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0 章 强秦(1 / 2)

加入书签

毕竟,剔仙骨这几个听起来很疼,燕王表面心宽体肥,膀大腰圆的,底子里却虚到了极点,最怕疼了,别说是剔骨,就连皮肤擦破块皮都得疼得嗷嗷叫唤。

当然,仅凭荆轲一人之力还不足以祸乱整个燕国,再加上赵高,嫪毐这两位哼哈二将,燕丹一死,就更没有顾忌了。

冬去春来,又是几年过去,秦国灭亡魏国后,任务基本完成,荆轲便准备回秦国了,临走时,他又回到市肆之中,和自己的两位好友道别。

高渐离为荆轲舀了一勺美酒,然后问他:“你年少时游学四海,志在天下,为何现在却要偏居一隅,留在秦国?”

荆轲思考片刻,玩笑似的说了一句很官方的回答:“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天下。”

随后,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还有,秦国有很赏识我的人。”

这时,有位隶臣走到荆轲旁边,将一封信递给荆轲,禀告他这是邮人从秦国带来的信件。

荆轲将信拿在手里,等隶臣离开后,熟练地拆开信封,高渐离以为这是秦国密信,正要侧过身去以免意外瞥见,却被荆轲阻止了,他轻描淡写道:“不是什么重要信件,君可同看。”

的确不是什么重要的信件,信上只有寥寥数字。

上面写着:“荆轲辛苦了,珂甚是想念,愿君早归,珂将在灞桥边为你接风洗尘。”

自荆轲来到燕国后,每隔三月都会收到姜珂的慰问信,风雨无阻,从不缺席,荆轲心中有那么一丢丢感动,所以才会说出今天的话。

高渐离:……

看出来了,这人真的很赏识自己好友。

但其实,这些信都是姜珂提早就写好的,让邮人每隔三月发出一封,为了逼真,她还特地换了不同信纸和笔,主打一个别人卖预制菜,她写预制信。

荆轲看完了信,将其认真叠好,放回口袋里,又问高渐离和狗屠:“你们是否要与我同去秦国?”

二人同时摇头拒绝。

狗屠有老母要赡养,是不可能离开燕国的。

荆轲:“秦国有一位姜内史,喜欢收集天下的宝物。”

高渐离没有回荆轲的话,他对财宝没有兴趣。

荆轲:“号钟琴在她手中。”

号钟琴是当年齐桓公的琴,琴音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故曰号钟琴。

高渐离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

荆轲又道:“秦王手中藏有绕梁。”

绕梁是当年楚庄王的琴,绕梁三日,余音不绝这个成语便是用来形容此琴的,这二者皆是绝世名琴。

高渐离瞬间转变态度:“恰好近日我灵感堵塞,想要出门游历一番。”

荆轲瞥了他一眼,一副早知如此的表情。

……

时间线回到荆轲离开邯郸时,姜珂看着赵嘉这一堆俘虏,心里琢磨着该怎样处置,为了给其余四国一个震慑,大手一挥,直接给

赵嘉套上链枷,发配他去当了城旦。

在秦国,城旦算是一种很重的刑罚,要服四年的劳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没有休息时间,很多城旦都是被活活累死的,但赵嘉身份特殊,是赵国王族,待遇自然要和别人不一样。

所以他是无期城旦。

至于廉平,姜珂养一个人的钱还是有的。

还有那位力挽赵国于狂澜的李牧将军,顿弱救下他后,将他放在一处农户家养伤。

李牧也曾经身强力壮过,可他现在年纪大了,和秦军打仗时就便患有钩病,身长臂短,其状若钩,举剑后连自己的后脖颈都够不到,再加上被韩仓派过去的刺客一顿劈砍刺杀,幸亏有死士及时喂他喝下参汤吊命,否则恐怕他如今早已不在人世。

饶是如此,李牧也昏迷了很久才醒来,他的眼睛处被蒙着一条白布,视线一片黑暗,身上缠着密密麻麻的绷带,被安置在漳地不远处村庄里的一间房屋中,从声音中能听出来,这周围有很多穿着铠甲的士兵来回巡逻,将这个小院围得密不透风,连一只鸦鸟都飞不出去。

有人为他送来汤药,和他解释因为刀伤,他患有眼疾无法视物,需得仔细静养方能恢复。

刚开始李牧以为这又是赵葱和郭开耍得鬼把戏,但又很快反应过来,他们那晚明明能直接杀死自己,为何又如此大费周章地救下自己呢?

很快,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李牧从巡逻士兵们的口音听出来这些其实是与自己势不两立的秦人。

自己这是被……俘虏了?

莫非秦国是要用老夫来威胁赵国投降?李牧摸索着四周,试图找出些尖锐物品,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他宁愿自杀也不会如秦国所愿的,可惜,秦人早就猜出了他的心思,整个屋子的边角都被柔软的棉花布帛所包裹。

李牧又突然意识到,赵王都派刺客来杀自己了,自己又如何还能对他抱有期待呢?

喂药的女子看出他的心思,冷声道:“好不容易将您救离了险境,将军可莫要轻易寻死。”

然后,又告诉他一个消息:“我们家主君知道您在赵王心中的地位,所以不会用您做人质威胁赵王的,她只是惜才罢了,您就在这里放心养伤吧。”

“惜才”这两个字从敌人口中说出,显得格外地讽刺。

“你们家主君是谁?”

“届时她会亲自来探望您的。”

李牧本想再向她询问下秦赵两国战况如何,却又放弃了,赵葱是个无能之将,结果是什么已经很明显了。

他对这女子口中的主君是谁很好奇,然而,“主君”没等来,却先等来了自己的妻子家眷。

即使不能视物,他也能感到自己老妻心中的恐惧与疲惫,家人团聚,抱头叙旧,老妻告诉李牧,自从他死的消息传到邯郸后,赵王害怕李家有不轨之心,于是便又丝毫不留情面地下令要夷李家三族,连李牧还不到三岁的孙子和怀有身孕的儿媳都不放过,幸好有人出大量财物贿赂狱

卒,这才用死囚将自己一家偷梁换柱出来,后来又将他们送到这里。

其实,原本赵王是没想过要处置李牧家人的,不过姜珂命人在邯郸城内装神弄鬼装大了,赵王害怕但又不敢明说,所以只好找了个理由下令将他们都杀了。

他有一个十分清奇的脑回路,心想李牧的家人都去陪伴他了,那李牧自然就不会继续捣乱了。

知道这些,李牧对赵王便不仅是恨铁不成钢,更升起了一丝幽愤。

看守他们的那位秦女非常热情,每次前线一传来什么新战报,必会最先拿到李牧面前,念给他听,若是结果好也就罢了,可偏偏赵军被秦军打得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李牧:……

过了不知多少天,那位背后的主君终于现身在李牧面前,令他惊讶的是,这位主君居然是位女子,而且听声音还很年轻,他只稍加猜测,便确定了此人的身份,秦国那位名扬天下的内史——姜珂。

姜珂开门见山,对他自我介绍道:“你好,李牧将军,我是秦国的治粟内史,名叫姜珂,早在秦国时便已久仰您的大名了。()”

李牧:“你将老夫及家眷关在此处究竟有何目的?→()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嗯?世上皆传我姜珂是个爱才之人,您没有看出来吗?”姜珂语气佯扮疑惑道:“我这是在招揽您啊!”

李牧干脆拒绝:“秦赵自古便势同水火,老夫怎么可能会接受你的招揽。”

“有一种金属,名为钠,将它放进水中,会发出大量热量,在水面上形成燃烧的火焰,所以只要足够博学,火与水是能够相容的。”

“老夫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姜珂道:“我向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你知恩图报,和老夫又有什么关系?”

姜珂:“知道自己施过恩惠,所以贪图别人的回报,这就是我知恩图报的性格,我救了你全家,你不打算报答一下我吗?”

李牧:……

好厚颜无耻一秦人。

姜珂:“其实,您不接受我的招揽也行,毕竟你受伤太重,最忌劳费心神,我看您的子孙也是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啊。”

李牧皱眉,正要嚷她几句,忽然意识到了不对劲,气得呼吸声都大了许多:“姜珂!你要干什么,我那孙儿左车,今年才不满三岁啊!”

姜珂毫不在意:“打工人要从娃娃抓起嘛。”

三岁这个年纪正好,小了还得哄着,大了便有自己的意识,养不熟了。

她继续自顾自地说着:“那个,我已经在咸阳城附近为您找了一间宅子养老,和你的妻一起钓钓鱼,种种花,养养病什么的,多好啊。但也别太悠闲,兵法该看还得看,万一哪天秦国打匈奴或者百越时,将军不够了,还是需要您领兵上阵的,虽然这个几率很小。”

“姜珂!!你,你,你……”

李牧实在太过气愤,居然将沉积在身体里的淤血给呕了出来。

对此,姜珂称之为,医学奇

() 迹。

“老夫并未答应你!”

这时,有人过来在姜珂耳畔悄声耳语几句,而后又退了出去,姜珂看向李牧,对他的拒绝视若无睹:“我知道您没有答应我,但是您的儿子同意了啊。”

姜珂笑得十分灿烂:“我用您和他妻子的性命来威胁他,他就同意了,赵王对你们太过无情,连我,都忍不住为你们感到心寒。”

分开审问这个办法,即使到了古代,也依旧好使。

至于李牧,李牧现在一点都不想听姜珂讲话,这人做坏事居然光明正大地说出来,丝毫不避人的吗!?

他现在只想找个安静无人的地方独自静静。

秦王到底是怎么忍受的姜珂啊!

李牧的儿子名为李泊,军事才能虽不如李牧,但基因摆在那里,也没差到哪去,因为李家已经有一位上将军了,所以李泊在赵国并不受重视。

到了秦国,秦国不在乎你家中到底有几位将军,只在乎你是否真有才能。

和其他赵国降官一样,李泊展现自己的才能后,被封为秦国的中大夫詹事。

不过,他最近也有一忧心之事,李泊膝下共有三个孩子,长子李谅,今年十岁,次子李左车,今年不满三岁,最小的孩子还在他妻子腹中。

姜珂居然要将他的次子带走,虽然咸阳城一共就那么大,他和自己儿子总能见面,可对此还是心有不满。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用李左车来掣肘李家呢。

其实,除此之外,姜珂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

她看出来李泊的不满之意,对他说道:“我听闻,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名师出高徒,左车马上就要到启蒙的年纪了,不知李君可有为他寻到什么好的名师?”

这话倒是说到了李泊的心坎了,古代人极其重视师徒关系,就比如姜珂,她前期就是靠着鬼谷子和荀子徒弟这两个头衔才在嬴异人面前抛出了敲门砖。

李泊本就是赵国降臣,在咸阳人脉有限,哪里能寻得到好的先生呢?

姜珂循循善诱道:“我的先生是荀子,我师兄是韩非子,我会鬼谷很多不为人知的学识……”

虽然很可能这些人都没时间教导李左车,但先忽悠过来嘛!

李泊想了想便同意了。

世界上没有谁能拒绝荀子和鬼谷子!

李泊也不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