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3(1 / 2)

加入书签

家一番心意。现在他已然回京了,这姻缘说不定还能续上。”她话语声慵懒,“哀家得再想想,寿宴上该如何安排,才能保证事情万无一失。”

何怀仁听见她莫名其妙的话,却很快反应过来,捋着胡子笑了。

夜深如海,太后与何怀仁一直密谈到月上中天,何怀仁才乘着夜色离开孝善宫。

……

不同于前些时日那样成日围着亲事相关事宜打转,过礼后,谢景行彻底闲了下来,得了空,几乎日日都带着屿哥儿和家中亲人出门游玩,将京城周边玩了个遍,真是少有的闲适。

不过这日,谢景行却罕见的没有与屿哥儿形影不离,而是与几位友人聚在了一处。

朝考已毕,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寇准规、萧南寻的朝考成绩都还不错,按照往年的惯例,他二人都可以进翰林院做庶吉士。丘逸晨、吕高轩的成绩则是刚刚好卡在可以到六部学政的人员之中。

不过,若是顺利的话,谢景行也没必要特意与几人相聚了,前些日子谢景行忙碌着亲事,几人也没多打扰他,等闲下来,他才知朝考成绩理想的四人居然都没有选择留京,反倒是吊车尾的孟冠白打定主意暂时留在京城。

寇准规辞了翰林院庶吉士的职位,甚至没有在吏部挂名候职,而是直接选择了回通州府,准备到府学当一名教官。

哪位读书人不想高官厚禄,选择做教官的读书人多是不能得到理想的官职,也不愿一事无成,浪费数十年苦读,才会退而求其次。

而府学教官非是末流品级,到底也有官职,可不是任何读书人都能担任的。

想做教官的没资格,有资格的又不愿,就导致各地官学的教官人数或多或少都有缺额。

寇准规在同吏部说了他的打算后,几乎是立即便通过了,谢景行等人都是之后才得知他的决定。

得知之时,事情已成定局,不过,谢景行虽有些意外,可也支持寇准规的决定,没多劝阻。

而丘逸晨和吕高轩也不知是不是私下商量过,两人都决定直接补官。

谢景行问了原因,两人都笑了笑,吕高轩道:“我二人都觉自己还有所不足,在六部学政听着倒是不错,可我们打听过,以我二人的名次,只会在六部做些杂活,学不到什么东西,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去地方上历练,有所成长后再回京城?”

丘逸晨很不客气,直接道:“我们京中可是有人的,到时想要回京时,谢兄不会不伸出援手的吧?我们未来可都指望你了。”他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谢景行暴露身份后,丘逸晨是再也没在谢景行面前装模作样地说酸话了,反而不知如何想通了,改换成惺惺作态装弱势。

谢景行又一次满脸无奈,虽然知道他们是在说笑,可谢景行还是佯装严肃应承了下来,“我定会努力奋斗,早日在朝堂中占得一席之地,争取不让你们在地方蹉跎一生。”说到后来,话中笑意已经溢了出来。

所有人都笑出了声。

笑过,寇准规几人的视线都落在了萧南寻身上,若说寇准规的决定是出自他早已深藏于心的渴盼,萧南寻的决定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他的朝考名次排在第一,待在翰林院做庶吉士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可他却去吏部主动申请外放,还是到到大炎朝最偏远艰苦的西甘省的一个小县城做知县,渭武县,谢景行等人听都没听过,也是打听后才知萧南寻选择的地方在整个大炎朝可以说最为穷困,是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他确实打定主意要去那里,所有人都觉得他傻。

吏部一开始也未同意,还恨铁不成钢地斥责了他一番。

萧南寻却仍不放弃,谢景行也劝说过他,可他意志坚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