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4(1 / 2)

加入书签

领公主亲自照料的,前年咱们亩产才七八十斤,总比前年要高。”

“看你这点出息,要我说亩产要有二百斤!”

“我也压二百斤一次,首领都说了,怀璧其罪,一百斤算什么,肯定是大宝贝,才能引得外人觊觎。”

二百斤。

这是大家能猜到的最高的产量了。

可事实告诉他们,二百斤仍是少了,两亩麦田总产量八百多斤麦粒,不分良种湿种,便是亩产四百斤。

他们这时才明白,为何首领不叫他们宣扬,尤其出门在外,千万不要提起大越麦种,只当没发生过这事。

人心总是贪婪的,哪怕是他们,也常感慨大部族的粮食之多,若非他们人少兵力不足,难保他们还会安居一隅。

众人心照不宣,便是感慨赞叹起来,也隐了具体数字,只张开双臂,比划一个大大的圆,再互相竖一个大拇指。

对方便知道了——

亩产四百,改良麦,好!

新麦收割完毕,在场的人们兵分两路,一部分将篮筐搬去空着的毡帐,一部分去处理地里残余的麦秆。

数年来,麦叶能留作火引,是烧火的好东西,可麦秆就没什么用处了,被随意丢弃着。

现在知道了草木灰的好处,族人们瞧着光秃秃的麦秆,怎么看怎么宝贝。

秸秆存放不便,就直接烧成了草木灰,然后在手工编织的竹筐里铺一层稻草,就可以把草木灰装进去了。

近五十亩地的秸秆,烧出的草木灰足够下一年使用,竹筐堆了整整一毡帐,最底下那层还专门腾空架起来,防止遇水遇潮。

待草木灰收整完毕,狄宇过来记了一笔,然后按照明窈的指导,寻了一纸封条,横贴毡门上,上书一个“禁”字,除惯例查看,便不许人进了。

这麦子收割完了,草木灰也烧好了,人们却还没得闲。

收割来的麦子还长在穗子上,要想做成面粉,先要将麦粒剥下晒干,再用石碾一点点磨成粉。

像那专门卖给贵人们吃的细面,麦粉还要再筛许多遍,人工除去里面的麦麸,再研墨再过筛,如此往复数回。

但拔都儿部用不着这么麻烦,人们就靠面粉里的麦麸充数呢,一把粗面里小一半的麦麸,虽说口感上差了许多,但胜在顶饿。

因小麦是大家一起种的,各家都有出力,只各家人口不一,出力也不一样,公平起见,就不再按个人贡献分配了。

新收的麦穗统一处理,直到碾成面粉,再统一收集起来,按月按人头分发,准不会叫人挨了饿。

这法子弊端不少,难保不会有人偷懒。

可对于人数有限的拔都儿部来说,族里的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至少在狄霄治下,他已尽最大可能,保证所有人温饱。

等麦穗剥干净,族里又称了一回,这些本土麦种的产量一如既往,亩产量将将九十四斤,不多,可也在人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只有了改良麦的对比,这九十四斤就过于寒酸了。

趁着天晴,人们将麦粒铺开晒干,然后每人收回家一簸箕,用洗干净的石块和石板碾磨。

青杏和念桃也收了两簸箕,不过这是专门留给明窈的,她们磨面粉,肯定会将里面的麸皮全部捡拾干净,不说比肩望京细面,至少不能一嘴干麦麸。

明窈偶然见了一次,本想说石磨更为高效省力,但她先找狄霄问了两句,才知制出一台石磨,少说要用两月,而两个月的时间,人们早磨完所有麦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