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1 / 2)

加入书签

灯亮起,换来两年的电冰箱终于开始发挥其作用了。

就在一家子人挤在冰箱门前感受吹出来的凉风时,门被敲响了。

刘伯和乔珊站在门外。

“快进来快进来。”秦海热情招呼两人进来。

“我们来还碗。”刘科把洗干净的碗放到桌上,坐到沙发上,又拿出袋面粉:“这是我老家送来的面粉,自家种的粮香。”

农村公社制度大改革,每个公社都会拿出一半土地来分给村里各家,剩下一半继续集体种植。

分到的土地可以自由种植,每家每户也能养一头猪和家禽。

政策一出,各家都有余粮存下,刘家就一个独子,当然是有点好的就往城里送。

“那哪成,面粉你留着给乔同志做些好吃的。”秦海当即推辞道。

刘科夫妻不容易,就算他再喜欢贪小便宜,那也不能昧着良心收下。

乔珊笑了:“你们就收下吧,这些面粉哪比得上秦溪端来的扣肉和骨汤好。”

秦溪:“……”

不出意外得了张秀芬一记眼刀。

“秦溪做饭手艺了得,你乔阿姨今晚可是吃了两碗饭。”刘科笑,特意竖起两根手指以表开心。

乔珊笑了下,声音温温柔柔的:“秦溪能干,菜做得又好看又好吃。”

“我家三妹这手艺就是开个小饭馆都行,生意保准红火。”

秦海一副骄傲的模样,笑得牙不见眼。

倒是张秀芬下意识就开口:“还开饭馆,就她炒菜放那油,能抵得上人家半个月。”

老妈的阴阳怪气就是习惯性,秦溪完全没放在心上。

脑中倒是因为刘科玩笑似的一句话灵光闪动。

按照和前世相似的社会发展进程,开饭馆确实可行,如果抓住时机,或许还能走出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

“话可不是那么说的张姐,你瞧这大杂院里,有谁比你家秦溪能干。”乔珊笑。

大杂院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她最喜欢秦溪。

别人都说秦家那一家子难相处,乔珊夫妻却偏偏觉着这家人活得生机勃勃。

就算是嘴不饶人的张秀芬,对几个女儿也比李秀兰那个成天把闺女挂在嘴边的强得多。

吴建国和李秀兰那两口子,如果真疼爱女儿……怎么选那么个女婿。

说疼女儿,那也得是在儿子之下。

人那张嘴啊……说得好听没有任何用。

张秀芬啊!就是那张嘴难听。

第6章

刘科夫妻留下面粉离开,秦溪顺利接管了家里的厨房大权。

不仅秦溪,就连秦海也因乔珊那句开饭馆在心里留下了颗种子。

他这么些年到处溜达,消息四通八达,许多消息都比普通工人们知道得多。

政策向好,许多行业都开始私营招商,特别是他还听说国家在筹备经济特区的风声。

如果特区真能顺利建成,以后私营个体也将蓬勃发展。

秦海看得很清楚。

他们家四个孩子,老大性格软绵,就算给她机会都抓不住。

老二是个儿子,但没多少上进心,就连私藏了点私房钱都能清清楚楚写在脸上。

老四倒是极会看眼色,但小聪明始终无法走远。

就属三女儿心思周全,外人都说她听话脾气好,但秦海觉着那是姑娘不计较。

如果真发起火来,估摸着比妻子那张嘴还要厉害。

加上秦溪做饭好吃,他更愿意花些钱好好培养这个女儿。

万一真当了饭馆老板,他秦海不就是老板亲爹?去厂里说起来也倍儿有面子。

如此想着,第二天离开家前,他打开抽屉偷偷摸摸又多拿二十块钱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