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江南绑官(1 / 2)
第1091章 江南绑官
人心似水,随着年纪的成长,以及环境的变化,心里想的,也会不断变化。
当初,刚刚封越王的二殿下李铮,没有任何争储的心思,相当纯粹。
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他先后去了幽燕,去了江南,又转去了剑南,别的不说,单单大小战事,就亲历了十几场。
现在,已经是章武十一年,他已经快二十岁了,想法与当初那个十六七岁的二皇子,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皇家兄弟,大多如此,少年时心思单纯,就与寻常亲兄弟没有什麽关系,少年时光的皇长子李元与皇二子李铮,虽然不是胞兄弟,但感情与同胞兄弟没有什麽分别。
到如今,已经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随着他们年纪愈长,等到了将来三四十岁,想法恐怕又和现在大不相同。
这还是李云没有干涉的情况下。
事实上,古往今来类似李云这样的皇帝,在太子长成之后,都会有意无意,或者乾脆说,就是有意扶持起来另外一个儿子,用来制衡太子。
因为哪怕是寻常父子之间,也有一些互相较劲的意味,放在皇家父子之间,就更加不同,皇帝与太子是天生的政敌,而且是很难做掉对方的那种政敌。
当了皇帝,掌握了权力,体会到了权力的美妙,就不太可能愿意放手,因此面对年富力强的太子,皇帝几乎本能的就会扶持起另外一个人,来掣肘太子,甚至是压制太子。
例如李世民之于李建成。
李泰之于李承乾。
都大抵如此。
这种安排,有些甚至是皇帝下意识的举动,他本人都未必意识得到。
如果李云也照此安排,那麽李铮这个二皇子就是最好的选择,真要是如此的话,现在的李铮就不是去哪里就藩的问题了,而是会长住洛阳,哪怕不长住洛阳,至少也是辽东道或者是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了。
孟青很是赞赏的看了看这位皇二子,他笑着说道:「殿下有这种心思,那就是好的。」
他将手中烤好的肉块,递给李铮,然后开口说道:「陛下是天人之资,神文圣武。」
他看着李铮,正色道:「我这话,不是在拍陛下的马屁。」
「从殿下还是孩提,我们还在江东之时,陛下就已经开始着手构建朝廷了,等到陛下入主中原之时,朝廷的雏形早已经存在,到现在,从朝廷,到政体,再到军制,都是陛下一手重新塑造过的。」
孟青自己大口啃了一块肉:「陛下人虽然在洛阳,但是整个天下,都在陛下指掌之间。」
他对着李铮开口道:「我说这话,半点也没有夸张。」
越王默默点头道:「是,小侄知道。」
「各地有九司的人,军队里有稽查司,不管什麽事情,父皇想知道都能够知道。」
孟青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如果只是耳聪目明,那还算不上掌控,殿下,不管是谁,一天都只有十二个时辰。」
这个天下太大了,如果真的要阅看全部信息,不要说一个李云,一百个一千个,都未必能看得完。
李铮若有所思,问道:「叔父的意思是?」
孟青摸着自己的心口,开口说道:「一来靠制度,二来靠这里。」
越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胸脯,若有所思。
「好了,这些不该说的话,咱们今天就说到这里。」
孟青开口笑道:「前几天,陛下交代过我,说如果殿下想要学兵法,就让我多教教殿下。」
越王殿下直接从地上翻身,站了起来,对着孟青深深低头抱拳道:「多谢叔父!」
孟青起身,将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默默说道:「殿下一心领兵的话,要考虑清楚,越是领兵,就离朝堂越远。」
越王默默说道:「侄儿无有别的本事了,但求为父皇为朝廷做些事情,不敢再有什麽奢求。」
他没有名分从政,不管是皇帝还是中书,也不可能让他在朝廷里从政,甚至不可能让他去治理一方,领兵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好。」
孟青很是赞赏的看了看这位二殿下,笑着说道:「殿下将来,最好就藩关中,将来西北,说不定常有战事,殿下藩地在长安,方便挂帅出征。」
「长安…」
越王苦笑道:「父皇许我去长安吗?」
「殿下是陛下第二个儿子,又出身尊贵,去长安就秦王。」
孟青正色道:「一丁点问题也没有。」
「殿下莫要忘了,越王这个王号,在前朝可能平平,但是本朝…却是起于越州。」
李铮深呼吸了一口气,再一次低头行礼,然后问道:「叔父会把今日对话,转禀父皇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