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1 / 2)

加入书签

都说否极泰来,可他家却是一难接着一难,他又不想取经,可不想跟唐僧师徒四人似的,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过上自己理想的平静安稳日子。

晚饭后,谢景行听到院外传来的敲门声,过去打开门,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站在院门外。

“你是?”谢景行在脑袋里搜索一圈,确定自己不认识面前的人。

年轻人冲他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说:“我是村里方大夫的孙子,方安元,今日忙乱,你阿父在山上采的草药落在了我家,我给你家送回来。”说着,他将背在身后的药篓取下来,递给谢景行。

谢景行接过,也不知道药篓里装着些什么,手上一沉,他险些没接住。

年轻人赶忙帮着他托了一把,又把药篓拿了回去,“我帮你送进去,有点重。”

谢景行赶忙侧身让过他,引着他将药篓放在堂屋门口。

刚将药篓放下,周宁听到声音,走了出来,“是安元呀。”看见他脚边的药篓,又对他说:“明日我自己跑一趟去拿回来就成,还麻烦你送过来。”

方安元摆摆手,说:“周宁叔,可千万别说麻烦,就跑趟路的事。”没等回话,弯腰从药篓里提出了两服药,继续道:“这两副药,一副内服,一副外敷,内服的药是避免发热的,今日就得熬着喝了,我爷爷说喝了这副药,只要没发热就可以不用再服药,只是这外敷的药需要敷到完全结疤才能停,需要每日早晚更换。”

周宁接过药,说:“你先等等,我进屋去给你拿钱。”

方安元赶忙道:“周宁叔,快别去,我阿父也在上山的人中,要是让我家里人知道我还要收钱,非得抽我不可。还有我爷爷说了,外敷的药是刚配的,里面加了些止疼的药粉,和内服的药效有冲突,一定得等把内服药喝完后,明晚才能敷。”说完不等周宁再有动作,后退几步,转身疾步走出谢家,生怕周宁抓着他给钱。

谢景行行在后面看得哭笑不得,知道的是怕给他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怎么样他。

看周宁还一直看着院门外,不知在想点什么,谢景行走过去,对他说:“阿爹把药给我吧,我去煎药。”家里的药罐才刚被收起来,现在又得重出江湖,希望这是最后一次用上它。

周宁没有递给他,而是对着他说:“看来你阿父这次受伤也有好处,经过这次,我们家算是彻底在周家村扎下根了。”

看谢景行脸上带着似丝疑惑,解释道:“你不懂,周家村的老一辈当年生活在山上,生活艰难,谁都为别人拼过命,搬下山后,也是一直互相扶持,才能有现在的周家村。”

把药篓拎进堂屋放好,之后有空再来收拾,带着谢景行走进厨房,准备熬药,继续说道:“之前带着村民捕鱼,只是些小恩小惠,你救下方安康,也只是对方家有恩。这次,你阿父救下村里那么多汉子,也算是跟周家村祖辈一样,为村里人拼过命,这下,周家村所有人才能彻底接纳我们。你回想下,原来虽然有孩子和部分妇人来咱们家,除了村长、方安康家和华子家外,有其他汉子登门过吗?”

“是没有。”

“那是因为,他们还只当我们是借住在周家村的外人。”

“可阿爹不就是从周家村嫁出去的吗?”

“正是因为我是从周家村嫁出去的,才能让我们搬来周家村,不然,你当周家村是这么好进的,这个村子可排外的紧。”周宁将药罐洗刷干净,几下生好火,开始熬药。

“那刚刚方安元上门来,就表示他们彻底接纳我们了?”谢景行回想了下,确实如周宁所说。

“是啊,不然,就只是些药,随便让个孩子送来就成,刚刚那方安元可是要继承方大夫衣钵的,很得方大夫看重,能专门来跑一趟,就证明他们已经将我们当做真正的周家村人。”周宁拿着个蒲扇,朝药炉下面的进风口扇着风,里面火势立马变大,“你看着吧,明日定会有别家汉子也上门来感谢。”

自己真是孩子当久了,往日做记者的敏锐全给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