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2(1 / 2)

加入书签

后揭榜。

上次县试放榜时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这次也不遑多让。

茶楼虽离得远,可也勉强能看到那里围着的人,或焦急、或兴奋、或激动的面孔,全都用视线紧紧盯着被红布盖着的长案。

屿哥儿和林涵正趴在窗口上,远远地望着那边,两人不时窃窃私语,谢景行收回视线,他没好奇那两个小哥儿在说些什么,而是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寇准规。

在他的印象中,寇准归虽然才十五岁,可性子稳重,不同于黄、杨、丁三个喜怒形于色的少年郎,连在县试时得知有同窗想要诬陷他舞弊,也能迅速冷静下来,压下心中种种情绪,知道当务之急是考试,天大的事情也要等到考试后再做处理。

在那种情况下,还考了县试第二名,足可见他对情绪的掌控能力。

可现在,谢景行将眼角余光落在寇准规紧紧扣在膝盖上的手上,指尖用力得发白,腿上衣衫被他捏得紧皱,面上虽然有着同往日如出一辙的淡定,可这些细节却透露出了他的紧张。

端起桌上的瓷白茶壶,往寇准规面前的茶杯里掺满茶,“寇兄,先喝杯茶缓缓。”

寇准规被谢景行的声音唤回神,僵硬地扯开嘴角,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让谢兄笑话了。”

“事关个人前程,谁又能不紧张?”谢景行就算再有把握自己能上榜,可心也是晃晃悠悠的,没有落在实处。

“以寇兄的实力,上榜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些时日的相交,谢景行对寇准规的学业水平已有大概了解,两人在伯仲之间,只看在考试时谁的发挥更好罢了。

这点谢景行倒是比寇准归占了先手,毕竟前世快二十年的学生生涯,哪个华夏学子不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什么周考、月考、期末联考,他参加的考试次数,自己都数不清,而他的考试结果也一次次证明,但凡他参加考试,只有发挥超常的,从没有失常过。

寇准归放下茶杯,对着谢景行说:“谢兄,我并不是担心是否能上榜的问题。”

不等谢景行询问,他继续解释道:“你也知道我已从县城书院退学,可往后学业却还要继续,而我得罪的那几个书院学子,都是县城富豪乡绅之子。而县城富豪乡绅之间或多或少都有联系,县城其他书院、私塾肯定也跟那些人有关系,想要在县城找一位夫子,继续学业肯定是不行的。”

温柔地看了一眼林涵,他焦急期盼地看着放榜那方,虽然林涵说要养他,可他总不能真一辈子无所事事。

若是没有老师教学,没有同窗交流,只靠自己一人闭门造车,不说是毫无寸进,最起码想要在科举途上获得一二功名,是难于登天的。

家人的期盼,自己的雄心,都沉甸甸地压着寇准规。

他早已考虑过,县城不行,还有府城。而他要进入府城学习,最简单的途径就是考到府试前三名,这样就可以直接进入府学就读。

他对自己的才学有些信心,上榜他不担心,可要进入前三,看了一眼面前面若冠玉、温润谦和让人如沐春风的谢景行,他这位好友只进学一年多就能拥有如此才学,一举夺下县试案首,而府试将八县的优秀学子聚于一堂,几百人只争夺前百分之十的名额,他又想要争得前三,何其艰难!

谢景行蹙眉,确实如此。

寇准规看他皱眉的模样,心知谢景行是在为他的前途担忧,心里宽慰,“谢兄可知,府试前三名可以直接去府城府学就读?”

谢景行点头,这还是府学教官陆寒松在诗会那日亲口告知于他的,难道寇准归是想要争取这三个名额,才会如此紧张?

一共五百多位学子,要考到前三名,他是没有把握的,那和他在伯仲之间的寇准规,应该同样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