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8(1 / 2)

加入书签

房伊始,对人手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宁湘做主又招了一批人进来,说好等赚了钱会分银子,叫大家更是干劲儿十足。

绣房中,除了羊毛衣物外,她们还要兼顾毡布的纺织,其中毡布还要占大头,毕竟族里还有那么多顶毡帐等着换毡布。

之后小半个月时间里,绣房里的姑娘和阿姑们都在磨合。

她们甚至做了上工下工的时间表,每月轮休三次,每天在绣房待足三个时辰,其余时间才是自由支配的时间。

明窈去看过几次,见里面有条不紊,也彻底放下心,继续专心她的学堂和仓房了。

转眼又过了一月,天气冷得明显了些。

虽然明窈几次说过,大瑜少冬雪,就算真的下雪,也很少会有大雪时候。

但遥远山巅上的积雪依稀可见,族里只得两手准备着,该备下的冬衣和木炭一样不能少。

只可惜今年大半时间都在建设部落,族人们少有时间出去狩猎,动物皮毛也没存下多少。

准备过冬物件的闲余,狄霄召人将北面的空地做了翻耕。

这片土地还是第一次迎来人类居住,狄霄摸不清土壤脾性,但保守起见,还是对土地做了翻耕,又施了一些农家肥,再拔出耕田里的杂草。

等把这些耕田收整好,他难免想到来年春耕的法子。

如明窈所言,族里人数太多,事事求平均就不太现实了,不知哪里没注意到,可能就会失了公允,长久以往,难保不会有人心生怨怼。

明窈有句话说得好:“多劳多得,过分追求公平反倒不妙了。”

想到这里,狄霄不觉屈指敲了敲桌案。

正巧明窈从外面回来,看他眉头紧蹙的样子,忍不住问:“这是怎么了,首领是遇见什么烦心事了吗?”

狄霄看着她,不答反问:“你能再给我讲讲,大瑜耕田的分配和税收吗?”

明窈脚步一顿,想起族里这些天一直在忙耕田翻耕之事,心底有了猜测:“首领是想改变之前的耕作方式?”

作者有话说:

炒青麦面=炒面=糌粑

然后拔都儿部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都偏向于共|产共用,不是说不好,但显然不太适合生产力创造力都极落后的大型草原部族

第64章

耕田及税收,这些几乎能算得上一个王朝的根本。

明窈由浅及深,从各朝各带的土地制演化,到田产税及各类税收的出现,只要是她知道的,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她说道:“相传数百年前,那时候甚至还没有大瑜大越的存在,人们亦共享土地共享劳动果实,只随着人越来越多,更多人不再劳作,只享用成果,太多的不公终引发动乱。”

“于是出现了井田制,土地由最高统治者所有,层层分封于贵族诸侯,再由贵族诸侯雇佣百姓耕种,但由于土地非个人所获,雇佣所得更是寥寥,百姓参与度不高且备受剥削,井田制亦被淘汰。”

“后来还有私有制,直到最近一二百年,大瑜开始了均田制度,按户口人数分得土地,再由百姓按期给朝廷缴纳田税,既能保障百姓个人生活,又能维持朝廷稳定,虽亦有弊端,但至少最近百年内,朝中安稳无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