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1(1 / 2)

加入书签

自然笔笔都尽善尽美地落在了卷子上,虽不知皇帝会不会亲自查看试卷,可一手好字也能帮他们多得些印象分。

晟王站在一列监考官最末,他虽是一朝王爷,可他此次能混进殿试的监考官之中,还是请了泰安帝的恩典,自然不可能越过其他人,他的视线自开始便一瞬不瞬地落在谢景行身上,看着他一派沉稳,一点都不像其他举子那般紧张急切,心中嗤笑,若不是他巧合地逮住了谢景行的小辫子,怕是真被他这副模样唬了过去,还真当他心有丘壑,满腔才气。

他心中冷笑,就看你继续装,等到琼林宴非要将谢景行这满身装模作样的皮全部扒下来不可。

谢景行并不是装,他心态确实沉稳平和,尽管殿试之前曾在心中畅想过考中头名三甲,可在考试之时,他却是将所有杂念排除在外,脑中只余题目。

而他身旁举子之所以会这么紧张,一来是因为题目确实考得难,再就是就算出自高门大户,可也是首次面圣,还没许多当朝重臣目光炯炯地盯着,自然心有畏惧。

可谢景行前世却是来自华夏□□,不论是参加各种竞赛、比赛,甚至是兼职,经过的大场面数之不清,不可能太过在意那些目光。且他也并不太将皇家威严放在心上,要知道华夏最后一位皇帝可是得跟他一样,老老实实买票进皇宫。

皇帝只是一个身份,虽握有生杀大权,可据他所知,泰安帝也不是如同晟王那般混不吝的性子,总不可能因为他写得差就将他拖出去斩首,自然他便能放平心态,气定神闲地完成这场考试。

要写几千字的策论对在场其他举子而言属实为难,毕竟平日里科举考试的经义文章也好,策论也罢,都只需写几百字即可,可现在却突然让他们写上几千字的长篇论述,有些举子真可谓是挖空心思。

可谢景行前世到底是正规院校毕业,还是最高学府,不论其他,光是毕业论文就得几万字,作为最高学府优秀论文的作者,毕业论文的近十万字可是全部出自他之手,可并不是如同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那样生搬硬凑出来的,虽说不上字字珠玑,却也是粲然可观。而出自他之手的新闻,不说篇篇都有数千字,几千字的文章却也不少,现在只是写一篇几千字的策论,这对他来说早已是举重若轻之事。

不过只看孔起元高高位于监考官员之首的模样就知,此次殿试判卷仍然是以孔起元为首。

孔起元可不像泰安帝那般随意,他既然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自然是想有所得的。

须得言之有物。

如此,便需从方方面面写出此时大炎朝的弊端,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绝不可夸夸其谈。

不过这些时日他看的期刊可没白看,其上记录的大炎朝所有大事小事在他脑中都过了一遍,并按照相关性在大脑中形成了思维导图,一桩桩、一件件,再将重复的剔除掉,独留下最重要的那部分。

接着一级,二级、三级...分级罗列出政治、经济、民生、军事等不同方面的内容,以此为延伸,再列出各个方面的相关建议,脑中几乎是密密麻麻的网状结构图,若是其他人能看见,必是会被其迷地头昏眼花,可图是谢景行自己罗列出来的,自然对其脉络一清二楚。

甚至他脑中像是装了自动梳理器一般,想得很是宽泛,可落在纸上却很是条理清晰,且脉络贯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