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9(1 / 2)

加入书签

,就叫族兵去寻我。”

此行他们带来的族兵约有一千人,其中女兵三百。

除了这三百人,狄霄又多留了五百族兵,所带护卫基本全留在了这里,且因为他不在,族兵巡逻的人次和频率更是加了数倍。

从狄霄离开那天起,无论明窈什么时候出门,眼前巡逻的族兵就没断过。

明窈留下了,却也没完全闲下来。

想到中北部粮种的缺陷,她令人开了两块地,趁雪停时简单翻了翻,等来年天暖了,也好在这边试试改良种。

且周围几旗的人不知从哪得了风声,知晓王后和小公主在族里,接连派了姑娘阿嬷来,姑娘们是陪王后说话的,阿嬷们就是为了照顾照顾小公主。

等这些人见识了王后的和善,附近几旗来的人更多了。

之后再来,就多是有事要找明窈请教的,在族里多少管些事情,又或者是长老们的亲眷,专程为了族里的事来。

春耕未开始,关于农事上的请教少些。

但族人们近几年感受到了冬菜等的好,听说王城的毡帐旁都有属于自家的小田,种些时蔬瓜果尤其方便,他们便也想学一学。

明窈说:“这还要看长老们的意思,而且族里的毡帐是早早搭好的,要是两座毡帐间留有空地还好,要是紧紧挨着,大概就没办法了。”

“不过大家家里都是分了田的,不妨在耕田里圈出一小块地来,蔬果这些,如果只是供应自家吃食,也用不了多少地。”

涉及到耕田,就不是三五人能决定的了,还要回去从长计议。

几人跟明窈道了谢,临走时还得了几册农经,这几册农经都是讲蔬果种植的,还有好些草原人没听过的蔬菜水果,等族里的商队出去走商,可以托他们带些种子,再试验能不能种出来。

说起商队,前来拜见的人里也不乏商队队长。

北部草原的商队一直只在北边活动,他们倒也想过往南走一走,可太靠南了,就听不懂百姓说话,谈话都成了问题,谈何交易。

明窈拍拍脑袋:“是我把这事给忘了。”

“我记得各旗族内是有办学堂的吧?”

商队队长点头:“办了,不过只有家里小孩有时间去学,大人们要不忙着种田,要不要去打猎,哪能跟孩子们似的,有时间去学东西。”

明窈不赞同地提出:“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也说了,往南都听不懂百姓说话,可你们要是腾出时间,去学堂学上个一年半载呢?”

“我之前同各位长老就说过,学堂所学,是以大瑜话和大瑜文字为主的,说大越话的人虽也不少,可大越毕竟是过去式,大瑜话早晚会成为主流。”

明窈又问:“我记着北边的商队主要还是在做皮毛生意?”

“对。”商队队长面上添了几分难色,“皮毛生意前些年还好,可这几年的利润越来越低了,尤其是风锦关的绢纱布匹流过来,外面的百姓有了更多选择。”

明窈也有了解,沉吟片刻:“皮毛生意可以继续,但不该作为全部,不然这样吧,过段时间王城的商队会往北边来,你们要是有时间,不妨跟着商队走一趟,从北到南都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

草原商行只在南边有商铺,饶是如此,不少人也听过草原商队的名号,尤其是他们那杂且精的商品,叫多少商队羡慕。

商队队长闻言大喜:“有时间有时间,只要王后不介意,我们随时能去!”

“那行。”明窈笑说,“你们回去跟家里商量好,一趟走商的时间不短,万一不方便,也不要勉强,以后还有机会。”

商队的事说完了,还有学堂的先生。

先生也是头一次接触大瑜话,边学边教,大瑜话讲的不算好,也怕教错了,情明窈派了几个族兵,去族里照应一段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