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慢点来,比较快(1 / 2)
第671章 慢点来,比较快
「国内从21世纪初就开始办公信息化了,当时的资料有一部分丢失,但大多都留下来。」
「GPT-4V不会用国内的数据麽?」方晓问道。
「这部分数据是国家的保密资料,偷一部分的话还可能,但都偷走,没有国家点头是不可能的。」陈勇道,「我听我师父说,刚上his系统的时候他有点蒙,那时候还是智能abc,一点都不智能,打字慢的要命。」
「数据很多?」
「GPT-4V和咱们用的工大的大语言模型都是要喂数据的,数据多当然可以。鹰子那面的数据很多都是私人的,没咱们这面多,也没咱们这面用起来方便。」罗浩道。
罗浩直接解释了方晓心里的困惑。
「对!前段时间小孟看一个片子,带有汉普顿驼峰放射学徵象的影像结果,侧重怀疑肺梗塞。」方晓有些小兴奋。
「方主任进步了啊,还知道汉普顿驼峰放射学徵象了。」陈勇笑道。
「害,小孟解释完,我回去翻书才知道的。」
「不说这个,有关于大语言模型是缺失的。」罗浩道,「诊断,所有内容都给全,ai可以根据资料库里十亿份以上的数据内容给出判断,判断的准确率很高,综合水平大概要比……要比……申主任高。」
申主任!
方晓第一次听罗浩如此评价AI的诊断能力,不禁心头一震。
要知道,申主任可是省城赫赫有名的诊断专家,在风湿免疫领域堪称权威。
就算说他是省内罕见病诊断的第一人或许有待商榷,但排进前五绝对实至名归。
而现在,AI的诊断水平竟然直接超越了申主任这样的顶尖专家!
「小孟威武!「方晓在心里暗暗喝彩。
他下意识看向安静站在一旁的「小孟「,这个看似普通的「实习生「身上,竟然蕴含着如此惊人的医疗智慧。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孟「的侧脸上,给它平添了几分神秘的光晕。
「这是有几十年资料库的支持,难度并不大;现在研究出现瓶颈,需要更多数据。问病史,这种行为不会出现在既往的资料库里,想要积累的话,难度还是很大的,需要很长时间。」
方晓明白罗浩在说什麽。
原来是这样。
不过这也不算什麽,「小孟」有着自己的优势,旁边辅助医生,任何结论经由医生审核后才可以,这是罗教授让做的。
在诊疗过程中,让「小孟」参与到问诊中呗,难度不大。
有自己看着,也不会有太大的纰漏。
「罗教授,陈医生,二位放心,明天开始所有问诊小孟都参与。要是错过了的话,我带着小孟查房,从新问一遍。」
「行啊,辛苦方主任。」罗浩客气了一句。
罗浩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让方晓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种纯粹的喜悦,他只有在刚参加工作那年,被老主任拍着肩膀夸「小伙子不错「时才体验过。
如今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就练就了一身防备——别人夸他一句,他得琢磨半天是不是话里有话,是不是哪个「老阴比「又要给他下套。
唯独罗浩这不咸不淡的一句评价,才能让他像个得了奖状的小学生似的,心里美得直冒泡。
方晓偷偷掐了下自己的大腿,生怕这副傻笑的样子被旁人看去,可眼底的喜色怎麽藏都藏不住。「还有别的麽方主任。」
「暂时没有……不对,小孟偶尔说话,说的也都是实话,但问题就出在实话上。」方晓斟酌了几秒钟后才描述自己心里不太确定的内容。
「哦,方主任是说情商不够高吧。」
「对对对。」方晓举例说明,把今天会诊的时候「小孟」直接说骨科的治疗方式有问题拿出来。
「这的确是,可暂时没办法。」罗浩摇头,「人类的行为活动有着高度的不可控性,连人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笃定会做什麽。情商这类的,暂时排后面一点。」
「啊?我看之前按压机器人和患者聊的不错啊。」
「那只是聊天,按压机器人在患者眼中看起来只是普通医生,但再普通的医生也有天然的神圣性,所以胡说八道的聊天不会涉及方主任你说的内容。」
罗浩缓缓道出限制AI机器人言语功能的缘由——这些冰冷的机器终究难以驾驭微妙的人情世故。
他指尖轻叩桌面,语气里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语言大模型的研发者们往往沉浸于代码世界,他们构建的AI自然也欠缺那份人情练达。「
说到这里,罗浩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就像钱老当年在MIT执教时,也是出了名的冷面严师。可一回国,就变成诲人不倦的慈祥长者。「
他苦笑着摇头,「这里头的门道太深——技术可以突破国界,但为人处世的智慧,终究要在特定的文化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
窗外的树影婆娑,在罗浩的白大褂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方晓忽然意识到,这位看似冷静的教授,其实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科技与人文的边界。
「罗教授,我觉得这个大模型更多,比医疗活动多。」方晓不解。
「不一样,大模型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人脑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现在的研究发现涉及到量子层面的内容,所以呢,你说这玩意靠谱不。」
「好像是诶。」方晓附和道,但显然他对此一点概念都没有。
罗浩想想,举了个例子。
「方主任,你说英子的飞弹和飞机为什麽越来越差?」
「印度人太多!」方晓用罗浩的口吻回答道。
「哈哈哈。」罗浩大笑,「那是一方面,主要是他们没有高等级的风洞。咱们用了60年的时间弄出来只作用0.1秒的顶级风洞,有什麽想法就放进去吹一吹。」
「英子那面全都是跑数据。不能说跑数据不对,但大模型用到的公式就是真理麽?我看未必。那只能算是从前的经验总结,想要永远有效,现在看是痴心妄想。」
「哦哦哦,ai机器人也一样,需要跑数据,不断修改,找到公式。而且涉及到量子层面的不确定性,就要基础理论出现重大的改变,是这个意思吧。」方晓问道。
罗浩微微颔首,目光深远。
情商这东西,在他眼中既重要又不重要——重要在于它关乎医患丶医生丶医护之间关系的温度,不重要则是因为这终究是可以通过叠代优化来解决的技术问题。
「循序渐进才是正道。「他声音沉稳得像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快到令人眩晕,再加速的话.「
罗浩顿了顿,微微摇头,「我怕会摔得鼻青脸肿。「
窗外的夕阳将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这个总是冷静自持的男人此刻流露出罕见的谨慎。在他身后,实验室的量子锺正以纳秒级的精度记录着时间,而罗浩却固执地相信,有些进步必须用最传统的节奏来完成。
「方主任,不错。」罗浩不吝赞美,他赞了一句。
方晓的骨头都轻了二两。
一路闲聊,来到长南人民医院。
白科长早就站在住院部的大门口等罗浩。
现在罗浩在别人眼中早已经不是一名来飞刀丶来解决问题的专家,身后人影蒙蒙,隐约能分辨出来是陆战凯。
「罗教授,辛苦辛苦。」白科长很热情。
握手,简单寒暄,罗浩直接开始询问患者的情况。
「小孟」做了详略得当的汇报。它汇报病情的方式是罗浩自己的方式,听起来相当舒服。
「检查结果出来了麽?」罗浩问。
「还没有,这面镜下的技术力量有点弱。」「小孟」如是说道。
罗浩有点头疼。
的确像方晓说的那样,「小孟」总是瞎说实话。
「没事,我去看看。」罗浩连忙接过「小孟」的话,随后问白科长一些有关于患者家属情绪方面的问题。
这属于罗浩自己的特长,白科长逐一回答。
患者家属一直认为是院方给治坏了。
「陈勇,一会你带着小孟去问问病史。我去看镜下,白科长,麻烦了。」
看完患者后,罗浩沉吟,随后和陈勇交代。
「你怀疑什麽?」陈勇问。
「这种情况感觉像是寄生虫病,镜下可能都是虫子。」
都是虫子?
这话说的让人毛骨悚然。
「罗教授,您考虑是什麽种类的寄生虫?」白科长询问道。
「镜下看完再说。」罗浩笑了笑,「只是凭藉经验的判断,得看一眼才行。」
出了病房,两个人影出现在走廊里。
女人低着头,汪医生还在伏低做小的劝着,脸上写满了舔狗两个字。
罗浩根本没在意他们,侧头和陈勇交代一会要和患者家属说什麽。
擦身而过的瞬间,姓施的姑娘仿佛看见了未来,看见了希望,整个人的气质顿时为之一变。
她怔怔的看着刚摘掉口罩丶准备和患者家属沟通的陈勇,眼睛里满满都是小星星。
「小娜,咱们出去吃口饭吧。」汪医生说的口乾舌燥,也不想女朋友再到省城的专家,便劝到。
可姓施的姑娘就像是没听到一样,怔怔的看着陈勇。
「我去和患者家属交代,随时联系。白科长,你带我去找患者家属。」陈勇低声说。
姓施的姑娘就像是被夺走了魂魄一般,茫然跟在陈勇身后。
汪医生伸手去抓她的手,却被姓施的姑娘一把甩开。汪医生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可并没有人在乎。
「你跟着干什麽。」白科长看见姓施的姑娘跟在后面,不高兴的斥道。
「实习生吧,跟着看看也行。」陈勇温和说道。
他天天看罗浩备课,天天看罗浩面对学生的时候就换了一副嘴脸,耳闻目濡之下也变成和罗浩一样的形状。
对学生要温和,这是潜意识的。
白科长有些无奈,可现在人多,也没办法解释刚刚发生了什麽。
方晓也是一般的情绪。
这位还真是……方晓心里叹了口气,瞥见教秘汪医生如便秘一般的脸色,也跟了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