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6 章 谋楚02(1 / 2)

加入书签

范增简直无法直视姜珂那双真诚,恳切的眼睛。()

他想起自己和姜珂在兰陵时的场景。

?本作者峨眉山猴子03提醒您最全的《带着超市穿大秦》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一年,他四十一岁,已经半只腿迈入老年的行列了,尚未达到不惑境界,依旧有很多困惑。

范增出生在中等之家,家里虽不是高官巨贾,却也颇有余粮,能供得起他读书识字,四处游学。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他七岁便开始读书启蒙,只可惜读来读去,读到发须灰白,却怎么也寻不到能赏识自己的明主。

二十岁时,他正值壮年,踌躇满志。三十岁时,他盼望自己能效仿姜太公和百里奚,老年出仕。四十岁时,他知道了在隔壁的秦国有人十二岁拜为上卿,十岁封为长史,荀子虽然被众多儒家学者们抨击排斥,但他的观点却是没有错的,大器免成,这世间真正的天才根本不需要磨炼,很自然地就会脱颖而出。

四十一岁那年,范增游学兰陵,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姜珂。

言行举止间的确不凡。

那几天他们每天都谈到很晚,文章谋略,经术辩论,百家学说等。令范增意想不到的是,姜珂虽然年少成名,身居高位,可言谈举止间却很谦和,没有丝毫傲慢。

姜珂对他说:“大器免成纵然很好,却很容易失去警觉,有时候别人的恭维和夸赞也会变成一柄利剑,所以才更要虚化若谷,戒骄戒躁。”

随后,姜珂招揽范增跟随她一起回秦国。

“功不唐捐,厚积薄发,所谓伏久者飞必高,秦国有这世上最大的功业等待着您这样有能力有智慧的璞玉之才去建立呢。”

最后,她也是用一双今天这样真诚的眼睛看向范增,告诉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于是范增便被姜珂说动了,原本心里那点微弱的火苗瞬间猛涨,变成燎原之火,带着满腹的好奇和期待同她一起来到了咸阳。

而如今,在姜珂说出那句"独忍弃姜珂乎"后,范增没有回答她的话,只是沉默半晌,若有所思,说道:“昌平君和昌文君既是楚国公子,又是秦国宗室王族,恐怕……”他顿了顿,“不好处理啊。”

他说的是不好处理,而不是不能处理,那就是还有机会。

姜珂恭敬道:“请先生赐教。”

范增摆了摆手:“现在暂时还赐教不了。”

“为何?”

范增无语道:“内史,老夫需要一些时间思考。”

范增心想,姜珂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我又不是楚王,如何能在须臾之间便除掉两位公子?等等,楚王!他灵机一动,转瞬间有了主意。

“老夫有一计谋,兴许可行。”

姜珂:?

啊?不是你们这些顶级谋士思考对策都这么快的的吗?

原本姜珂还想一会儿给范增送来些核桃之类的坚果补补脑子呢,现在看来,他根本没时间吃坚果。

() 项羽,你的亚父可真厉害,果然聪明。

嘿嘿。

“先生请讲。”

范增压低声音,同她说了自己的计策,姜珂听得很仔细,听完之后忍不住赞道:“先生之计妙哉!”

“只是……”姜珂突然又话锋一转,“此计中间经历流程颇多,珂需要一些时间来布置。”

范增的计谋粗暴简单,却又很有用。

这个计谋便是攻心。

乱其志,折其锋,乱之扰之,敌心自惊,俟其以变,然后图之。

历史上的熊启和熊颠并未和嬴政离心,熊颠作为秦国相邦,熊启亦是身居高位,在秦国朝堂上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楚国公子的身份,在李信伐楚之战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背刺秦国,于郢陈之地倒戈,甚至原楚王负刍被俘虏后,熊启还被项燕立为了新的楚王。

而现在,熊启和熊颠在秦国朝堂上过得并不如意,当然就更想念楚国了。

范增虽不知历史上发生的事,但一名好的谋士首先就要有顶级的观察力,这些年来,范增和二人接触不多,却仍能看出他们的心思,并利用这种心思,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计谋。

钓鱼执法也是执法。

熊启这些天来总是能收到来自楚国的消息,一开始他并不相信这些,害怕是有人想要抓住他的把柄特意弄出来的阴谋诡计,而且咸阳内部各势力错综复杂,指不定哪位商贾,哪位隶臣妾是大王的眼线呢,他现在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如临深渊,但凡踏错一步都将万劫不复。

然而,朝堂内关于攻打楚国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多,姜珂已经定好了今年的赋税数目,是按照战争时期的数目收的,各处工坊内的制造皮甲,战车,弓箭等的工匠们也都愈发地忙碌了起来,眼看秦国马上就要出兵,他的故国也即将遭受灭国之危。

于是他叫来了熊颠一起商量。

有些蠢事,一个人去做的时候,兴许还会仔细考虑一番这样做是否不妥。但当你有了同盟,有人和你一起分担去做这件蠢事,那真就是什么谨慎啊,思考啊,冷静啊,全部都抛之脑后了。

总而言之,我没错。

熊启和熊颠也是这样觉得的。

二人热血上头,改头换面,穿上粗布衣裳,扮作商贾,想要带着自己在咸阳蛰伏多年所收集到的情报回到楚国。

这一刻,他们不是在秦国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楚国质子了,而是即将要拯救一个国家的孤胆英雄,是顶天立地的壮勇之士。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楚国劫后余生的欢喜,和黔首们对他们的尊敬崇拜。

一直到被抓之前他们都是这样想的。

咸阳城门口,二人被众多披甲执剑的卫士围在中间,面色凛然,心中一沉。

完了。

孤傲冷漠的君王站在城墙之上,自上而下地睥睨着这位秦王国的背叛者,眼神淡漠,不怒自威,即便没有任何动作任何语言,只一个眼神便能能

让人不寒而栗(),升起一股几乎凉到骨头里的恐惧。

嬴政开口?()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居高临下地问道:“昌文君,昌平君这是要去往何处?”

这一刻,熊启熊颠二人终于意识到,原来他们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眼前的君王手中。

君王说让他们生,他们便生。君王说死,他们便只能死。

没有任何其它选择。

二人浑身颤抖,冷汗直流,仿佛已经意识到自己未来悲惨的命运。

楚国的命运亦是如此。

郎卫们从二人身上搜出一些东西,奉到嬴政面前,他看了一眼,语气比凛冬的霜雪还要寒冷:“既然二位如此挂念故国,那便去陪伴华阳祖太后吧。”

郎卫们瞬间近前将二人拷了起来,他们的反应很激烈,然而一切都只是虚张声势罢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的作用。

他们的喊叫声是纯正的楚语,姜珂站在角落里,有些没太听清,于是问身后的荆轲:“他说的是什么?”

“他说楚国的巫神会替他复仇,报复算计他的人……”

荆·翻译·轲连续说了一大堆话,姜珂闻言微微蹙眉。

“你这是害怕了吗?”

“又不是我害的他,是他自寻死路,我为什么要害怕。”她无语道,“我只是觉得他很蠢而已。”

你活着的时候都斗不过我,死了更是个废物。

范增没想姜珂这么快就把熊启和熊颠给搞定了,他惊讶道:“您不是说需要一段时间来谋划吗?”

“是啊,这次可费了我不少时间呢。”

范增以为的一段时间:一年半载。

姜珂实际上的一段时间:半个月解决。

雷厉风行,下手干脆利落且不留痕迹,甚至受害者本人还没猜出来真正凶手呢,就被噶了。

范增不仅感叹:“此子当足以谋啊!”

姜珂:这话……怎么这么耳熟?

……

姜珂一通折腾之后

好消息:熊启,熊颠被除掉,不用担心伐楚战争的时候会被人背刺了。

坏消息:似乎更坚定了嬴政让李信当主帅的决心。

要说这世上谁最会游说君主……

那还真不是姜珂。

而是她那个便宜师兄韩非。

韩非年少时仕途不顺,抑郁不得志,因此著有《五蠹》《说难》《孤愤》等书籍,专门教导人如何游说君王。他深知游说的艰难,于是《说难》一书便描写的格外详细。

当然,他中年时仕途也不怎么顺利。

游说一事,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言论去适应君主的言论,而不是让君主来适应自己。

姜珂连夜反复品读了韩非的几篇作品,不愧是法家先驱韩非子,写得就是好。

当然,她未来的姜子也不差。

殿内,一片寂静。

姜珂对嬴政说道:“我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世上怎么

() 会有人认为周公贤德呢?”

周公之名,举世皆知,自他之后,但凡有贤明之臣,皆试图以周公自比,怎么在她口中,周公反而变成不贤德的人了呢?

嬴政看向姜珂,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古人云,君无戏言,所以当初周成王封少弟于唐时,周公坚持要求按照成王之言去办。”

这是周朝时的一个典故,周成王很喜欢自己最小的弟弟叔虞,有一次他和叔虞一起玩耍时,将一片梧桐叶子剪成玉硅的形状送给叔虞,和他开玩笑道:“我将这片土地封给你。”

于是周公便向成王和叔虞表示祝贺,成王一听,有些发懵,对周公说道:“我只是开个玩笑啊。”

并不是真的想给叔虞封地。

可是周公却对他说:“天子不可戏。”

成王没有办法,只好将唐这个地方封给了叔虞。

“但臣以为,周公若真是贤德之臣,便应该在成王分封之前阻止他分封,或者提前教导成王君无戏言这个道理。而不是在对成王说了戏言之后促成这件事。这和马车撞到树上才知道转弯,孟春解冻时才知道买棉衣有什么区别?”

虽然嬴政听出了姜珂话中的潜在意思,但还是被她这清奇的比喻逗得忍俊不禁。

姜珂:“臣想要当一个贤德之臣。”

我可没批评你这个大王当得不好,我这是在自我批评,自我反思,无法成为一名贤德之臣。

“所以,姜卿要来劝说寡人何事?”

虽是疑问句,但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无非就是攻楚一战谁当主帅这件事。

姜珂:“古人有云:姜桂之性,到老愈辣,王翦将军年纪虽大,依旧可以勇冠三军。”

嬴政:……她这都是从哪认识这么多说话颇有道理的古人?

“生姜之性,亦不逊于老姜。”

姜珂:……

麻了。

战国时期,生姜的姜和姜姓的姜并不是同一个字,她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还是个文盲,不认识字,特别义正言辞地用现代思维告诉燕丹和嬴政自己姓姜,生姜的姜。

现在回想这段黑历史,简直尴尬到想要原地挖个地洞钻进去。

也不知道他这句“生姜”是在夸自己,还是在代指李信。

反正就当是在夸自己吧。

姜珂认为王翦好,嬴政认为李信好,到最后,姜珂差点被嬴政给反向劝说了。

现在没有了熊启熊颠这两个背刺者,万一二十万真就能把楚国给打来呢?

不行!姜珂摇了摇头,试图冷静!

“虽然楚国的领土被秦国削去了大半,可楚国疆域依旧广阔,足有方圆三千里的领土,而且和三晋不同,楚地湿热,中间多山林水泽,咱们将士的皮甲是牛皮羊皮,楚国将士们的皮甲都是鲛革犀兕,坚如金石,宛地铜铁所做的矛,十分锋利,惨如蜂虿。”

嬴政:“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姜珂:……

她劝说嬴政的话选自荀子先生的《议兵》篇,这一段的内容就是前面大致说明楚国有多强,有多少有利因素,最后总结楚国衰弱的原因,正是嬴政所说的那句话。

不是,大王你……你至于怎么博学吗?

一般博学的大王都不好忽悠,啊不,是劝谏。

就比如现在,他看姜珂的眼神仿佛在说:阿珂,不要断章取义哦。

姜珂还不死心:“楚国人口众多,矿产资源丰富……”

嬴政:“若是姜卿能让李信亲自来找寡人言明其能力不足以担当伐楚主将,那寡人便听从你的劝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