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6章 启禀陛下,青州兵败,赵大人凯旋!(1 / 2)

加入书签

第506章 启禀陛下,青州兵败,赵大人凯旋!

哗啦——

这一日,京城南门外码头,一艘循运河返回的船只终于靠岸。

船只尚未停稳,甲板上就密密麻麻,站满了人影,为首的乃是以莫愁丶孙莲英为首的「宫人」。

多日不见,莫愁消瘦许多,在她身旁,老司监孙莲英更是难掩疲惫之色——对于他一个凡人而言,这一路的溃逃无疑是极大的辛苦。

两位女帝宫中亲信左右,分别站着一张张赵都安熟悉的面孔:

穿鲜红蟒袍的海公公。

队伍名义上的最高官员,实则充当吉祥物的礼部尚书。

漕运总督宁则臣。

唐进忠丶宋进喜等武功殿供奉太监。

以及赵都安嫡系梨花堂精锐,浪十八与霁月也混在其中。

「终于抵京了,」莫愁屹立船头,迎着夏风,表情凝重丶严肃地扫过众人:

「若无意外,此刻京中只怕已是动荡不安,上至朝堂,下至百姓,人人自危的局面。

我等既是封禅队伍,虽未能迎回圣驾,一举一动,却也必然被无数人关注。

望诸位稍后无论遭遇何等变故,都要洛山崩于眼前不变色,如此,方能在动荡时局下,帮陛下守住这朝堂。」

礼部尚书有些激动,急不可耐想下船:

「莫大姑娘这话说了八百遍了,我等又非三岁小儿,自然明白。我们赶紧进城吧。」

离京太久,虽通过暗卫有书信往来,但上次通信还是半月前,当今局势,谁人不知如今城中状况如何。

因此,此刻众人非但没有回京的放松,反而绷紧心弦,一副如临大敌姿态。

「爹爹,这就是京城啊。」

宁则臣身后,说话憨直的圆脸少女大眼睛咕噜噜转动,一只手紧张又兴奋地牵着宁夫人的手。

赫然,乃是当日赵都安赶赴建宁府,在河上救下的宁总督妻女。

洛山封禅时,宁则臣安排妻女在附近观礼,而后她们也乾脆跟着封禅队伍一路北上。

「嘘,京中不比在外,朝堂上的水极深,入城后切莫多言,不要跟丢。」肤色黝黑丶粗糙了许多的宁总督扶着腰间佩剑,严肃地予以叮嘱。

转头望向雄城时,眉间结着沉甸甸的愁绪,不知自己等人这次进城,是对是错。

这会,码头上的衙门胥吏已经注意到这一支特殊的队伍,匆匆赶来迎接。

莫愁直接丢出令牌,吩咐备马车。

码头小吏捧起令牌时,冷汗都下来了,忙不迭去吩咐。

「要不要询问这些人城内情况?」

梨花堂小队中,小秘书钱可柔正要动作,却给沈倦拽住:

「船上大人物们都没开口,咱们小兵逞什麽能?何况这些城外小吏,能知道什麽?」

钱可柔哦了声,止住动作,轻声道:

「我只是想着,没准大人已经回来了呢。不知他如今如何,是否安全。」

侯人猛抱着胳膊,迈步跟着队伍往外走,拍了拍她的肩膀:

「以大人之才,定然安然无恙。」

……

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开进了京城。

沿着主干道朝城中偏北的皇宫赶去——这是下船前商量好的目的地,先入宫,再联络修文馆,与董太师等重臣建立联系。

为了避免城内局势失控,此次回归,海公公更故意隐藏了行踪,没有提前向朝廷汇报。

直入皇宫,也是为了打有心人一个措手不及,掌握主动权。

然而一路走来,众人却惊讶地发现,城内气氛比预想中好了太多。

虽的确不比当初热闹繁华,但大体秩序依旧,路过茶楼酒肆时,也没有读书人聚众大谈国事。

「城内比我们预想中安稳,看来董太师对朝堂的掌控犹在。」莫愁目光闪烁。

她身旁,鬓角霜白,疲惫尽显的老司监孙莲英沉默地望着街道两侧,人来人往,眉头却越皱越深:「不大对劲。」

「哪不对劲?」莫愁侧头看向老宦官。

孙莲英嘀咕道:「过于太平安稳了,这才是最大的不对劲。」

礼部尚书走在旁边,听到二人对话,补充道:

「胡乱猜忌没有意义,当务之急,还是先进宫。」

莫愁颔首,封禅队伍加速朝皇宫进发,不多时,浩浩荡荡一群人抵达皇城门外。

恰在此刻,皇城内,也有三道身影走了出来。

为首一个,面容冷峻丶阴鸷,无须,双手骨节粗大,气质生人勿进,身披三品锦衣指挥使官袍。

赫然是马阎。

在他身后,一左一右,跟着张晗和海棠两名缉司。

两支队伍,甫一撞见,双方都是猛地一怔。

连日操劳,黑眼圈浓重,打着哈欠的海棠猛地顿足,下意识揉了揉眼睛。

确认没有看错后,望着归来的队伍中,那一袭鲜红的蟒袍,脸上绽放喜色:「太……」

一句太爷爷没等说出,就给马阎及时打断:

「莫昭容?孙司监?你们何时回来的?!」

「马督公?!」一路心弦紧绷的众人看到熟人面孔,心头骤然一松。

礼部尚书几乎哭了出来,只觉往日里恨的牙痒痒的马阎王,今日却竟显得温和可亲起来。

女帝特务头头还在,说明京城还没乱。

「督公!」

「见过督公!」

梨花堂锦衣更是大喜过望,犹如找到了组织,纷纷行礼。

背着手,一副风轻云淡姿态的海公公看了马阎一眼,也轻轻颔首,算作打招呼,身后诸多供奉默契抱拳。

「我等回来不久,」莫愁脸上也挤出笑容,指了指身后众人:

「这大都是封禅时护卫在洛山之人,八王叛乱后,我们一路且战且逃,路上不幸或走散,或战死了许多,好在还剩下这些,匆匆北上归来,只为替陛下稳住朝堂,以防局势恶劣。」

顿了顿,她又道:

「不过从进城后,一路观察,到在这里撞见你,我便知晓,朝堂仍旧安稳。想来是太师费心把持,不知太师如今可在宫中?」

马阎迎着一双双渴求答案的眸子,听着莫愁满是槽点的话,一时间大脑卡壳宕机,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而看到他这欲言又止的态度,众人心头皆是猛地一沉!

莫愁脸上强挤出的笑容凝固,袖中双手下意识攥紧:

「怎麽?莫非朝中有变故?」

马阎沉吟了下,实诚地点头:

「的确发生了大变故。李彦辅策反诸多李党官员,禁军指挥统领,发动宫廷政变,试图操控朝堂。」

什麽?!

犹如平地起惊雷,所有人脸色顿时大变。

不等莫愁追问,马阎继续道:

「不过,李彦辅的政变失败了,如今参与叛乱的,或死,或打入大狱,我方才进宫,便是汇报审讯李党逆贼之事务。」

汝彼娘之大喘气……

封禅队伍众官只觉沉入谷底的心又漂了起来,如同从冰窟窿里被拽回盛夏时节,冰冷的四肢恢复暖意,心中纷纷大骂。

「竟有此事?本官看那李彦辅早有不臣之心,果然没错!」

礼部尚书跳脚大骂,抱拳向天,热泪盈眶:

「幸天佑我虞国,天佑陛下,未令此逆贼功成!」

马阎摇头,认真予以纠正:

「不是天佑陛下,更不是天佑虞国。是陛下护佑虞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