的艾绒来,您瞧瞧成色。」
「那我可等着,」海灯和尚点头,拿起那本《道门火灸经》递给他:
「这里面记着终南山那几片坡地的具体位置,还有老道们传下来的下种口诀,你拿去,或许用得上。」
其实方言都记下来了,不过人家送书就是个态度。
方言点了点头,也没客气直接收了下来。
接下来方言又和老和尚聊起了,里面的其他书籍,藏医方言和海灯都是二把刀水平所以最先排除在外,他们聊的是关于僧医和道医的一些内容。
老和尚知道一些方言不知道的,而方言在古籍这块儿明显又比老和尚知道的多,两人倒是聊的有来有回,都能在对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加上老范在旁边时不时提出问题,三个人一口气直接聊到了午饭时间。
这到了中午该吃午饭了,三个和尚肯定是不能和大家一起吃的,主要是老胡这次把福利搞的很好,中午全是肉菜,所以方言他们只好找地方吃素菜。
也没去其他地方,直接带着海灯法师去了方言官方合作饭店——燕京饭店!
然后在这里方言直接拿外汇请国宴大厨做了一桌的素菜。
以此来表示对海灯大师的尊重。
陪同的人还有老范,二师兄丁剑,唐茂乾,以及小李,霍佛观,文武。
第二部里,小李把好朋友也带上了,毕竟都是拿过冠军的,霍佛管和文武除了长相差点,动作同样犀利,导演已经知道他们这套行得通,所以这次用人也是敞开了无所顾忌的用。
吃饭的时候,方言他们的话题就没有在中医药上面了,而是换成了电影武打片这个类型,海灯大师对宣传中华武术文化有很深的执念,丝毫不比中医药这块差。
桌子上制作的那些精美的吃食,他倒是没太感兴趣,只有两个随行的徒弟闷头乾饭。
他则是笑呵呵的对着小李说道:
「李小友,饭前你说这《黄飞鸿二》的故事新颖,动作也打得漂亮,看得人心潮澎湃。」
「拍这样的戏,让娃娃们都明白咱中华武术的好,真是功德无量啊!」
小李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后脑勺:「大师过奖了。我们就是想把武打拍得更好看,也……也想让大家看看功夫的厉害和背后的精神,而且这些故事不管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都是我小师叔写的。」
「不光如此,就连投资拍摄也是他们公司立项出资的。」
说着他指了指方言。
听到这里,海灯一怔,看向和自己聊了一上午,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没想到这居然是方言写的,而且他还是小李小师叔?
「方小友也会功夫?」海灯问道?
方言笑着点头:
「医武不分家嘛!」
PS: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29000字。
下午还有。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