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9 章 结怨(2 / 2)

加入书签

“那嬷嬷我已经打发了,郁氏的亲我们也不结了,逸哥儿不用怕了。”

闵乐逸鼻子一酸,没忍住扑进父亲怀里,抱着他的腰撒娇。

“都是郁氏的人坏!才不是父亲不好呢。”

闵太康失笑,“你都这么大了,还和当初从我身边离开时一样。也不怕秋乡君看了笑话。”

闵乐逸眼珠转动,看了一眼旁边带着笑意的秋华年。

“你们好好聊,我去厨房看看,让金婆子添几道菜。”

秋华年出门后,闵乐逸还是没有松手,闵太康拍了拍他的背。

“这事也有我太过贪心的原因。嘴上说着你的不是,心里却总觉得自家哥儿哪儿都好,该配一个家世才学样貌俱全的,才不算辜负。”

“结果挑来挑去,挑中了个——唉!”

“你母亲去得早,我无心续弦,也没有纳妾,对后眷交际的门道一知半解,办坏了这事,真是……”

闵太康后悔又庆幸,逸哥儿这顿打挨的受罪,但至少把问题露了出来。否则真叫那嬷嬷再教上个把月,和郁氏勉勉强强定了亲,就更难收场了。

闵太康帮闵乐逸换了药,重新包好手。

“我和你母亲都是内敛的性子,你兄长也甚是稳重,偏偏你是这样一个爱闹的。”

闵乐逸想狡辩,闵太康点了下他的鼻尖。

“我算是想清楚了,你的亲事还得你自己挑,家世和才学都是次要的,人品好、真心喜欢你的性子才要紧。门户低些也好,多置上几十抬嫁妆,带足下人,就不怕你受委屈了。”

闵太康行事传统,这还是他第一次和闵乐逸正面谈论亲事,闵乐逸有些不好意思。

“逸哥儿想要什么样的?”

闵乐逸小声嘀咕,“不要读书的了。”

闵太康无奈失笑,“小孩脾气。”

“罢了,总归你年纪不大,多等等多挑挑,说不定后面还有良缘等着。你兄长就要调任进京了,过些时日我送你进京散心吧,襄平府如今乱糟糟的,别留着受他们的气。”

闵乐逸眼睛一亮,“兄长要任京官了?”

这些日子他躲着闵太康,都不知道这个好消息。

闵乐逸是幼子,他的兄长比他大七岁,名叫闵乐施,闵太康一共就两个孩子,男子和哥儿排了一样的字辈。

闵乐施有闵太康这样的父亲指导,学问非常踏实,三年前中了进士,外放到西南任县令去了。

“只是个正七品的大理寺评事,不过能调任进京,已经难得了。”

“你兄长上半年娶了妻,路途遥远,我未能赶到,请托一位故交做了见证。这次进京赴任,新妇自然跟着,你要和嫂嫂好好相处

。”

闵乐逸连连点头,心里的不快因为这个好消息冲散了大半。

“我和新嫂嫂虽然没见过,但通了好多书信了。而且兄长喜欢的人一定会喜欢我的!”

……

几日之后,郁闽和闵太康的书信,与那位被闵太康请离的嬷嬷,前后脚到了郁氏一族的族地。

郁氏一族的大夫人读完信件,蛾眉微蹙,旋即松开。

她将信放在一边,抬眼看向坐在外间喝茶的嬷嬷。

“管嬷嬷一路辛苦了,留在府上住些日子吧,刚巧有人送了六瓶秋记六陈的蚝油,嬷嬷尝个鲜。”

管嬷嬷微微起身谢礼。

“未能好好完成大夫人嘱托,老身心中有愧。”

大夫人摇头,“闵家的情况,也是我估计错了,本来就是看中闵太康,想试试能不能把闵乐逸改好,结果闵太康竟是如此溺爱孩子。”

管嬷嬷认同,“我教闵小公子的时候便察觉到了,他那面上听话,心里不改的模样,定是被纵出来的。”

“见他学了许多日,不但没真改过来,还又闯了祸,我只能下剂猛药上些刑罚,谁知这哥儿是一点罚都不许受的。”

管嬷嬷想起当日被闵太康“请离”时的场景,心中不太痛快。

虽然顾忌着她是颖妃娘娘宫里出来的,照顾过幼年的三皇子,也就是如今诸多皇子中唯一封王的晋王,闵太康明面上是客气的。

但因为管教学生直接被不由分说地请出府,她还是第一遭遇见。

大夫人说,“不成便不成吧,总比娶进门来才发现不合适来得好。”

“闽儿年幼多才,家中长辈宠了些,至今仍是孩子脾气,娶亲应该选一位毓质名门的大家闺秀,能照顾和管束他。”

管嬷嬷说,“老身看明白了,以闵家小公子的出身,往低处挑总能嫁出去,不用我们费心。但配郁闽公子是万万不够的。”

大夫人嗯了一声,看了一眼手边的信。

“这事唯一的不好,就是得罪了闵太康。罢了,回头备些礼去赔个罪吧。”

大夫人转而说起别的事。

“下个月便是晋王殿下的生辰了,我这里备了几个礼单子,不知道合不合适,请嬷嬷帮我瞧瞧。”

管嬷嬷脸上笑意加深。

“您和颖妃娘娘是同一母家,论亲说是晋王殿下的表姨,准备的东西哪有不合适的呢?”

……

闵太康拒亲的信送出去数日后,郁氏一族派人到了清风书院。

来人是郁氏旁系能说得上话的人,带着重礼,给闵太康当面赔罪。

闵太康没有回应,让他把礼全部收回去。

摆明了是不接受这个赔罪的意思。

郁氏来的人没办法,又去清风书院接郁闽,他们要带郁闽回族学继续读书。

闵太康淡淡道,“你家里是怕我心存怨念,故意教坏了你。”

郁闽惶恐拱手,“老师

这几年对学生的教诲,学生铭记于心,怎敢生出这样不敬的想法?”

闵太康不再说此事。

“离乡试只有两月有余,你此番回去专心读书吧,往后前程如何,便与我无关了。”

郁闽心中难受,但自知理亏,再三拜别恩师后,与家人一道离开了。

自此清风书院甲字班少了位风流簪花的少年才子,郁氏一族的族地里多了位沉默的读书人。

闵乐逸手上的伤养好之后,恢复了快乐的生活。

有闵太康的保证,他现在出门都不用偷偷摸摸的了,整日不着家的乱晃悠。

“虽然襄平府的一些贵眷讨人厌的紧,但府城好玩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就这么走了,真有点舍不得。”

闵乐逸一边吃冰,一边对秋华年说。

“你什么时候走?”

“估摸着在乡试之后,我兄长和嫂嫂要先在京城安顿下来,诸事收拾妥当了,我再过去。”

古代人出一趟远门不容易,从襄平府到京城需要十来日路程,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要考虑到,到了京城也要用许多东西,闵乐逸已经在收拾行李了。

“到了京城,达官贵人更多,你父亲也不在身边,你要小心些。”

闵乐逸连连点头,“自从那次出门差点闯了个大祸后,我再也不会没弄清楚就乱来了。”

“嗯?你还闯过什么大祸?”秋华年失笑,闵乐逸身上的故事真是挖都挖不完。

“是差一点啦,我之前提过一句的,就是没细说。”

秋华年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郁氏大夫人来的那几日,我不是偷偷溜出门玩了嘛。当时我在外面看见一个人欺行霸市,没忍住打抱不平,结果那人才是好的,差点叫我冤枉打伤了好人。”

闵乐逸庆幸地说,“幸好那人身手不错,没有伤到,否则我真不知该怎么赔罪。自那之后我就长记性了,行事前一定会三思的。”

秋华年觉得这故事有些耳熟,一时没想起来在哪听过。

闵乐逸和兄长来信很频繁,趁这个机会,秋华年也了解了一些在京城安家的行情。

杜云瑟明年殿试之后,如果留京任官,他们一家也得过去,秋华年想提前有个底。

京城的房价比襄平府翻了近一倍,如果要靠近皇城,方便上班,又要贵上一番。

闵乐施买了一座什么都不带的二进小院,就花了足足三百两银子。

秋华年在府城已经住惯了大宅子,到了京中,也不想住得太局促,到时候光是买宅子,恐怕就要花费大几百乃至千两银子。

京中的物价和人情往来也要贵得多,哪怕秋记六陈每月都能赚二三百两银子,秋华年也不能完全放心。

毕竟秋记六陈最赚钱的货品之一的花露,是季节性的,等秋冬百花凋零,就做不了了。

最近玫瑰花已经不够用了,不过秋华年举一反三,又做出了木樨清露、茉莉清露等应季产品,弥补了空缺

他心算了一下家中的银钱,大致有了计较。

……

甜水巷,舒宅。

天色近晚,朱霞一个人坐在屋里,一边刺绣一边发呆,针尖不小心戳到手,刺得她一个激灵。

如棠走进来劝她,“手还没好全呢,你着急绣花干什么?大家都说让你好好养着。”

朱霞垂首不语。

她在舒宅住了许多天了,朱家三番两次想把她领回去,都被舒华采等人回绝了。

朱霞生长环境复杂,心思比同龄人成熟,她知道自己一旦回去,绝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一直缩在舒宅里不出门。

但这里毕竟不是她的家,留得了一时,留不了一世。

“我心里乱,做点活计静一静。”

朱霞没有说,她是想试试能不能以此为生。家里对她要求一贯严格,她的女红手艺学得很好,一件绣品卖个几十文,一月也能攒几钱银子。

朱霞想到晦朔不明的未来,心中一片凄然。

离开朱家那天,母亲破天荒出了小祠堂来看她,却对她一顿训斥。

母亲说她行事不小心,被拐子拐去秦楼楚馆一趟,丢尽了家里的人,不配做朱家的女儿。正巧当时舒家来人请她,母亲立即把她赶了出去。

这些日子,也再没派人来问过她。

如棠见朱霞眼眶红了,在心里叹了口气,没敢再提她的伤心事。

朱霞在家里住的这些日子,性子好了不少,或者说,终于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加上共患难的情谊,如棠已经把早先的那些不愉快忘了大半。

当天夜里,朱霞在如棠隔壁的房间睡下,一直辗转反侧,不得安眠。

夜半时分,她突然听见外面有嘈杂的动静,赶紧起身披衣出来,其他人也都被惊动出来了。

“怎么了?我怎么听有人喊走水了?”

舒华采开门朝外看了一眼,脸色惊愕凝重,“朱家,起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