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 章 山中人(2 / 2)

加入书签

绝对没有。

是真的没办法了。

如霍光所言,最直接的原因,诸侯王要反,匈奴也虎视眈眈,皇帝手里没钱没粮,如何应对随时要起的兵祸呢?

允许土地兼并是团结力量,以土地兼并为政治交换,来获得地方豪强的支持,这样不至於在大战开启时,皇帝手里一张牌都没有。

允许土地兼并的另一层含义是生产力因素,

事实是,小农的耕种能力,远不如豪强的耕种能力,

西汉末至东汉,有个地方叫“田庄”,就是地方豪强设立的,田庄内有大量佃农,并且严格按照时节精耕细作,农具水利器械都是当时时代最先进的,

豪强势力,真得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耕地,生产力水平是普通小农完全不能比的,

文丶景帝将耕地交给了豪强,用意就是最高效的农业化生产,

结果文景之治下,粮仓满溢,绑钱的绳子都腐烂了,积累了刘邦一朝想都不敢想的财富。

难道文帝这种雄主不知道土地兼并几十年後会带来的弊端吗?

当然不是。

文皇帝没办法。

现在和未来,文皇帝选择了现在,至於未来,就交给後人了。

时人总以为文景之世多麽安稳,实则暗流涌动,从文皇帝的遗言,足以看出蛛丝马迹,

文皇帝遗言不许过长的哭祭,只许三日,更不许入宫哭祭,也不许入京护灵,

这里有文皇帝体恤生民,不想铺张之意,

可再想想,

有没有严防叛乱之意?

“佃农卖田避税,又有了生计,豪强买地精耕,实为两全之策,”霍光崇拜的望向刘据,“然独有陛下高瞻远瞩,敬畏人性。”

宫内倏得一静!

敬畏人性?

汉朝到了季世,与敬畏人性有何关系?

土地兼并对佃农是好事,佃农上哪种地不是种。在豪强手下,不必再担心收成,还能减了税,又有饭吃,何乐而不为,只活一世,生存都费劲,谁去想死後洪水滔天?

土地兼并对豪强也是好事,允许买卖土地是皇帝叫我们做得,豪强收拢土地,收编佃农,该交税交税,这是帮朝廷的大好事啊。

对谁不是好事?

刘据急着度田,恐怕也就是他了。

三鼎鎏金炉兀自烧着,青烟向上,会直直向上,去无可去后,在宫内云纹榱桷打转,平铺散开,终散得不见踪迹。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 已经修正了, 如果还是无法保存, 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 清除浏览器的Cookie, 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