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0 章 流觞(1 / 2)

加入书签

姜珂吸吸鼻子,喃喃自语道:“最近也没降温啊,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打喷嚏了呢?”

“可能是谁又在念叨我了吧。”姜珂也没太在意,用帨巾擦拭一遍后,继续吃饭。

嗯,火锅,真好吃。

“大……大王。”秦彭生说话说得支支吾吾,一个“喏”字怎么也说不出口。作为秦国的治粟内史,最高经济大臣,姜珂的辛苦他们这些门客是看在眼里的,刚从危险的战场上归来,只歇息了一天就开始处理公务,说上一句夙兴夜寐也不为过,好不容易才有个假期,现在又要被大王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

这……不太好吧。

主君会很失落的。

好在嬴政并非是真心想要姜珂来帮他处理政务,只不过刚才突然想到姜珂那狡黠的表情,才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又不是黑心大王,还是非常担心姜珂身心健康的。

不过君无戏言,嬴政说出口的话不可更改。

更改不了,但可以补充。

“姜卿近日身体可好?”

作为医家学派的领头人,秦彭生不光医术高超,着手成春,人情世故方面更是通达,秦彭生接下这个台阶,回道:“姜内史她最近……经常通宵,彻夜不眠。”

自家主君最近精力充沛,吃嘛嘛香,身体健康的能打死一头牛,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姜珂究竟哪里身体不好,最终只憋出来了熬夜这个理由。

“姜卿忙于政务,也是辛苦了,既然如此,便让她好好休息些时日,再来帮助寡人处理政务吧。”

“喏。”

这次秦彭生答应地很快。

用完晚膳后,秦彭生又大着胆子提出为嬴政检查身体。即使嬴政殿内已经更换了更符合人体力学的桌椅书案,但坐得时间久了,腰背和脖颈这些地方总会出现些小毛病。

年幼在邯郸时,姜珂就经常对嬴政说要每年定时体检,不要讳疾忌医之类的话,所以嬴政很自然地同意了。

秦彭生和太医夏无且两个小老头给嬴政来了个仔仔细细地全方面检查,从腰背肩颈到五脏六腑,甚至还逐渐融入了一些心理,情绪状态分析,花费了将近大半个时辰才检查完。

然后一人又花费了半个时辰对嬴政的体检报告单精心研究,深入思考,一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俩人相互对视一眼,最终还是夏无且站出来,弓着腰,如实回答:“大王您的身体并无大碍,非常健康。”

何止是没有大碍,连小碍都没有,如果说姜珂壮得能打死一头牛,那么凭借大王这个体型和身体素质,一点不夸张地说,大王能打死一只老虎。

虽然没有人敢将老虎放在大王面前。

年轻人,就是身体好哦。

对于这个结果,嬴政很满意,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是将会统一六国的天命之人,自然要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

姜珂吃完火锅,沐浴之后,“砰”地一声跳到床上,在上面滚来滚去,尽情享受自己来之不易的假期生活,第一日又休息一天,终于来到了姜珂期盼许久的团建时刻。

原本今日应该是荀门团建,但姜珂想带上嬴嘉她们,张苍想带着郦食其兄弟,就连韩非,都想带上张良一起。

韩非和张良这两个韩国人特别有共同话题,他俩自从相互认识后,韩非不再四处上书抨击人,张良也没什么闲心搞刺杀,总之……可以用风平浪静来形容。

李斯不知道带谁,就把自己的长子李由给带来了。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有才能,李由但凡能和谁学到几分,那都算他赚到了。

于是就这样逐渐变成了……秦庭官吏们的大团建。

黔阳河是咸阳城外不远处的一条小河,背靠黔阳山,这里景色甚美,所以经常会有许多贤士来此处或是吟诗作赋,或是琴棋清谈。

虽然已经到了九月末期,可那些杂树草木,树叶枝条仍是一片碧绿,蒙络摇曳,谭清水净,蜿蜒不尽,清冽到可以照见人的光影,水流撞到小石上叮咚作响,有数不尽的风流景色。

也是巧了,今日来这里游玩的人不多,偌大的美景全部都被姜珂一行人给占据了,简直美哉。

众人各自寻了属意的地方,和自己好友三三两两坐到一处。

战国时期的娱乐方式不比现代少,管弦雅乐,六博,弹棋,射覆,投壶,击壤等,既雅致,又有趣,往往令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姜珂接连输给荀子六把六博。

她输第一把,第一把的时候,荀子认为是自己的六博水平高超,赢了很正常,第三把,第四把,荀子对自己的六博水平有些迟疑了,一直到第六把,在见识到姜珂那一塌糊涂的棋技之后,荀子意识到姜珂似乎是在“彩衣娱亲”。

第七把之后,饶是好脾气的荀子也有些不开心了,敛起面容,告诉姜珂不要再玩这些一眼就能被看穿的把戏了。

姜珂闻言,并未失落,反而大受感动,激动道:“先生,您对我真的是太好了。”

此话一出,莫说是荀子,就连一旁的其他弟子都面有好奇,他们想不明白先生明明是在批评姜珂,怎么到了她嘴里反而变成对她好了?

姜珂:“唉,您宁愿认为我是在彩衣娱亲,故意输给您,都不相信我的真实水平的确如此,就是这样差。”

荀子:……

众人:这声绝望的叹息……

荀子试图安慰:“昔年屈原曾在《卜居》中言明: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占卜时有难以理解的卦象,就连神明都有并不通晓的地方。这些都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阿珂,你莫要为此忧虑,只按照自己的心愿和意志去做便好。”

姜珂:其实也没太忧虑,她又不是输不起。

“弟子谨遵先生教诲。”

连输七把六博,姜珂索性不玩了,

拉着吕雉坐在河边玩了一会儿井字棋。战国时期虽然大多数人都只吃朝食,飧食两顿饭,但一些不差钱的士卿也会一日三餐,有日中食这餐饭,更何况他们今日本就是来这里游玩的,当然要好好享受了。

转眼间日头高升,众人开始准备中食,这个年代吃饭讲究节气,所谓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并以滑,甘调味。此时正值初秋,理当多食辛味。从前没有辣椒,多用芥调味,而现在,没有被辣椒规训过的人们也不太敢多食辣椒,大多还是选择芥。

将肥美的舒凫,黄鹂放进鼎中烹煮,炖到软烂,提粱方炉上炙烤着滋滋冒油的羔羊,再加上一把嫩绿的葵菜,荇菜相伴点缀,更添颜色。庖人在一旁用刀背击晕洞庭鳙鱼,将其脍成薄片,还有桃,栗,李,杏各色瓜果和石蜜酥酪,蜜饵等甜点,各色美食,应有尽有。

一众弟子晚辈们侍奉荀子用餐完毕,便开始自助模式。

“从前在民间时,我常听人说食物的第一口最美味,这是我今天烤熟的第一串肉串,给你吃。”姜珂将肉串递给嬴嘉,然后又将第一碗羹汤送给姬萍,主打一个端水大师模式。

一人笑眯眯地接了姜珂的食物。

随后,姜珂又将一碗羹汤递到韩非面前,问道:“师兄,近来称意否?”

韩非瞥了一眼姜珂,接过汤碗,答道:“称意。”

姜珂补充道:“这次这碗羹汤真的是我亲手所做。”

韩非:“看到了。”

从洗菜到下锅,的确每一个步骤都是她亲自完成的。

看得出来她今天心情很好。

洗菜,切菜,一股脑地全部都扔到镬中,搅拌一下,撇除浮沫,汤成。

师妹烹饪一直都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吗?

韩非喝了一口姜珂送给他的汤。

是清炖萝卜排骨汤,鲜美清甜,很好喝。

姜珂:“味道如何?”

韩非:“甚善。”

这么多年来,韩非一直有一个未解之谜,当年在邯郸时,姜珂到底是如何熬煮出那碗鲜美异常的海味汤?他曾无数试图复刻,东海的鲕鱼,澧水的朱鳖,萑水的鳐鱼,这些《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所记载世上最鲜美的食物,他都有品尝,可却再也没有吃到过和那天相同的味道。

“什么味道如何?”如同葫芦般白胖的张苍从远处而来,手里提着两只鸽翅,一人一只分给姜珂和韩非,融入他们的谈话。

“清炖排骨汤。”姜珂指向大镬,“在那里,味道还不错。”

张苍闻言,拿起漆木餐匕,正要动手盛汤,见到镬中食材,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停下动作,问道:“这里面可是猪骨?”

不愧于这个肥硕白胖的体型,张苍亦是喜爱美食,猪肉腥臊骚臭,味道不美,大多只有贫穷人家才会食用猪肉,或者用来祭祀,张苍口味挑剔,对于猪肉,平日里连看都不看一眼的,更别说吃了。

张苍感到不解,你们秦国吃得这么差吗,居然

连猪骨都觉得美味?

“秦国猪肉的味道和魏地并不相同。”姜珂微笑道,“师弟可以尝尝看。”

张苍的好奇心瞬间被吊起,即使品种不相同,说来说去不也还是猪吗?秦国的猪骨头里还能长花不能?

带着这份好奇,他盛了一些汤水放入碗中,喜欢美食的人大都不喜浪费,即使这里面的是他所厌恶的猪肉,因此张苍只盛了不到半匕的汤用来品尝。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味道……

也太好喝了吧?

张苍眯着的眼睛都大了几分,更加有光了。

这真的是猪肉吗?芦菔的清甜和排骨的肉香融为一体,又鲜又美,味道比他之前吃到的牛羊都更要甚一筹。

秦国的气脉这么好吗?居然连猪肉味道都如此美味。

他再次发出疑问。

郦食其和郦商兄弟闻言,各自盛了一碗仔细品味,反应也都是和张苍相差无几。

实际上今天的汤,姜珂还真就没加任何科技,唯一不同大概就是她加的是现代的盐,主要是食材新鲜,上午现杀的猪,现拔的芦菔,简简单单炖个汤,喝食物的本味。对于经常吃诸如蚂蚁卵酱,蜗牛酱,去掉牛肉筋膜后直接捣熟的捣珍等在现在看来是黑暗料理的张苍等人来讲,已经是很降维打击了。

张苍忍不住问道:“师姊,这是什么品种的猪肉?”

“这只是普通的猪。”姜珂解释道,“十数年前,大王刚刚继位时,上天降下了两种名为玉米和棉花的种子,经过数年培育,勉强能达到孟子口中的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但是后面那句"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就让我们犯了很大的难,琢磨了很长时间才研究出这个法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