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1 / 2)

加入书签

去。

许是这十年来谢景行吃的营养全供给了大脑,身体发育便放慢了,身形只及得上普通七八岁的孩子。

十岁的谢景行正正好坐在了谢定安的怀里,手一抬抱住了面前的脖子,额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阿父。”

谢定安听清了耳边的童声,恍若做梦般,一时不可置信。

倒是马车里住着的吴老大夫,听见谢景行的叫声之后,惊奇的问道:“定安,你家这娃什么时候好了?你之前怎么没给我说?这等好事怎么还瞒着我?”

谢景行探出头看向吴老大夫,眼眶通红,但好歹是有心情说话了,“不是的,吴爷爷。我是昨天才好的,阿父也才知晓呢。”

“就这么突然就好了?”吴老大夫问。

“真的好了?”边上的谢定安难掩激动。

“真的好了,阿父,我不傻了。”谢景行安抚谢定安,用确定的语气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现在先不说这个。你刚刚不是问我和谢婶子为什么在这儿吗?”谢景行一言一语地把周宁现在的情况说了出来。

听完谢景行的话,谢定安刚刚还充满喜悦的心,顿时冷了下来。

难怪谢景行也在这儿,家里能让他出来,只能是周宁出事了。

谢定安这时才反应过来。

“吴老,您坐好。我得赶快了,您忍忍。”说完一挥马鞭,马立即加快了速度。

吴老大夫也知晓事情的轻重缓急,只觉身体一晃,手里抓住马车的窗框,稳住了身体。

马车在颠簸的路上一路朝前驶去。

太阳还未升起,背后的山顶却被朝霞映成了红色。

从丰里村到宁和镇,谢景行和谢婶子一路跑跑停停,花了近三个半时辰才到。

回去的路上,谢定安驾着马车,速度快了许多,卯时中就到了丰里村村口。

此时天已经大亮。

村里人起得早,很多人已是用完了早食。

正是农闲,大多数男人们去地里看了一下庄稼的情况,女人哥儿们则是在杂七杂八地忙一些家里的闲活。

不过村子里就这么大,谢家发生这么大的事儿,就算是没有主动外传,见宋大夫和接生婆昨日大张旗鼓地去了谢家,大家也猜到了个大概。

算了算日子,还没到周宁的产期。

就昨个儿的情况,周宁定是早产了,情况可能还不太好。

宋大夫和接生婆可一晚没回去。

谢家附近的人家更是将昨天发生的情况看在眼里,今日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话。

嘴里说着的全是谢家发生的事。

见谢景行三人驾着马车往村里来,丰里村众村民心里俱是好奇。

有道是冤家路窄。

谢家离村口不远,谢定安几人前脚刚到谢家门口,后脚谢阿娘夫妇带着二儿子、小女儿也进了村。

谢阿爹和谢定顺两父子前几日去了陈家村做活。

陈家村是谢阿娘娘家村子,和丰里村离得很近。那村里有户地主家要盖新房,工期赶得急,要的人多,谢阿娘娘家就派人来通知了一声。

谢阿爹父子俩得知消息后,便伙着村里另一部分男人,一起去做活了。

谢阿娘昨日回去了娘家,知道活计完了。今个儿回来就叫上了谢阿爹父子,一起赶回谢家,好商量着谢定顺的婚事。

村里人也只晓谢家的情况,谢阿娘一贯是看不上谢定安一家的。

谢阿爹立不起来,就是谢阿娘的应生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