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4章 原来是另有所图(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个不断向上累积的循环,不到整体卡死的时候是不会停止的。

关键是对高楼的需求最为迫切的,又是金融丶证券丶法律丶保险这些直接跟钱打交道的产业。

他们单纯依靠钱生钱,而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

按照前世的经验,它们都容易加大贫富差距,推高通货膨胀,关键是会导致工业衰退。

可以穿着体面的衣服,坐在乾净明亮的写字楼里面,只要稍微动动手和嘴巴,就能参与世界上最赚钱的产业。

那社会上的聪明人,有天分的孩子,都会本能的向往这种生活,而不会想去工厂里面干活。

一旦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到一个阶段,工业衰退就已经无法完全避免了,

朱简烜一直致力于控制通货膨胀,控制贫富差距,关键是要推动工业建设,规避工业衰退的。

所以朱简烜早就放宽了服装限制,除了朝廷官方的礼服丶官服丶制服之外,百姓可以随便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但却始终没有在建筑限制上松口。

同时根据欧美地区的经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高层建筑只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受欢迎。

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人们就会倾向于追求郊区住宅了。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和美国主要大城市和新兴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高层住宅楼。

当时的欧美城市工地老照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中国城市照片加了个黑白滤镜。

但是这种高层建筑只流行了三十年左右。

建筑设施逐渐老化,维护成本高昂难以保持,居民成分也变的越来越复杂,让越来越多的居民逃离高层住宅楼。

关键是二十世纪后期,欧美开始去工业化,大量的住宅楼开始废弃。

这些废弃的住宅楼经常变成立体贫民窟,所以欧美各国地方政府就开始推动拆除这些高层住宅楼。

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当时建设的大量高层楼房,基本只剩下城市中心区的高端写字楼,以及比较高端的公寓楼还在了。

因为高端写字楼和高端公寓的居民更有钱,能够支付楼房的维护成本,楼房自然能够继续使用。

中产阶层开始流行在郊区购买或者建设独立房屋,自行承担维护成本。

神洲的社会结构与欧美完全不同,本来就没有欧美概念上的贫民窟,普通高层住宅楼应该也不会变成立体贫民窟。

较为密集的高层住宅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口,本来是最适合工业社会的。

但那显然也不是最适合普通人类生活的建筑,有人声称容积率会直接影响生育倾向。

在工业化基本完成的现代神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讨厌高层住宅,开始向往郊区的独立住房了。

如果不是长期存在的「限墅令」,别墅也肯定会成为普遍存在的高端商品房类型。

所以朱简烜觉得,神洲未来也许会始终存在比较多的中低端高层住宅,但是相对价格较为昂贵的多层住宅也会越来越多,限墅令解除之后也会出现更多独院型的别墅住宅。

除非神洲也出现工业衰退,否则适合工业社会的密集高层住宅不会消失。

朱简烜作为一个穿越者,天然倾向于带领大明人跳过弯路,希望住房直接从传统建筑跳到后工业时代建筑。

但是大明还要发展并且保持工业生产能力,避免工业衰退。

那就没办法直接跳到欧美去工业化后的阶段,只能跳过大规模建设密集高层大型楼房的阶段。

现在的大明社会,也跟前世的欧美以及神洲都不完全相同。

现在的大明是以工业为主流的社会,而不是商业为主流的社会,社会基础是国家资本主义大工业,而不是自由资本主义。

很多人会在一个工厂工作一辈子,甚至可能几代人都在一个工厂工作。

他们大部分住在工厂集中建设的宿舍楼里面,都是标准非常类似的六层二十米住宅楼。

只是有些希望改善生活的管理人员和高级工匠,会到宿舍外购买更加舒适的联排和独栋独院的楼房。

如果朝廷不主动推动改造,这些人也不会想着在十几层的楼房里面买一间来住。

现在大明民间渴望建设高楼的推动力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

一是商业和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写字楼,二是拥有城市土地和大量财富的富贵家庭,希望通过建筑高度炫耀自己的财富。

两者都不能完全放任,但也都不可能完全禁止。

民间商业和金融业,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也算是工业的润滑剂,能够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

拥有土地和财富的人,花钱建设房屋的时候,也算是在相关产业的消费。

所以朱简烜看着礼部送上来的请示,最终决定给他们制定新的明确的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会非常的严格。

朱简烜把礼部送来的这份请示奏章丢在了一边,直接把内阁大学士沈复叫过来拟旨。

个人拥有的家庭居住使用的楼房,都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

拥有功名爵位者可放宽标准。

乡绅丶乡士丶生员家庭七层二十三米,男爵丶举人家庭八层二十六米,子爵丶进士家庭九层三十米。

伯爵家庭十层三十三米丶侯爵家庭十一层三十六米,公爵家庭十二层四十米。

郡王家庭十三层四十三米,亲王家庭十五层五十米。

层数和高度两相都不得超过。

现有的民间私人住房,若已经了超过当前的标准,责令一年以内拆除超标的部分,否则以僭越论处。

对于各级衙门和其他的官方机构建筑,民间商业用途的建筑,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做出不同的级别的限制。

县级及以下官方机构建筑,县城及以下官方机构所在地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

州府级别的官方机构建筑,州府城区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九层三十米。

省级官方机构,省城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十二层四十米。

顺天府和应天府内城,官方和商业建筑不得超过三层十米,外城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城外不得超过十五层六十米。

总体上,明确将衙门机构的办公楼丶民间的住宅楼丶商业写字楼的标准,全部卡在十五层五十米以下。

因为任何原因,想要建设更高的的楼房,必须经皇帝本人亲自批准,否则全都是僭越罪。

与此同时,任何从事居住用房屋建设丶销售丶租赁相关产业的厂商和人员,都不得将不同楼层销售或租赁给不同的人居住。

在所有的私人住宅楼里,能住上下楼的人只能是同一家人,应该避免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就算是有些脑抽的砸了承重墙,也不会影响其他家庭。

还能遏制民间建高楼的倾向。

只有不对外销售和租赁的宿舍楼,可以不受这条规定的限制。

同时限制民间借贷和金融产业,以后任何厂商借贷的资金数额,都不得超过注册资金数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