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373韩希希的选择(1 / 2)
春节前的最后一周工作日。
韩希希提前结束了所有的工作,回到了宁海的家里。
老妈刘丽芸带着孩子从京州回来后,就没有回麻山县,而是直接留在了宁海。
这是林骁和老婆提前商量好的决定。
一方面,是因为韩希希的工作重心已经彻底从星光镇的石梁小学转移出去了,基金会也是挂靠在省教育厅旗下,工作室设在省会宁海。
那个山高路远的麻山县丶星光镇,本质上来说已经和希希没关系了。
如果非要她每次结束工作,还得翻山越岭开车好几个小时,到麻山县去看老公和女儿。
林骁这个老公实在是有点太过份。
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是考虑女儿林晓熙。
小胖妞自从得了百日咳至今,差不多也两个多月了,咳嗽日渐减轻,现在已经几乎一天也就咳个两三声。
在家里人的精心照料下,小胖丫又长了几斤分量,现在简直成小胖胖胖丫了。
年关和小胖丫的周岁生日宴在即。
这是个重要的日子。
京州的小姨一家,已经确定了今年过年要回来,跟一家人团圆,同时参加小胖丫的生日宴。
这段时间,韩希希和老爸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父女俩之间不再有芥蒂。
当初林晓熙出生的时候,在医院闹的那出「翻脸」和「过继」大戏,如今已经彻底翻了篇章。
当时韩海军虽然是有难言之隐。
但缺席了外孙女出生时的各种重要场合,也是实打实的。
这是韩市长心里头的一件大憾事。
知父莫若女。
韩希希知道了老爸的心思,所以大年初一女儿的周岁宴,她也邀请了老爸过来。
对此,老妈刘丽芸也表示接受。
离婚将近一年,刘主任的心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女强人惨遭抛弃的屈辱,到后来离职投奔女儿女婿,在大山里的心灵洗涤。
再到如今,刘丽芸在女儿女婿的劝说下,出任了南州省乡村小学艺术教育基金会的常务理事。
刘主任年过半百重启事业,整个人再次容光焕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斗志。
在这一路从「溃败」到「疗伤」,再到「重振旗鼓再出发」的漫长旅程中。
刘丽芸表面云淡风轻,其实内心也经历了几番波折,如今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她本就是个事业型的女人,婚姻丶爱情乃至亲情,在她的人生中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当初离婚想不开,也只是因为年过半百突然被丈夫抛弃,内心里觉得倍感屈辱而已。
如今,刘丽芸心态平和,反而理解了前夫的选择,可以跟他理性地交谈了。
事实证明,两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抛开夫妻这层关系,反而发现是志同道合丶追求一致。
两人之间有着精神层面的高度一致,却在生活上水火不容,各种习惯都没办法彼此迁就。
这才在二十多年的磨合后,依旧没有磨合到位。
反而差点成为一对怨偶。
如今,这对前任夫妻因为女儿女婿外孙女的事,通过几次电话。
却是意料之外的平静融洽。
彼此熟悉的他们,做不成夫妻,反而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这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一种阴差阳错的不幸。
总之,韩海军来参加外孙女的周岁宴,这事已经定了。
再加上,韩希希的好闺蜜谢晓薇,在医院进行疤痕修复手术以及义肢康复训练,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往年春节,谢晓薇都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小房子里过的。
如今她已经决心重新生活,也迈出了第一步,韩希希自然不会允许她春节一个人孤零零地过。
所以,谢晓薇也成为了林晓熙周岁宴的重磅嘉宾之一。
这麽一算下来,两边父母再加上亲戚朋友,满打满算有二十多号人。
要是把周岁宴安排在麻山县。
不仅家里摆弄不开,而且交通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林骁和希希才决定周岁宴要在他们宁海的房子里过,这套别墅地方大,房间多,小姨他们一家也都住得下。
也省得希希和女儿来回折腾。
这事顺利敲定,所有人都省了很多事,唯独林骁需要费点工夫。
毕竟老婆孩子现在在宁海,而且希希难得休息在家,林骁这个独守空房多日的老男人,当然得回家去找寻那久违的温存。
这一来一回,每天路上就得六七个小时。
林镇长都想给自己评个「最佳回家奖」了。
好在,进入年关,星光镇的各项事情也不多,也就是例行公事的各种消防和安全检查。
当然按常理,年关之前的基层单位应该是最忙的。
除了具体工作之外,光是提交给各个部门的年度总结和各种文件,都能把一个单位给淹没。
但今年,上面一片清净。
清净不是说各部门不要总结了,而是因为元旦前的大巡察大清洗,整个麻山县的重要领导和重点部门差不多都换了一遍。
由于新官上任,各项工作不熟悉。
所以现下的麻山县,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民新手期」阶段,所以各个委办局才异乎寻常的消停。
他们消停了,底下基层部门也就跟着消停了下来。
干部们忍不住吐槽:原来上面不折腾,天也不会塌,底下也能正常运转啊!
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
林骁这个镇长也难得的悠闲,每天迟到早退,已然形成了常态。
镇里干部看破不说破。
不光不说破,甚至很解气地想:我们镇长之前那麽累,快过年了就该休息休息,这才合理嘛!
三个副镇长自发承担了各项巡查和值班工作,镇里干部也一改往年此时请假置办年货的「陋习」,所有人主动「没事找事」,把一个乡镇年关前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和漏洞,全都严防死守镇得牢牢的。
大家伙这麽努力,只为求一个岁末年初的平安,让镇长能踏踏实实享受这几天的天伦之乐。
时间很快到了小年这天。
一个从麻山县县城传来的大瓜,引发了星光镇全体干部的纷纷议论。
林骁直到中午在食堂吃饭,才听到副镇长葛涛提起:「那个耀发工程,关门了!!」
林骁听完愣了一下。
「哪个耀发工程?」
「还有哪个,就是县里那个,开发咱们镇新村花园一期那个!」
「哦……于耀军啊!」
林骁这才恍然大悟。
这阵子自己不太关注县里的事,甚至连镇里的很多工作都由三个副镇长牵头,自己安心当甩手掌柜。
心思不在这里,自然很多事情也没有留心。
其实身为镇长,他三不五时就要去县里开会,应该是比大家伙最先掌握这一消息的。
可他却一点不知情。
直到全县各部门都传遍了,他才了解。
听完葛涛一脸解气地转达,林骁有些恍惚,耸了耸肩。
想起之前到岳父大人那里去告状,就是因为这个于耀军派人,在星光镇合村并镇工程二期选房现场找事,引发了全网的轩然大波。
林骁气不过,这才决定拍死这条地头蛇,一解心头之气。
结果,市长大人大手一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清洗活动在麻山县展开。
被清洗的人里,级别最高的那几个都是于耀军的后台,剩下的也或多或少都和于耀军有牵扯——这货要不是背景如此硬,名下公司也不可能有如此规模,更不可能在这麽个小县城横行乡里丶不可一世。
林骁一开始就是冲着于耀军来的。
结果女儿一生病,他的心思顿时全无,连麻山县被搅了个天翻地覆都没关注,自然更没心情去追踪于耀军的下场。
但想也知道,他不会好到哪里去。
毕竟他的靠山都倒了。
他这个跗骨之蛆,自然立马毫无立足之地,只有死路一条。
「只是关门?」林骁反问。
「当然不止!」
葛涛痛快道,「税务局查偷税漏税,于耀军那家伙这几年竟然欠税高达700多万,再加上罚金,他至少要补交1000万才行。但是耀发工程帐面上根本没这麽多钱,于耀军自己帐户上也只有一百来万,咱也不知道这货在麻山县这麽大名气,每天摆着亿万富翁的谱,也不知道钱都去了哪里……」
林骁冷冷一笑,旁边两个副镇长也都是一副不言自明的笑容。
大家心里了然。
于耀军这些年在县里承揽各种工程,钱肯定是挣了不少,一个小目标肯定是有的。但这些钱肯定不可能都进了他一个人的腰包,要是真是在商言商,外面那些资质更好的企业就该问了:凭什麽这些工程都落到你这麽个小公司的头上?
所以,于耀军挣的钱,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都孝敬出去了。
他自己徒有一个横行乡里的「威望」。
但真金白银,并没有落下多少。
这一千万的税款,他算上自己全部身家,再把公司卖了,也不见得能凑得齐。
而麻山县这三个月来的形势。
傻子都能看懂,曾经烜赫多年的「耀发工程」,现在就是块烫手的山芋。
别说麻山县没那麽多大老板,有财力去接手。
就仅有的那几个资本,能在这小地方博出如此身家,当家人绝对对谁聪明人,绝对不会迟钝到这个地步。
所以耀发工程根本没人敢接,只能原地烂在地里。
于耀军面临家财散尽的局面和逃税漏税的牢狱之灾,还有就是墙倒众人推丶各方势力疯狂报复的美好下场。
他在麻山县这些年,可是没少做恶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