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3(2 / 2)

加入书签

这宅子招待朝廷命官,那肯定是差点规格,但庞知县却感慨到,若是自己致仕之后,能得如此一方天地,含饴弄孙,真是再好不过。

入席后。

“都是些家常小菜,还望各位大人莫要嫌弃。”

严之默请众人上座,自己和村长坐在下首。

因是一桌男子,大人们又没有携夫人前来的,姚灼上桌显得不太合适。

若是面对旁人还好,面对这些身有官职的,他并不懂得如何应酬。

他便让严之默放心去招待官老爷,自己躲去屋里,乐得清闲。

席上的菜品,大部分用的是严之默家中地里种出的土豆等蔬菜,小部分则是取了山间野菜等烹调的时令鲜味。

再结合严之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一些,在这个时代还不常见的调料及烹饪手法,令这些食材色香味俱全,半点不输城里的大酒楼。

因而,这顿饭深合庞知县的心意,酒足饭饱后,还夸赞不停,且追问了几道菜的做法。

严之默便去寻了纸写下来,递给了庞知县的随从,嘱咐回头可以令家中小厨房尝试制作。

临走前,庞知县沿着村里的小道,又去看了看村里其他人的田地。

正在田间劳作的人,都纷纷放下手里的工具,跪拜行礼。

庞知县漫步其中,还觉不足,又特地寻了个高处,向下俯瞰。

这日天气晴朗,河岸上也少有雾气,远远地,能隐约望见河对岸流民们住的破败村落。

庞知县眉头皱起,向左右问道:“那边是什么村子?”

尤鹏山事先早就摸清了石坎村及周边的情况,当即答道:“回大人,河对岸是年关时,北地雪灾的一队流民暂时安身的地方,原先是一处村子旧址,后因河水泛滥,早已废弃。”

庞知县一听流民二字,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流民若人数众多,日久恐会生变。”

他捋了捋胡子,转头看向村长问道:“村长,石坎村可与对岸流民有来往?”

村长实话实说道:“回大人的话,因隔着河水,两岸少有来往,偶尔会有流民拿些野菜、草药、野物等来我们村换粮,倒是没出过什么大乱子。”

转而又补充道:“严童生家中那种田的一家长工,便是从对岸招募的。”

庞知县微微挑眉,“可是那家演示农具的夫夫,带着一对孩童的?”

严之默躬身答道:“回大人的话,没错,当初草民家中开垦田地,需要人手,便想着直接从对岸流民处寻找踏实肯干的,他们背井离乡,也有诸多不易。此外……”

他又道:“草民家中的长随与丫鬟,也是北地流民。”

没想到严之默以一己之力,就收容了六个流民。

而严之默只是一个新起的商户,财力并不雄厚。

那若是让县城、镇子里的那些富户都参与到安置流民的事宜中来,会不会事半功倍?

庞知县背着手,心里因此生出一个计划来。

随后,几人又商讨了一些事项。

譬如站在这个角度,也能看到石坎村有不少荒地与待开垦的田地。

户房的掌事因此建议,不妨将这些荒地分给那些流民耕种,若明年能按时足量缴纳粮税,可以允许他们于此地入籍,这般,也能增加双林县的人口。

而人口,就是赋税,赋税,就是财富。

横竖按照历史经验,流民能回到故地的,少之又少。

大多都是流浪至某个宜居的地界,沦为雇农或入奴籍,从此子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