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38(1 / 2)

加入书签

看清了她那位前未婚夫一家的阴险恶毒本质,让她对朔方盛家只留下了仇恨,而不是又被蒙骗着,踏入这一道陷阱。

因为朝廷迟早是要对朔方出手的。正如对朔方放任不管的话,朔方迟早是要割据自立的一样。

事态发展至今,已经不太可能因为某一个人的意愿或道义而停下了。

诚然盛如惊应该算得上一位难得的君子,但他麾下那些军头、那些几代人都跟随盛家的老兵与家将,隐然已经成为了一股约束盛如惊行为的势力。

假如盛如惊所做之事是完全对朔方有利的,他们便豁出性命去,为盛家效力,仿佛天下再没有比他们更忠心的了。

但假如盛如惊所做之事会让朔方吃亏,那么这些人就敢群起而攻之。

他们或许会先苦口婆心地劝谏,劝谏不成的话,那就要兵谏了。

倘若兵谏也不成的话……

盛如惊这个朔方节度使,也就当到头了。

李重云在心里冷笑。

其实,盛如惊与他,并无什么不同。

一样都要为旁人结成的势力所掣肘。

当初盛和礼愿意为两个总角小儿定下婚约,还不是为了谢大将军手里那掌控西北的大军?一旦谢家覆灭、军权旁落,盛和礼就改弦更张得比谁都快。

哼,十岁小儿就离家拜师学艺,还跑到杳无人烟、音信不通的深山老林里去,谁信?

不过是一个退亲的冠冕堂皇借口罢了。

而谢大姑娘一介孤女,凭什么能够成为太子妃?还不是因为她的身世虽然堪怜,但奇妙地能够将文武两道都串合在一起?

朝臣为什么也没有反对?还不是因为谢家尽没,将来皇后没有外家可以依靠,断然不会有外戚之祸?

封谢大姑娘为太子妃,既可以借着谢家在军中、国子监祭酒的都家在文臣清流之中的那些香火情来为久病的太子博取支持,又可以在太子真正继位之后,不受外戚掣肘。

真不愧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啊!

……只可惜,他李重云,并不是那一位“父皇之爱子”!

……也可惜,那一位“父皇之爱子”,短命到并没能真正享受到父皇这一番深远的打算!

如今,父皇心目中这一位完美的太子妃,终于又在他眼前了。

他并非父皇的爱子,但这一回……

也该轮到他去渴望一点他人的厚爱了吧?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她。

她刚刚斩钉截铁说着的“即使是盛如惊,若要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也一样不能容他”,在李重云听来,简直如同天籁。

多好啊……就该这样。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缱绻起来,有丝迷蒙。

他眨了眨眼睛,像着了魔一般地低声喃喃道:

“就该这样,嫂嫂……不要再去看他们了。”

看我啊。

毕竟,当初太子大婚时,因为太子病重不能起,父皇还特命由他这个皇二子代兄迎亲。

虽然太子大婚时不亲迎,只是在东宫中等候太子妃,已成定例,但皇二子代兄亲迎,还是本朝建立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大约是因为太子病弱,父皇毕竟有几分心虚,所以着意在这些虚礼方面要为太子妃做足面子撑场吧。

……然而当时,他却是很高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