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1(2 / 2)

加入书签

明窈难得当一次黑脸角色,厉声说完,自己先回味了一下。???

——别说,还挺痛快。???

等明窈离开后,看着那被训的抬不起头的男人,旁边人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可敦也是为了我们好,你才来拔都儿部,可能不知道。”

“当年为了改良土壤,可敦天天往田里跑,晒得脸上全是干皮,好不容易琢磨出的肥田法,除了准备得麻烦些,效果却是杠杠的。”

“你可知道,去年咱们族里的小麦亩产量有多少?”

男人脸色还有些不虞:“还能有多少,顶天儿了二百斤。”

话音刚落,周围几人全乐了。

“哈哈哈哈哈!”一开始那人笑得直不起腰,“兄弟,你这怕不是还活在好几年前吧?”

“咱们拔都儿部从迁来南部草原,小麦产量最低的时候也有二百,后来又是改良小麦又是肥田的,哪年的亩产都能过四百斤,去年更是破了六百大关!”

“哈?”男人被吓住了。

这天之后,再有谁说不想用肥田的法子,用不着明窈出面。

那日反驳的最厉害的男人先闻声过去,手舞足蹈的:“你懂个啥?你懂个啥!”

“可敦吃过的盐,比我们喝过的水都多,可敦都说了好,那就一定是好的,你见过亩产五六百斤的麦田吗……我也没见过,不过可敦见过!”

明窈:“……”倒也不至于。

当大多数人忙于春耕之时,狄霄也开始了对新兵的训练。

内外两城的族兵是分开训练的,内城族兵四千余人,由赤那负责,外城六千则由狄霄和维安斯统领。

因族兵数量过多,单人看管的难度太大,狄霄又从第一批族兵中挑出一些比较强悍的,训练之余,对主训首领进行协助。

与此同时,外城再设十二座学堂。

十二座学堂所招收的对象各有差异,上至三四十,下至四五岁,全可入学堂学习。

学堂内所讲授的,最基础就是大瑜文字,兼顾一些风土人情和算法算数,又或者有想专精哪一方面的,等认熟了大瑜字后,再找明窈要更深层次的书。

明窈无法同时给这么多学堂讲学,便以月为单位,内外两城十五个学堂,正好一个去两天,剩余时间由其他人授课。

这么多年下来,第一批在学堂上学的孩子们,便是最不成器的,也能流利讲出一口大瑜话,文字写得丑虽,也能识出形骨。

总归当下的任务还是识字,也用不到多渊博的老师。

往前数一年,谁能想到,他们不仅不会再被奴役,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能与其他人有着平等的地位,连孩子都能识字念书。

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未来。

这四五万人,对拔都儿部的最后一点疑虑,也随着学堂的开办而散掉了。

转眼间,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五月中,随着最后一批草原兵从大瑜撤离,四皇子集结十二万大军,正式发起反攻。

几年来,大瑜北部二十三座边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扰。

靠西的这几城有四皇子坐镇,损失相对小一些,但在战乱下,仍有不少百姓携家带口迁往内地,妄图以此远离战乱,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