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1 / 2)

加入书签

祝世维。

黄娘子收到来自京城的信件,才看完祝世维就赶了过来,她就将信给了祝世维。

祝世维看完后,直接把信拍在了条台上,力道之大,使得上面的茶壶、杯盏都跳了跳,很是喘了几口气,还是没憋住心里那口气,怒火中烧下,没有控制住声音,招了谢景行过来。

堂里几人都看着谢景行,一时不知怎么开口。

谢景行环视了三人一圈,视线停在了祝世维身上,“不知老师刚才的话是何意?学生是否可以得知一二。”

祝世维沉默了几息,叹道:“就算我不说,过几日你也会知道。”

不出意外,朝廷的政令这几日间就会下发到安平省,到时告示一张贴,用不了多久,安平省上下都会传遍,也不知道到时候会激起多大的民怨。

“去年天下大旱,除少数几个省地水源充足,靠着引水灌溉,勉强保下地里收成外,大炎朝绝大多数地方都受了影响。”祝世维没有直说,而是提起了前事。

谢景行当然知道去年天气异常,他心里还曾想过,他所在的宁和镇都快干透了,其他地方不知会是何等惨状。

“虽有一些地方官员处理及时,勉强度过,可也不过是护住治下百姓没有流离失所罢了,有几个州府甚至都快沦落到易子而食的地步,想要如期、如实缴税是绝无可能,京里晟王体恤受灾百姓,请旨免了受灾地区一年赋税。”祝世维淡淡地说。

谢景行瞧清了祝世维眼里的不屑和嘲讽,“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晟王虽是为了得民心做出此举,对受灾百姓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只是免税一年,国力尚可支撑,可晟王听了民间夸赞,明明地方上已经开仓放粮,可他居然请了旨,又再送了一批救灾粮给所有受灾州府。”祝世维一声冷笑,“这倒是全了他的贤名,可国库却快被他掏空了。”

谢景行都明白这个道理,过犹不及,既然免税一年已经可以让灾情顺利度过,后面这项举措属实没有必要。

“皇帝就任由晟王如此行事?”谢景行疑惑问。

“皇帝?”祝世维看了一眼屿哥儿几人,他都辞官了,也没甚可怕的,“你要科举,这些事你也该了解了解,光死读书可不行。”

黄娘子牵着屿哥儿坐在了凳子上,又给他倒了茶,仿佛祝世维口中的人和事和她毫无关系。

屿哥儿可没黄娘子的城府,谢哥哥和祝爷爷突然说到他舅舅,他是被嘱咐过要隐瞒身份的,连忙端起茶盏,掩饰地喝了口茶。

谢景行当没看见他满脸心虚。

祝世维继续说:“现在坐在皇位上的那位,倒也是个好人,却算不得是位好皇帝。”

原来在位的泰安帝是先皇后所出,先皇后去世后,先皇将其养在了当时素有贤名的当今太后宫里,那时太后膝下无子,对泰安帝很是关爱,泰安帝爱读书,就随他成日呆在宫里藏书阁读书,养成了一副书呆子性子。

先皇年轻时受过伤,登基后政务繁忙,积劳成疾,旧伤发作,于壮年过世,泰安帝居长居嫡,太后当时只有腹中孕有一子,肯定是要扶持泰安帝登位的。

泰安帝顺其自然成了皇帝,可他十四岁登基,对帝王之道懵懵懂懂,唯有仰仗太后。

“距今已有十九年,太后亲子晟王已快弱冠,泰安帝却仍是事事指望太后,如此下去…”看在屿哥儿和长公主的面子上,祝世维咽下了后面大逆不道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