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家中坐(1 / 2)

加入书签

一进湖春府, 就好似从大山里放了出来,一片平原阔野,银带屈曲环绕, 河道两侧的田地青油油的一片,煞是喜人。敬则则站在船头,手里摇着一柄折扇, 正眺望风景。

沈沉站到她身侧夺过她手里的扇子道∶”今日刮风, 天气也才刚回暖, 你摇什么扇子?”

穿着男袍的敬则则又把扇子拿了回去, 低声道∶”我这是挡喉结呢。”

沈沉定睛看着敬则则的喉咙。

敬则则拿扇子遮住嘴道∶”宣婕妤说当初她第一眼就看出我是女儿家了, 就因为我没有喉结,后来又看到了我耳朵上的耳洞。”

敬则则侧了侧头,把自己的耳朵露给皇帝看,”你看,我用粉在耳洞边敷了一层, 不注意看就看不到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沈沉难得有些淘气地在敬则则耳边吹了吹, 似乎想将那脂粉吹走。

敬则则有些不自在地撇开头,”我还想再弄两撇胡须粘上,那就真雌雄莫辩了。”

”若真那样,你就给我换回女装。”贴胡子简直不敢想象。

敬则则有些惋惜地摸了摸自己的人中处,乖巧地道∶”那就不贴了。”她说完偏头看了看皇帝,感觉他好像也快到蓄须的年纪了。”十一哥,你以后别留胡子吧,肯定会戳人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她。

沈沉黑着脸瞪着敬则则,”你让我有机会戳了吗 ? 成日推三阻四的不是你 ?”

”那不是船舱壁薄薄的完全不隔音吗?”敬则则弱弱地道。

”放心, 今日咱们就上岸了。”沈沉捏了捏敬则则的掌心颇有暗示地道。

”十一哥,你快看,那边儿怎么围那么多人啊?”敬则则强行转换了话题。

虽然是强行换题,但沈沉的注意力还真被转移了。他们的船渐渐地靠近了对面的河岸,撑船的船夫并他女儿上前对沈沉抱拳致歉。

”客官,那是白衣娘娘在普施救命良药,小老儿的浑家重病缠身,没想到今日竟然遇上了白衣娘娘,还请客官稍待,小老儿去求一包药就回来。”

”白衣娘娘?”敬则则住在深宫自然没听说过,但沈沉此次到湖春府,却是顺道想看看这一批白衣娘娘良。

”敢问老丈,你可知道这白衣娘娘是真神座下第几啊 ?”沈沉问道。

船夫朝人群那边望了望,然后道∶”当是第五娘娘。”

寻常人只是随便看一看就知道白衣的排序,可见这白衣娘娘已经深入人心了。

待船夫下船后,敬则则望着沈沉道∶”十一哥,要不我们也下去看看?”

沈沉点了点头,却没动,直到后面船上的人先行上岸,他这才拉着敬则则上了岸。

敬则则心里已经明白,皇帝这是忌惮岸上那所谓的白衣娘娘呢。有些常识敬则则还是有的,这样聚众施药而绕过官府,显见这白衣教是在收拢民心,一开始若是不重视,到后来等她们蓄积几年力量就能燎原了,历史上这种事并不罕见。

敬则则跟在皇帝身边走近人群,见那些老百姓都虔诚地跪在一名女子的脚下,那女子做道姑打扮,一身雪白,戴着青莲冠,左手持净瓶,右手挽着摩尾,不僧不道的,年纪不大,约莫二十岁出头,生得容貌娇美,眉间一点红痣分外耀眼,身后还侍立着两名一青一红的女子扈从,手里皆抱着剑。

敬则则扫了一眼就找到了人群中跪着的船夫父女,正以头磕地嘴里念念有词,比跪皇帝还诚心。

而那第五娘娘,口中也念念有词的,忽地手中摩尾一甩,天上凭空飞舞下数十张符纸来,人群却静悄悄的,没有一人乱抢。

却见那第五娘娘身后的两名侍从抖剑出鞘,左腾右挪,一圈花里胡哨的剑法之后,那些

符纸便一张不落地被穿到了剑尖上,这还是有一些功力的。

然后敬则则便见那两名女子各拿着一张符纸走到一名老百姓跟前,那百姓立即激动地将手里捧着的饭钵托举到了头上 ,

青衣侍女将手腕一抖,那符纸就燃烧了起来,她将烧着的符纸放入百姓碗中,另一名红衣侍女则是从第五娘娘手里请得了净瓶,再将净瓶中的水滴上三滴给那百姓。做完之后两人又向旁边的百姓走去,再如此这般做作一番。

到最后所有的符纸都施完了,第五娘娘则上前一步道∶”都回去吧,有了这符水就能救你们家人了。”说罢她又念了句,”天佑白衣。”

老百姓也跟着大声念了三遍 ,”天佑白衣”。

再看那第五娘娘,手中摩尾一抖,凭空冒出一地的白烟来,待烟雾散去,眼前哪儿还有她三人的踪迹,这是仙遁了?

莫说是百姓了,敬则则都看得瞠目结舌的,觉得这三人还有些功夫。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敬则则朝皇帝看了一眼,回到船上的一路他都一言不发。”十一哥,那符水明显不治病的,艄公用这个符水回去给他娘子治病 ,怕只会耽误病情。”

沈沉”嗯”了一声。

”他们生病了怎么不去找大夫呢?若说没钱也罢,可这次咱们包他家的船,不是给得挺大方的么?”敬则则不解,”十一哥,你说他们怎么那么蠢,这样的符水怎么可能治得了病?为何他们就深信不疑啊 ? ”

”因为大夫也有优劣之分,有些人光拿钱不看病,甚至就没有本事看病。”沈沉道,”老百姓上当多了也就不再信大夫了。”

”这我倒是知道,天底下最好的大夫基本都进了太医院。”敬则则叹道。

”我也不知道那帮子太医是不是最好的大夫,但他们都是家学渊源,且学不外传的。都说做官难,其实做大夫也难。”沈沉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