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章 千年孤寂,死後化蝶(1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千年孤寂,死后化蝶

丹室之内,灯火璀璨。

道人捧着石刻,仔细研读。

第一条信息就预示石板上的内容为真。

上面准确预言两千年后灵气复苏。

「末法极盛时期,应是距离灵气复苏一千八百年到两千五百年左右,期间,诸法禁绝,道法不昌。此乃凡人时代。」

凡人时代对于修行没有任何好处,修士处于凡人时代,宛如鱼几在岸边被烈日暴晒,修为越高,死的越快。

「接近灵气复苏,域外丶万丈地心逐渐诞生微薄灵气,融入苍茫大地。

「此灵气无比稀薄,凡人无法藉此修行,但可令草木金石诞生灵性,凡人藉此锻炼强大体魄丶技击丶融合外部草木金石,修行凡俗之气。」

「强体魄,奇异能,无法长生,此乃人仙时代。」

内力兴盛,或许是人仙时代的先兆。

而广成子密语有言,人仙时代,或许在距灵气复苏一千七百年左右。

也就是大概一百年后。

按照前世的纪年来算,应当是530年。

如今是432年,还差九十八年的时间。

「无法修行,环境却有变化吗?」

梁岳喃喃自语,内心盘算利弊得失。

这其实是好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修为提高,他发觉末法修行无比困难。

例如符篆之道,一张符「寿命」不会超过三天,三天过后,符篆化为废纸。

某些丹药药力总是差强人意,梁岳目前炼的丹药,大部分是「高级食物」,并无神异效果。

如果某些东西出现灵性,岂不是意味着可有更强的法术?

梁岳继续往下看。

人仙时代大约持续五百年,五百年左右,即为地仙时代。

地仙时代乃是洞天福地率先诞生微薄灵气,人间修士可寄身洞天府邸修行。

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寿住世,为陆地游闲之仙。

「地仙时代—」梁岳想起前世记忆中的僵尸电影,神通广大的茅山道土亦会衰老丶生病丶死亡。

或许这就是地仙之法。

再往后,2234年就是灵气全面复苏的天仙时代了。

「凡人时代相当于沙漠,地仙时代相当于水缸。」

梁岳大概得出结论。

看到如此,他反倒松了一口气。

原来灵气并非一下子从湮灭到全面复苏,而是逐步解封。

天无绝人之路,第三第四世仍有转机。

「以后守尸秦宫,以洞天世界为根本,看着世间潮起潮落。」

「前路,终有一丝盼头了。

茫茫两千年的长生,未免太过孤寂。

面对天时丶寿命丶历史,总有茫茫然不知所措之感。

回过神来,梁岳一抬头,其他人早已走远。

地们时手六百年,若以星辰为笔,银河为纸,不过宇宙一抹淡淡墨迹,不过是几个轮回。

在人类眼里,六百年是漫长的等待,无数个日夜的期盼与守候,如同一条悠长河流,见证无数重逢与离别。

今时人,怕是早已不在。

「罢了罢了,睡去。」梁岳躺在地上,不愿去想死后的事。

烛火煌煌,明照道心。

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永嘉九年(435年),北伐进行六年,这一年,经过三年的讨伐与平叛,南朝彻底掌握黄河以南,军队修整,民间得以喘息。

梁岳六十九岁。

这一年,元日。

晨露未散,朝露晶莹。

爆竹声吵醒熟睡的人们。

「快起来,挂桃符了!」

「孩子他爹,赶紧安排晚宴!」

萧献容一大早招呼众人,宁静的柳庄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又是一年春。

几个孙子满地乱跑,鲍照和萧道成也是七八岁的小孩了,如今正是爱玩的年纪。

「弘文,金刚不坏神功,当有坚定不可夺其志的心念,方可有大周天之能。」

四十岁的梁景明留着其父一样的短须,正指点李弘文练武。

「家主,是这样吗?」李弘文需求求教,汗流渎背,却不喊累。

「还差点,明日跟我去无名寺瀑布,修得瀑布淋身,而内心宁静,则离大周天不远。」

湖边水榭,梁岳和祝英台两个老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以前的朋友老的老,死的死,知交所剩无几,第二代的徐羡之丶刘义符丶净明等人各有事业,不可能远隔数百里跑来吃顿饭。

梁岳饮尽茶水,温热的茶水暖着肠胃,

年近七十岁,神魂衰退加剧,如今需要每日服用丹药,勉强维持身体亏空。

上限是一点一点扣着,估计再过几年,真气寥寥无几。

不过那时自己也差不多尸解了。

「英台,今年的新茶不错,你尝一尝。」

「哎,吃不动了,人老,饭量小,胃口也小了。」祝英台懒得动弹。

虽说有丹药调养身体,但也无法维持寿命,无法解决五脏六腑自然衰老。

梁岳望着年老的爱人,内心百感交集,他叹息道:「英台,这些年你受苦了。」

祝英台疑惑地打量着丈夫,仿佛看一个陌生人,说道:「我有受过苦吗?

「也是。你们这些高门大族哪有苦—

梁岳自嘲一笑,英台最苦的那段时间,想必是书院读书三年吧。

那时书院规模还没现在大,一般是两人一屋,或许也有让豪门子弟互相交流的深意。

再往后,祝英台回家,再之后嫁给自己。

粗略一算,她还真没受过苦。

「你受过苦吗?就你最懒—」

祝英台说完,似有片刻失神,眼底似有一丝哀伤。

人死万事灭,或许对于活着的人更加痛苦。

这时,一名老者缓缓走来,捧着刚出炉的糕点。

来人正是鲍乾。

「你这小子,不是叫你养老吗?怎麽还干活呢?」

梁岳看似责怪,实则关心。

「闲不住,真闲不住。」鲍乾憨厚笑道。

「找个地方随便坐坐吧,都老了,别搞这些杂七杂八的礼节。」

「好嘞。」

「爷爷!奶奶!」

此时,一声大喊打断三人的对话。

「来了!」

朱门绣户,堂中设席,案上摆珍美,屠苏玉液。

众人齐至,谢灵运这个常年蹭饭的家伙肯定不会缺席,他小名客儿,从小在柳庄长大,双方早已如家人一般。

主位由梁岳坐着。

此时,下人引来一个老者。

此老者接近九十高寿,步伐沉稳平静,双目有神。

「师父来了,快坐!」梁景明上前招呼。

来者正是山下无名寺的解空。

解空应是这座柳庄资历最老的人了「山伯,英台,好久不见。」

「您老总算来了,快坐。」

两人招呼解空坐下。

「来来,吃了再说。」梁岳动筷子,招呼众人。

这样的餐,简简单单吃了几十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