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7(1 / 2)

加入书签

隔三丈搭一毡帐,另出二十女眷,于围栏边缘支锅煮饭。”

这样一来,拔都儿部的领地范围就足足扩大了三倍。

劳累了一天的族人们席地而眠,身上披着及脚的长袄,头下枕着自己的手臂。

而狄霄带人举着火把,以脚丈量,在部族最中心确定了王帐的位置,几人连夜将王帐搭了起来,又在帐顶插上族旗,旗面向西,迎风招展。

之后数日,每个人都里外匆忙进出着。

砍柴伐树,休整梁木,挖坑填渠,铺盖毡布。

大部分人都被分去搭建毡帐,只有一小部分去修建畜棚和围筑护栏,用来耕种的土地也只划分出来,真正翻耕还要等些时日。

有了上一年的经验,围栏还有用了稻草泥加固的方法。

因近日柴木需求量大,周围已经没有多少合适的枝干了,修筑围栏的木柴就选用了较细的,然而混上了稻草泥,其牢固程度一点也不差。

北面紧挨着围栏的位置修了畜棚,畜棚以东就是耕田。

待到农耕时节,翻地的黄牛出了牛棚就能下地,牛羊马的粪便也可以直接用来肥沃土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浪费。

等畜棚和围栏都建好了,毡帐也搭了一半,得闲的族人加入进来,东南聚居处的建设速度又快了许多。

多亏这一冬天女人们织了新毡布,又在狄霄的建议下缝了毡帐,不然还真不一定能满足族人们对毡帐的需求。

整整一百五十座帐子,除去住人和用作仓储的,还有三十几座空着,里面简单摆了一张小床,供巡守或劳作回来的族人小憩。

族人们的住处分配还是参考了之前的布局,偶有调整,但总体变动不大。

有些人想换新毡帐,因还有剩余,狄霄就允了。

倒是许多老人瞧着旧毡帐还没坏,舍不得就这么浪费了,主动提出要搬进去,这些人狄霄同样允了。

族里的新旧毡帐都是交替着搭建的,内圈那些随意分配,只最外围的两圈,只能由家里汉子多的家庭住。

这样既能保护了族里的女眷孩童,倘若再发生狼袭等事,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足够多的汉子抵御外敌。

除此之外,王帐一侧还专门腾出一座用来做学堂,地上铺了厚厚的蒲团,蒲团左右放着纸笔,等忙过这段时间,还会给每人再做一张小桌。

前前后后忙活了十来天,新聚居地建设好了。

整个领地分成三部分,北面饲养牛羊和耕种田地,南面连着五座毡帐用作仓储,中间最大的那片则是生活区。

不管身体上劳累与否,这样一大片领地建成,看在心里总是高兴的。

拔都儿部建成的那天,族里举办了春祭。

族里的春祭一向定在迁徙安置好的那天,祭典开办匆忙,但从来不缺诚意,整只的牛羊做贡品,祭典之后,从傍晚到深夜,是全族人的狂欢。

春祭这天,族人先后祭拜了祖先和春神。

求祖先保佑族人安康,求春神保佑春耕顺利。

祭礼结束,做贡品的牛羊或炙烤或铁锅炖煮,方圆数十里皆是肉香。

便是这二百多族人也没能将一头牛一只羊全部吃完,还剩了许多内脏和两只羊后腿,内脏并不是所有人都吃的,就没有一起煮,谁家吃就拿一部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