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3章 盛夏的果实(1 / 2)

加入书签

第713章 盛夏的果实

初夏,黄河的洪峰再次到来,汴州以北的黄河沿岸,堤坝多有漏水,好在封堵及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

有鉴于此,方重勇命汴州朝廷下发政令:火速将沿黄河的村落百姓,内迁十里地集中安置,以防洪水来时第一波就将他们所居住的村落淹没。

除了抗洪的事情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那便是一年一度的科举!

汴州朝廷所举办的科举,已经成为定例,每年都开,雷打不动。正因为如此,很多外地的考生,都会在初夏时来到汴州备考。

城墙尚未合拢的汴梁城内,又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姿态。

关于科举,今年汴州朝廷搞出两个新玩意。

第一个,把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贴在墙上,只要能够「合适作答」,便可以破格录取。

比如说,其中有道题是这麽写的:

假如将一个时辰,划分为一百二十分钟。

屋内有一盏油灯,开始时是点着的。

六十分钟后,考生进屋将其熄灭,然后离开。

剩下的六十分钟,在过了三十分钟的时候,考生再进屋将其点燃。

剩下的三十分钟,在过了十五分钟的时候,考生再进屋将其熄灭。

以此无穷,重复点燃与熄灭的操作。

那麽一个时辰后,考官进屋,看到油灯是点着的,还是灭着的?

礼部还未收到考生的正式作答,然而那些各地来的考生们,就差点因为这道题打起来了,状元楼内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者比比皆是。

有人说时间到了以后灯是点着的,有人说是熄灭的,什麽理由都有,谁也无法说服谁。

汴州朝廷的另外一个操作,是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挂到贡院外的墙上,给所有人看,但题目限制于「讲述一个自己尊敬的人」。

比如祖辈,父母,先贤,甚至是自己,都行。

这个操作,虽然不是考试,但类似于「摸底」。有没有文采,肚子里有没有货,从这些文章里面可以看出一点苗头来。

简而言之,就是朝廷怕科举选材选漏掉了,所以多一个渠道,让考生自我展示。

至于这有没有用,以及如何用,礼部也没说。

当然了,没什麽人不满意,所有人都对朝廷广泛的上进渠道而欣喜若狂。如今放眼天下,能让有才之人出头的,也只有汴州这里了。

方重勇的初心是好的,他想为选拔人才拓宽渠道,给所有人机会,让他们可以脱颖而出。

然而,这个点子很快就被人玩坏了。

「我的节度使父亲?」

贡院门前的「展示墙」上,方重勇一脸古怪,看着墙上的某一篇文章,标题是《我的节度使父亲》,署名是「刘仁忠」。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龙仙长子,今年正好参加科举。

他这篇文章为他爹刘龙仙歌功颂德,说他爹是多麽忠肝义胆,国之栋梁,日夜操劳。

内容很劲爆,可惜文采十分一般。

「听闻,为了庆祝他儿子今年参加科举,刘龙仙把整个汴州的荔枝都买下来了。

还在上源驿里开了一场荔枝宴,邀请这一届的考生免费参加。

可有此事?」

方重勇对身边的大聪明询问道。

「回官家,确有此事。

不过这些荔枝不是新鲜的,而是用糖水腌渍过的糖水荔枝。

此物虽然比大部分新鲜果蔬贵不少,却也不是什麽稀罕物件。」

大聪明老老实实的说道。

「哼,刘龙仙倒是有点小聪明,花了不少钱吧。」

方重勇不置可否的评价道。

世上并无绝对之公平,所有人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并努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比如说刘龙仙现在是节度使,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他应该是拥兵自重,最后被朝廷剿灭,身死族灭。

然而,世间之人真就一个两个呆板不知道变通,明知道是死路也会一直往前走麽?

那可就未必了。

明知道方重勇会打仗,还要跟他比拼军略,一定要谋反自立,这不是找抽是什麽?

世上哪里去找那麽多傻子?

有些人看明白了这些,他们就采取了其他的应对方法,比如说刘龙仙就希望他儿子通过科举做官。

完全没想什麽拥兵自立的事情,以后朝廷削藩,他儿子在朝中做官,刘龙仙也有退路可以走。

朝廷不一样,他们这些地方势力的应对手段也会不同,没有谁会眼睁睁的,看着铡刀砍自己脖子!

方清就算再能打,他也需要官员来治理朝廷和地方吧?这不就是机会麽?

「官家,您看,一大堆人给您歌功颂德呢。」

大聪明凑到方重勇身边小声嘀咕道。

墙上挂着的文章,不少是在抒发对方清的崇敬之情。有的乾脆把标题起为《圣人方清》,主打一个简单粗暴!

「哼,趋炎附势之辈,哪里都能见到!」

方重勇冷哼一声,无话可说。

这玩意跟股票一样,实力如何是反映不出来的。更多的,是别人认为你前途如何,一切都是所谓的「预期」。

他扫了一眼这些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没什麽精彩的。这些投机的考生要的也不是什麽精彩,他们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罢了。

能力如何,反倒是其次的。

如今的汴州,就是这风气。朝廷将向上的渠道开放了,当方清的狗可以有食吃,就不会缺这样幸进之徒。

一切都是结果导向,无论这些行为有多麽奇葩,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当官。

哪怕方重勇不喜欢,也无法阻止这个趋势。

方重勇已然明白,即便是他成功改造了朝廷,也无法控制世人的想法。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

正在这时,张光晟急急忙忙的找来,对方重勇低声禀告道:「官家,史思明出兵卫州了,已经夺取了州治汲县。刘龙仙退守共城,派人来汴州求援。」

「呵呵,史思明果然忍不住。」

方重勇冷笑道。

他随即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让刘龙仙往西边退一退,在修武县布防,放弃共城。河阴县便在修武县西南,粮秣充沛,辎重齐全,刘龙仙要是连修武也守不住,那不如回汴州来做官得了。

将本官原话告知他!」

「得令,末将这就去枢密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