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7章 管宁的决定(1 / 2)

加入书签

第427章 管宁的决定

管宁只是稍加劝导,也不多言,道理不光是他,太多人和诸葛亮讲了,甚至连田泽都曾多次提及。

但是时间一长,依旧如此。

这也不仅是诸葛亮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诸葛亮太优秀了,而且是没有短板的优秀。

依常理来看,人各有所长。

即便是田泽麾下被誉为内政第一人的陈宫,也不敢说自己处理政务就能比张昭丶国渊等人强。

因为他们的风格和所长不同,很多政务处理起来,各有各的优点,难分上下。

虽然整体上能看出陈宫的水平可能高些,但陈宫也不觉得其他人比自己差多少,甚至很多地方同样会令自己觉得自叹不如。

这种群贤共治的局面,反而形成了一种较好的平衡,彼此间都在相互的学习成长,都能够相互信任依托。

但是到了诸葛亮这里,出现了断层。

因为诸葛亮在内政方面的能力太强了,而且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强,对于同辈之人基本是降维打击。

能够压得住诸葛亮的那些如今基本都已前往了长安。

这就导致诸葛亮身边压根就没有一个能够在任意一方面压得过自己甚至与自己勉强相媲美的存在。

所有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干都没有自己干得好,而且差的还不少。

责任心强的诸葛亮如何能愿意放权。

「不多说了,来,吃饭吧。」

诸葛亮点了点头,拿起筷子,开始吃起饭来。

虽然饭菜已经热了好几次,但在诸葛亮的口中,却格外的香甜。因为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管宁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就在诸葛亮吃饭的时候,管宁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他,心中却在思索该如何处理此事。

虽然身在长安,但田泽也没有停止过对于北方的关注。

对于诸葛亮,田泽是完全放心的,但就是担心诸葛亮老是犯「老毛病」。

虽然如今的大齐不是原本历史轨迹上的蜀汉。

蜀汉家底薄丶敌人强,兴复汉室又时不我待,容不得半点差错。所以诸葛亮不得不事必躬亲,形势如此。

如今的大齐欣欣向荣,无非是发展的快与慢的关系,诸葛亮完全不必要把自己逼得那麽紧。

但是一样,被田泽培养的太好的诸葛亮在大齐二代人物中依旧是独领风骚。

在田泽心中能够和其位列同一层次的文臣只怕也就司马懿和陆逊了。

但是陆逊年纪小,而且更倾向于军事。

司马懿虽然也长于内政,但却不甘于位列诸葛亮之下,并未执政一方,而是一直在朝廷中枢虚心学习。

因为相较于如今加强了「填鸭式」教育的诸葛亮,原本能够与之匹敌的司马懿在内政方面已经有些跟不上了。

「要不要建议陛下把司马懿派来?」管宁心中忽的生出这样一个念头。

但是很快,他便将之打消。

因为东北平原如今的局势太过复杂了,不适合司马懿前来。

能力是一方面,品格作风于执政而言也极其重要。

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都是极为规矩的人。

但是不同于诸葛亮相对「刚正」,司马懿更偏向于「稳定」。

二者难以言说谁好谁坏,毕竟甭管黑猫白猫,能够够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可相对于诸葛亮更容易妥协的司马懿,不适合处理如今的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