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5(1 / 2)

加入书签

家的事情少管。”

谢若嘟嘴,“杨婶子那么好,怎么就生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这样一个恶婆婆?”

“就应该同张奶奶悄悄同阿爹说的那样,反正杨婶子的汉子也早就死了,她已守寡了这么多年,完全可以改嫁了,不然待在家里,要一个人伺候一个婆婆、一个儿子,还要加一个小叔子以及新娶进门的弟妹,何苦呢?”

兵士哭笑不得:“你哪学的这些话?”这话怎么也不像是个小孩子能说出口的。

当然不是谢若自己想的,“我偷偷听见张奶奶和阿爹说起的。”

兵士们改了路线,抓着双胞胎往谢家店铺走,撞上了总得给人家送回去,若是那刚刚的婶子又过来,到时这两个小孩子再怎么机灵,也顶不上一个成年人。

已经快满六岁的双胞胎,垂头丧气,被兵士押着往家里去了。

谢景行还不知道他给双胞胎做着玩儿的弹弓又成了双胞胎手上的凶器,收好笔,将书放好,起身准备去饭堂用餐。

四年过去,谢景行身上再无一失少年气,身高体长,面部轮廓无一丝一毫多余,骨肉匀称,浓眉高鼻,一双眼睛很是温和俊美。

神情似淡漠,嘴角却又带着一抹笑,多亏眼里盛着一双含情的眼眸,让人顿生亲近之意。

从甲三班出来,谢景行独自一人,早在他们院考过后几月,举行了几次月末文考后,谢景行几人就分别升上了乙级班。

乙级班要课本经,需要从《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选择一经深入研习。

而本经却不是随意就可选择的,也与自己本性有关,若是选择与自己性情相反的经作为本经,要想在此经上深入,是不可得的。

古往今来,学《诗》者温柔敦厚,学《书》者疏通知远,学《易》者洁净精微,学《礼》者恭检庄敬,学《春秋》属辞比事。(注)

谢景行自觉自己不够敦厚,也不够恭检,对易之一道不感兴趣,虽然善言辞却并不乐意以言辞巧言令色,最后他选择了《尚书》为本经。

他是经过一番艰难的心理斗争的,毕竟连韩愈都觉得《尚书》诘屈聱牙,可经他考量之后,最终还是做下了这个决定。

孟冠白也早早升上了乙级班,现在被谢景行几人拖着,经上次月末文考勉强也升入了甲级班。

但是他们现在并不同在一个班级,一来是因为他们升入乙级班和甲级班的时间不同,再来就是本经不一,其中寇准规以《礼》为本经,孟冠白和吕高轩《诗》,丘逸晨、萧南寻《春秋》,六人中,居然无一人选《易》为本经。

走出课室,一路都是熟识之人,府学变化不大,只是四年来有许多人离开了府学,有的是已通过乡试,考上了举人,有的则是在府学九年之后仍未考上举人,主动退学了。

府学所有学子并不是一直能在府学学下去,只有九年时间,九年过后,无论是考上还是未考上都得退学。

幸运的是,谢景行几人都是同年进入的府学,还可以再待几年,没人离开。

习惯也一直延续了四年,就算不在同一班级,用完饭后也会在水月亭相聚,或是为辨疑解难,或者是纯为了休闲。

谢景行还没上水月亭,就听见孟冠白熟悉的大嗓门,“寇兄,你现在虽有佳人为伴,可集体活动也该参与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