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2(1 / 2)

加入书签

是见着屿哥儿现在的笑颜,说不定也能抵消些心里的内疚。

对了,她可以将屿哥儿刚刚的模样画下来寄回去,想到这个,黄娘子脚步微快,上了天下商行二楼。

徐护卫则抱臂站在后门处,没有说话,眼睛却一直牢牢盯着屿哥儿,只要那边有一点不利屿哥儿的事情发生,他就能立即冲过去。

屿哥儿看着桂花手串,又凑到鼻子面前嗅了嗅,脸上的笑容像淌了蜜一般,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臂,问站在面前的第一个客人,“客人你要什么味道的汤圆?有花生馅、芝麻馅、和花生芝麻馅的,还有桂花醪糟圆子汤。”

经过昨日的帮忙,屿哥儿的这一段话脱口而出,前排客人昨日来晚了,今日当然得把昨日的补回来,看穿着就知道他家条件很好,“我每种口味各要一份,对了,都要加桂花醪糟汤。”

谢景行在一边听着了,两步走过来,“客人,每碗有十个汤圆,都是糯米做的,吃多了伤胃,如果想每种味道都尝尝,可以点一碗三拼的,一碗里每种味道各几个,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这个客人真是心大,先不说吃下去胃受不受得了,他家这小汤圆虽然是刻意做的减糖版的,比现代他在超市买的那种甜度低不少,可一下吃这么多下去,他听着就觉得腻得慌,他可还想做长久生意,一次就吃腻味了可不行。

“还可以这样?”客人惊喜问,他本也只是想要将所有味道全部尝一遍,看哪种更合他的意,那么多汤圆他也不一定能吃得完,没想到还能混着买,这店家做生意倒是活泛。

“行,那就给我两碗三拼的。”

“承蒙惠顾,十二文。”

屿哥儿接过铜板,放进钱罐里,和谢景行对视着笑了一下,就各自忙活了。

今日东西虽带得多,可人也比昨日更多了,有的甚至是拖家带口的一家全来了,时间也不比昨天收摊时晚多少,汤圆已经卖完了,倒是醪糟带得多,还剩了一点。

这时一个老太太犹豫着走到他们摊子前,站在那儿嗫嚅着没说出话来,屿哥儿本来已经准备去找谢景行说话了,这时却上前两步,仰头看着老太太:“老奶奶,汤圆已经卖完了,要不你明日再来,你给我说你想要什么味道的,我给你留一碗。”

虽然艳阳高照,还没完全入冬,天气不如冬日那般严寒,可在这深秋时节,温度早已下降,旁边都有客人穿着袄子了,这老太太却只穿着一身单薄的衣裳,上面还打着几个补丁,衣裳倒是洗得很干净,没有一丝尘污。

可能是屿哥儿的话语给了老太太一丝勇气,她递出手里紧攥着的一文钱,“我想只买一碗桂花醪糟汤,可以吗?”之后又从手腕上挎着的布袋里拿出一个粗陶碗,“我自己带了碗的,少装点也行。”

“这不是林老太吗?”

“是。”

“这是来给他家孙哥儿买的吧。”

“肯定是,自从她儿子摔断腿躺在家里,儿媳妇丢下丈夫和离改嫁,林老太只能出门去给人缝洗衣衫,林老爹一大把年纪还每日早晚扫大街,才能挣得一点钱养家糊口。”

“他那儿媳妇还不是仗着自己生了个哥儿,才又能顺利改嫁,如果不是指望着娶她回家再生个天乾或地坤的,谁家愿意娶这么一个无情无义的人。”说话的人一脸鄙夷。

“你说得倒是容易,一个女子养这么一大家子,你也不想这有多难。”

“是啊,她好歹是把哥儿留下了,要是把哥儿一起带走,不是更好嫁?”

“说起来,不是有人想出高价将他家小哥儿买去做童养夫郎?听说那家也是好人家,只是难得遇见一个地坤,想早点把人定下来,都同意让这家人将小哥儿养到十六岁再出嫁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