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0(1 / 2)

加入书签

进便也是板上钉钉的次辅了,等到那时,六部中,吏部、刑部、礼部和兵部都与何怀仁关系密切,内阁更是他一方独大,这不知从多少年前便部好的局。

而事情正如何怀仁所预料,当年只不过被授予了从六品翰林修撰一职的张文进,短短二十年,便爬至了如此高位,不知是多少经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一辈子也达不到的品级。

有张文进朱玉在前,钱易之初始便显得默默无闻了,可他却稳扎稳打,离开翰林院后没入内阁,一直在户部任职,熬走了三任户部尚书,终于在几年前升任了户部尚书一职。

那正是顾绍嘉与何怀仁斗得热火朝天之时,谁也不愿户部尚书之位落于对方之手,而与何怀仁没有明显牵扯,又与顾绍嘉攀不上任何关系的钱易之,便被两方看在了眼里,这才在两方的默认中,成为了户部尚书。

也算得上是捡漏了,不然想要在户部熬出头,不知还得熬多少年。

而在钱易之成为户部尚书之时,顾绍嘉和何怀仁早已将他查了个干净,将他家中有几口人?家庭情况如何?都查了个底朝天。

而钱易之入朝之后,一直本本分分做官,更不结党,与同年关系都只是淡淡,就是与他同为头名三甲的张文进,与他之间关系也只是平平。

时日久了,见他仍然老老实实做事,更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也便没在他身上多费心思。

可任凭安淮闻此时将钱易之生平又回顾了一遍,也寻不出他与谢景行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联系。

可他却分明表现出了对谢景行的亲善,着实让安淮闻不解。

钱易之这时却没有解答他的疑惑,而是又说起了安淮闻最关心的事情,“为让安小公子早日回京,景行可以造出红衣大炮和火药,可现在金匾城军士和百姓生活困顿,景行可有解决法子?”

谢景行眼瞳微微放大,他还未进入朝堂,自然不知金扁城百姓和军士状况,原以为有红衣大炮能保护金匾城,保护屿哥儿,屿哥儿便可高枕无忧了。

有长公主、英护侯和泰安帝在,谢景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金匾城居然还会出现生活困顿的情况,屿哥儿送回来的信,上面说的也全是好话,看来屿哥儿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这一套。

“可近几年大炎朝风调雨顺,税收状况应该良好,只是为金匾城拨一些军需和物资,朝廷应不会拿不出来才是?”谢景行疑惑地看向安淮闻。

安淮闻苦笑一声:“税收状况虽还算良好,可朝堂和地方上下花银子的地方更多,每年抠抠搜搜才能有些结余,可今年也出了不少意料不到的事情,又是地动又是水灾,边境四方都不太平,天灾人祸都撞到一块儿去了。”

他抬眼看了对面八风不动的钱易之,笑道:“国库银子还剩多少,没人比钱大人更清楚了,我们方才便是在言说此事。据钱大人所说,国库的银子也不多了,还得为年底和明年初的天灾做预防,属实不能再为金匾城另外另拨出一笔银子。”

谢景行也跟着看向钱易之。

钱易之仍是笑眯眯的,又问道:“如何,这种状况下,景行可能想到法子一解金匾城此时难题?”

谢景行沉思片刻,金匾城现在状况无非是缺药,缺粮,兵士们也缺可替换的军备,还是最寒冷的冬季,想来也该是缺乏保暖物资的。

这些还都是最紧要的,若是西戎军对金匾城的城墙也造成了破坏,说不定还会缺石材、木材这些平日里极为常见的材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