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8(2 / 2)

加入书签

护送她回家的小梁公公笑眯眯恭敬道:“万姑娘所的极是,老丈不必在意我等。”

说完,小梁公公示意众人搬卸赏赐,又请管家和万明带路。乡邻一边热情地帮忙,一边纳罕,这万晴是怎么发达了。

万家父母极为不安,迟疑道:“闺女,这是怎么回事?”

万晴道:“等清静了,我再告诉爹娘。”

万晴看到门前熟悉的椿树,她小时听闻椿树为王,只要有人在除夕夜绕着椿树转上三圈,便可封侯拜相。

她一连围着椿树转到十二岁,她的父母告诉她,女儿做不了侯也封不了相。

院中的东南角种了一棵枣树,有首民歌朗朗上口,万晴小时经常跟着巷子里的邻家姐姐一起唱:“

门前一株枣,

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

那得孙儿抱。②”

她跟着唱,母亲就笑着骂她什么都不懂,就跟着学。如今她懂了全篇,反而对前面四句更有感触:

上马不捉鞭,

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

愁杀行客儿。③

穿过庭院,在正厅坐下,万晴感觉身子有了着落,看着父母焦急的面庞,她心中生出愧疚。

只怕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父母都要为自己担忧了。

“闺女,这是咋回事啊?”万父探出头,看见院子里堆满了如小山般的绢帛和锦盒,惶惑不安。

他是做生意的,知道天不会降横财,唯有辛苦勤劳才能换来收获。

第94章 宁国

万父一边和女儿说着无意义的废话,一边张望等待清静了。

只是一时半刻清静不了,左邻右舍听闻宫里来了贵人,都围在他家看热闹,又有族人亲戚陆续赶来,挤挤挨挨,如在闹市一样。

万父无法,只得出去指挥人将箱笼绢帛归到房中,又亲自给小梁公公送茶。小梁公公忙弯腰接了,口呼不敢不敢。

哄哄闹闹足有一个时辰,小梁公公进来向万晴禀告辞:“万姑娘,我们回去了,留下两个小宫女和四个小寺人供你使唤跑腿。若有什么事,只管派人到宫里回禀娘娘或去侯府找代国夫人。”

万晴起身笑着谢道:“劳你忙碌一日,费心了。”

小梁公公连道不敢,又客气地向万父万母辞别,两人慌忙避过。

万父亲自将一个沉甸甸的大荷包塞到小梁公公手中,陪笑道:“公公忙了这一日,拿去喝茶,不要嫌少。”

宫廷动辄赏赐孝敬积年日久,已成顽习。小梁公公收起赏钱孝敬自不手软,但是万家这钱他不能收。

小梁公公笑着推拒了,领着宫女寺人走了。万父见状,更是魂不附体,生怕天降横财把一家老小都砸死。

好不容易将乡邻故旧亲朋都搪塞走了,但此时已经夕阳西下,一家四口只喝了几口水,扒了几口饭,但因心中都存着事,故而都不觉得饿。

万母虽想迫切知道原委,但忍耐着让灶上做饭。万家父母并万晴食不下咽地吃了饭,挥手让宫女寺人仆从都去睡觉。

此刻才终于得了一息清静。

室内梳妆台上点着油灯,万父万母并肩坐在榻上,万晴和弟弟万明挨着东边隔板依次在椅子上做好。

屋内气氛冷凝,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