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6(1 / 2)

加入书签

器行买,有现成的,花钱买了套上就行,也没费多长时间,此行最大的目标就完成了。

又选了几套桌椅,买的东西多,也好还价,付完钱后绑在了木板车上。

牛被谢定安牵在手里,听话地跟在身边,不时打出一个响鼻。

谢景行伸出手摸了摸牛头,他家这就有车了,要是在现代,这辆牛车不说是辆奔驰,也勉强算得上是一台大众。

往西边再行过两个路口,就到了天下商行所在的长街,门口的伙计看他们俩牵着牛车过来,赶忙向前迎住他们,接过谢定安手里的缰绳,“客人,你这牛我先给你牵到旁边巷子里,你们进去逛方便些。”

伙计脸上满是笑意,继续说道:“客人放心,巷子里有人看着,定给你把牛看得好好的。”

天下商行进门的右手边有一处窄巷,看样子是专门用来放置来往客人的车马的,难怪天下商行能成为大炎朝第一商行,真是处处周到、面面贴心,比现代的许多连锁超市也不差了。

谢景行进了商行,里面各种商品整齐摆放,琳琅满目。

不过,他囊中羞涩,很多东西也只能看看,可没闲钱买。

天下商行是一栋二层建筑,进门第一层卖的都是些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货物,就是货品种类比其他店铺多,也无甚大区别。

二楼摆放的货物少些,可都是些少见之物,谢景行刚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妇人拎着一大捆海货下楼,宁和镇是通州府下的一个偏远小镇,通州府位于内陆西南方,离最近的海边都隔了三个州府。

以往在宁和镇哪能见到海货,中兴县码头上一些货船可能会有一些。

谢景行没多看就移开了眼,前两天来买过东西,他领着谢定安去了一层的左边,那里有卖糯米,酒曲也在离那边不远的位置。

这次谢景行没再抠抠搜搜的,要了一百斤糯米。

很多小镇逢五逢十是赶集日,宁和镇不一样,是‘百日集’,意即天天都是赶集日,不挑日子。

宁和镇镇上面积约有六百公顷,镇上有几千居民,加上下属乡村,总人口上万。

一百斤糯米怎么也能卖完。

又让伙计搬了两个大火炉,火炉没有挑选,反正都一样。

谢景行两人从周家村出发早,全部东西买齐也不过巳时末。

现在就只剩找个能摆摊的地方了。

如果是卖家里的鸡、鸭,或是家里剩下的蔬菜瓜果,直接在城门对直的那条长街上找个位子叫卖就成,只要不挡着街上店铺的门,没人管你。

摆摊也是一样,可他们要卖汤圆,明显需要一块不小的空位,他们离得远,要是来得晚,好位置早被人占了,只能去些边边角角,到时候定会影响生意。

想要占个好位置,他们得多早就从家里出发?想到这儿,谢景行不禁头疼,说不定以后他就得成为早四党了,早上四点出发,五点多到镇上,还能挣一波镇上居民出门吃早食的钱。

掌柜算好了银钱,“客人,一共二百九十文。”

谢定安掏出钱袋,拿出一角碎银子递过去。

掌柜拿出一个巴掌小称,这是专门用来称量碎银重量的。

谢景行盯着掌柜的动作,这种小称他是头一次见,做工还挺精致,全然没发觉身边多了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