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374我们回家(大结局)(1 / 2)
小年过后,年关愈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这两天,林骁每天上下班的途中都能听到放鞭炮的声音,也不知是乡下的什麽习俗。
到了大年二十九。
林骁今天晚上带班。
前阵子他带班,都由几个副镇长主动请缨顶替了,尤其是董建辉。
林骁为了能每天看见老婆孩子,也就厚着脸皮答应了。
不过眼下年关将近,副镇长家里也有事情要忙,他不好再让大夥替他顶班,所以强硬留下来自己值守。
其实林骁知道,自己已经承了副镇长很大的情。
值班表排出来的时候,他就算到自己应该是除夕夜当天的班,却被换到了二十九,年三十排的是董建辉。
他知道这是老董的一番心意,感谢自己在国庆期间,对他开网约车引发全网舆论的坚决袒护,也感谢自己出钱把他老婆送到省会最好的康复中心去。
年前老董刚去医院探望过,瘫痪在床数年的老婆,竟然真的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四肢慢慢恢复了知觉。
虽然只是很微小的知觉,但却是从无到有的跨越。
只要坚持下去,将来下地行走甚至行动自如,也不是不可能。
这个消息,让憋屈苦闷了十几年的董建辉,兴奋到近乎老泪纵横。
康复中心的费用可不便宜。
以董建辉副镇长的工资,一年的工资在那里不到两个月就用完了,更别提他还有个读大学的儿子要养。
靠自己,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老董自知无以为报,只有发奋工作,同时在值班这种事情上为镇长多分担一些。
林骁知道,这是老董回报感谢的一种方式。
自己如果一味拒绝,反而让他一腔感怀无法表达,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所以林骁坦然接受了老董的种种好意。
不过临近年关,他老婆在康复中心,儿子也在那里陪护。
再怎麽样家里也需要打扫收拾一下吧,毕竟是新年。
所以二十九这天,林骁把董建辉赶回了家,自己在单位值守。
本想着快过年了,应该也不会出什麽大事。
结果怕什麽来什麽。
晚上11点多,下坑村的村主任刘在明突然找到镇里,跟林骁说村里有个小孩丢了。
林骁当时还没当回事,只是问:「孩子丢了,什麽时候丢的?」
结果刘主任说:「昨天晚上就不见了!」
林骁吓得跟屁股装了弹簧似的,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昨天晚上?那到现在,都已经整整二十四个小时了!」
「……」
刘在明苦着一张脸,惭愧又没办法。
「那小孩是什麽情况?离家出走还是被拐了?」
「不知道啊!」
「这也不知道?孩子基本情况总知道吧?」
「这知道,知道。孩子是下坑村的,叫韩涛,一直跟他爷爷奶奶生活……」
林骁听到这个名字,心里「格登」一下。
再听村主任说,孩子11岁,是石梁小学五年级学生……
他立马确定,这个韩涛,就是上回元旦去京州录节目,返程时因为发烧坐不了长途大巴,所以跟他一起坐飞机回来的那个小男孩。
林骁心里震惊:怎麽会这麽巧!
下一刻,他就隐隐猜测,孩子的失踪没准跟他上次去京州的经历有关系。
毕竟返程的飞机上,这个老师口中「调皮捣蛋」的男孩,全程一反常态的安静,而且对着华丽的客舱和云朵漂浮的天空,流下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眼泪。
林骁那时候就担心,这段经历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负面阴影。
如今孩子在过年前突然失踪……
他很难不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当下没说什麽,赶紧给派出所所长邓峰打电话。
乡镇和派出所向来联系紧密,因为去年下半年星光镇的轰动,派出所更是成了镇里的常客,双方一起配合干了很多大事。
派出所所长邓峰是个明事理的人,对林骁这个大名人镇长特别服气。
所以一旦镇里有需要,所里无不鼎力支持。
今晚正好是邓峰所长值班,接到林骁电话后,很快就带着两个民警过来了。
邓峰比林骁专业,问了村主任几个问题后,基本可以确定孩子是离家出走,而非被人拐卖。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孩子父母离异,在外各自有家。
今年,孩子父亲没有回来过年,却打电话回来说寒假过后,把韩涛接到城里去生活。
按说这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里是连绵大山,多少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也要进城,在城里不管做点什麽活计,都比在家里要强得多。
城里和山里。
好坏之分,妇孺皆知。
家里老人丶亲戚丶邻居,也都觉得这是件好事,真心为韩涛高兴。
但这小子听了消息却闷闷不乐,还在电话里跟他老子大吵了好几架,把家里东西都砸了,死活就是不去。
亲戚们都骂他不懂事,不知好歹,活该一辈子在山村里受穷。
闹归闹,骂归骂。
但大家都觉得,韩涛转学进城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他才是个11岁的小孩,老家爷爷也老了,还能照顾他几年?
进城跟着亲爹后妈还有刚出生的弟弟过活,才是正经。
结果,就在昨天晚上。
距离除夕夜只有两天的时候,趁着村里家家户户进入梦乡,这小子背着书包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完来龙去脉,林骁和派出所邓所长一致判断——韩涛是离家出走!
考虑到韩涛失踪已经超过24小时。
派出所不敢怠慢,立即开展排查搜索。
这搜索难度大也不大!
星光镇地处山区,交通方式单一,来往麻山县只有一条蜿蜒的省道。
要想离开星光镇,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还是坐大巴,都必须依靠这条柏油路。
当然,在这条柏油路修通之前,当地村民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连绵的山峦里还有好几条曲折的小路可以进城。
不过谁也不是傻子!
有宽敞便捷的大路不走,谁非得上山里探险去?
所以这些年,山里那些小路已经渐渐被荆棘杂草覆盖,非本地人绝找不到原来的踪迹。
所以要想追查韩涛,只需要到镇里的大巴车站排查一下,很容易就获得踪迹。
大家都觉得这个小毛孩子,飞不到哪里去!
结果,连夜到车站问了一圈,都说没看见过韩涛。
毕竟一个小男孩单独上车,还是很明显的,一般司机都不会允许上车,就算让上了也会有印象。
司机说没有,那就是肯定没有。
这条线索一断,再找韩涛可就不容易了。
他可能是自己走路去的县城,也可能是大着胆子搭了马路上的顺风车,甚至是别的什麽方式。
年关将近,路上车多,来往复杂。
在人人都忙着迎接新年的喜庆日子里,一个小毛孩的出现或消失,就会显得非常不起眼,根本没那麽容易察觉到踪迹。
这时已经到了后半夜。
林骁跟着民警坐在派出所里,心里焦虑,脑海中一直浮现那天韩涛在飞机上,看着窗外默默流泪的景象。
这两年,林镇长遭遇过数不清的网络风波,见惯了形形色色的大场面。
但没有任何一个,比这一幕更震撼。
更叫他感到实实在在的刺痛。
这孩子一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否则也不会作出如此决绝的出走举动来。
派出所已经把失踪案报告了县里。
麻山县立即开展排查。
韩涛才11岁,没有身份证,光靠自己要离开麻山县,几乎不可能。
只要他在麻山县,找到他还是很简单的。
到这一步,作为星光镇镇长的林骁,其实就已经可以隐身,踏踏实实回家过年去了。
毕竟,这本就不是一个乡镇需要负责的事。
但林骁总不放心,眼皮一直跳,总觉得那小子没那麽容易找到。
不过眼下,他也无计可施。
回到镇里,在办公室靠着椅背眯了没多会儿,天就亮了。
派出所依旧没有消息传来。
林骁坐不住了,开车顺着公路往麻山县的方向开,想着韩涛既然要离家出走,县城不是目的地也是必经之地。
星光镇离县城有十几公里。
而距离韩涛离家,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十个小时了。
按照脚力,他走到麻山县是有可能的。
如果他现在在麻山县,那倒好说,公安局很快就会掌握他的踪迹。
林骁怕的是他在路上出了什麽意外,现在还没到麻山县,那就麻烦了。
所以林骁出发,顺着公路仔仔细细地搜寻。
一路开到县城,没有发现,又顺着村里的小路往回开,去年国庆节公路大堵车,他就是走的这条路带林宇和梁甜顺利回到了麻山县。
一路开,一路向老乡打听情况。
全镇上下现在个个都认识大名人镇长,看见他都特别兴奋,甚至还有小年轻要来合影的。
然而一问韩涛的踪迹,却都不知道。
这就真的邪门了。
星光镇就算再偏再穷,人烟再稀少,年关底下也还是十分热闹的。
现在可以说是全镇人最多的时候了。
可在如此热闹的年关,上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一个11岁的小男孩愣是就这麽消失得无影无踪。
林骁心里越来越紧张。
如今这局面,即便一开始就排除了被拐,但他也不得不又怀疑起这个可能性来。
回到镇里。
林骁跟各村开了个视频会,让12个村主任发动33个自然村的村民,都去查找韩涛的踪迹。
人多力量大。
上午之所以没这麽干,是因为马上过年,尽可能不要引发议论和恐慌。
但眼看着麻山县丶下坑村以及林骁沿路搜寻一圈都毫无踪迹。
林骁也顾不得影响不影响,恐慌不恐慌了。
韩涛失踪已经超过了四十个小时。
时间越长,孩子出事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命关天,没法淡定。
把全镇村民都动员起来后,林骁又开车出门,沿着公路排查搜索起来。
这一转,又是两个小时过去了。
林骁依旧一无所获,县公安局也完全没有发现韩涛的线索。
至此基本可以确定,韩涛没有到达过麻山县。
当然也不是百分百肯定。
因为还是有乘私家车进入城区,甚至走高速离开城区的可能——这代表着什麽,就不言而喻了!
回到镇里,林骁的脸色更加阴郁,心情是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恐惧。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
今天是除夕。
即便是古朴的山村,家家户户门口都已经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崭新通红的年画和春联,到处都是袅袅烟火。
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新春的到来。
韩希希已经给林骁打了好几个电话,问他什麽时候回家。
因为林骁是昨天晚上值的班,按说今早交班之后,就可以回宁海了。
路上再怎麽堵,中午前后也该到了。
林骁怕老婆担心,上午只说堵车,到下午又改口说镇里有点事,还得再处理一会儿。
他没说韩涛失踪的事。
因为老婆在石梁小学当了好几个月的音乐老师,合唱队是她一手带起来的,当然认识韩涛。
他怕老婆担心。
好在,他说镇里有事,希希也并未疑惑。
毕竟身在基层,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如今又是年关。
别说林骁,希希都早已习惯了。
她不想老公有压力,就说:「那你忙吧,结束了回家路上也别着急,安全第一。我们不差这顿年夜饭,只要你回家,什麽时候都是团圆。」
林骁心里温热,答应一声:「好!」
挂了电话,他靠在驾驶座上长舒一口气,紧皱的眉头没有缓和分毫。
从昨晚到现在,只睡了不到三个小时。
现在真是又困又累。
但他却根本不敢休息,坐在车里闭着眼睛,一边养神,一边仔细思考整件事情。
两分钟后,他睁开了眼睛。
然后直接开车去了下坑村,也就是韩涛所在的村子。
路上联系了村主任刘在明。
两人穿过热闹的烟火气,却没有去韩涛家,而是去了下坑村另外有孩子的家里。
林骁思来想去,韩涛失踪到现在这麽久,既然麻山县没有发现他的踪迹,乡镇大巴也没有发现他坐车,那很大可能,他其实压根没有走出星光镇,而是在一个地方躲了起来。
星光镇地处山区,漫山遍野都是丛林和荆棘,甚至还有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
山里的孩子有心要躲,是轻易找不到的。
更何况,现在正值大年三十,想大规模发动村民去找人也不太现实。
林骁思来想去,只能通过其他小孩下手——都是夥伴同学,或许能挖出一些线索。
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林骁挨家挨户串门,问孩子知不知道韩涛去了哪儿,或者他有没有透露自己要去哪里,或者有没有常去玩的地方丶秘密基地什麽的。
前面问了两个女孩,没有得到有用的回答。
第三家问到一个同样上五年级的男孩,低头想了一阵后说:「他说……他想去京州!」
林骁听得心头一颤。
他相信孩子没有撒谎,也相信这是韩涛的心里话。
但一个11岁的孩子,除非长了翅膀或者修炼出了裂空爪,否则不可能飞到京州去。
他继续刨根问底。
最终,如愿从孩子嘴里问到了一个秘密基地,在后山最里面的一处隐秘的石泉。
林骁如获至宝,赶紧让孩子带他去。
涉及人命大事,家长也不敢含糊,于是顾不得家里的年夜饭,一行数人拿着手电和火柴,裹得严严实实朝山里进发。
即便是寒冬腊月,山里也并不好走。
前面还有路,到后面进了深山,就完全没有线路和方向。
林骁甚至感觉就是在瞎走瞎转。
然而带头的孩子一路走得十分笃定,显然是对路线十分熟悉。
林骁除了相信他,别无他法。
一行人就这麽跋山涉岭,走了半个多小时,从天色透亮走到了夜幕昏黄。
四周十分幽静,已完全听不到村庄里的鞭炮声。
足可见,这里距离人烟已经很远了,难怪林骁鼓动了全镇所有村民也没人发现。大过年的,谁会到如此偏僻的深山里来,吃饱了撑的!
几个村里人越走越没信心,不相信韩涛会大过年的,跑到这儿来。
林骁反而越来越坚定,觉得韩涛就在前面。
不多久,在前面带头的孩子停了下来,指了指前面一个斜坡说:「就在那儿,翻过去就是!」
林骁望去,听到了潺潺的水流声。
再仔细一看,乾枯的荒草树干间,竟有一缕青烟飘荡起来。
他眼神大亮。
为了怕吓到韩涛,他让村主任和几个村民都在原地等候,自己爬上了斜坡。
到头后,往下一瞧,视野陡然开阔了起来。
山坡背面是一片岩壁。
岩壁中间,有一条细细的山泉汩汩流出,而下面有一片开阔的土地,不远处则是一个山里的小湖。
这无疑是一片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
唯一出戏的,是湖边的空地上支了一个帐篷,那股青烟就是从帐篷后面飘起来的。
林骁打眼一瞧,就看出那帐篷应该是外地游客来玩的时候落下的,被韩涛给捡走了,这次离家出走一并带了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