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3(1 / 2)

加入书签

下徐州,兖州与徐州二地并治,届时将徐州的文士派往兖州陈留去为官,远离本家,再辅以寒门官员做副手,届时当无需担忧了。”

曹操依旧陷入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才幽幽的叹了口气:“我只怕士族壮大罢了。”

戏志才亦是士族出身,虽说戏氏败落,家人隐居,可终究还是占了个士族的名头,所以听着不免觉得有些尴尬。

“主公若怕士族坐大,不若公开纳取贤才,多征些寒门子弟,当初主管东郡一地人员尚可用,如今一下子多了兖州徐州二地,我等是真的有心无力了。”

戏志才轻轻咳嗽一声,他这提议在士族的角度来看,那是昧良心的。

曹操倒是被他这一声咳嗽给转移了注意力:“寒冬腊月的,莫要着凉了,若是冷,便我这边儿靠点儿,我年岁虽说比你大,但是这阳气倒是比你足些。”

“咳,多谢主公,我不冷。”

戏志才裹了裹被子,只留了个脑袋在外边儿。

‘寝不语’在曹操这儿是不可能的,凡是和谋士抵足而眠,他的谈性都非常高涨。

却将之前关于徐州豪门的事情给岔过去了。

第二日,曹操写信让信使立刻飞速送往赵云所在的开阳。

信使疾驰三日后,到达开阳境内,将手中书信交给了赵云,赵云看完信后,立刻点燃香丸招来驯鹰,将白色绢帛写的一封信送往阿婉手中。

驯鹰速度极快,不过一日便到达阿婉身侧。

郭嘉也在第一时间看见了曹操所询问之事,是否要接纳徐州豪门的投诚?

他眯了眯眼睛,手指轻轻敲击在案几上。

戏志才和荀彧都给出了答案,可曹操却依旧大费周章的来询问他。

这证明什么呢?

这证明至少在这件事上,曹操是不太愿意听从这二人的意见的,为何?因为徐州本地豪门对陶谦的背叛让曹操不敢相信,这是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同是士族而产生的倾向。

但是他就不同了,他乃寒门,又是曹操的女婿,对于曹操来说,他是自家人。

所以郭嘉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戏志才的提议。

接纳徐州士族,只是为官的话,得调任。

驯鹰很快飞了回去。

又是一个三日,曹操接到了郭嘉的提议,他唤来了荀彧与戏志才,告诉他们,接受徐州豪门的投诚。

糜竺在得到准确的消息后,再也忍不住的长吁一口气,抹了抹额头的冷汗。

可算是有了答复。

有了答复好啊,有了答复他就有了操作的余地了。

于是糜竺很快的联系上那些豪门,当然,有些人还是倾向于陶谦的,他也就没有开口,所以,就在陶谦不知道的情况下,徐州的士族拧成了一股绳,一股名为‘背叛’的绳。

当然,用徐州豪门的话说,这不叫‘背叛’,这叫另择明主。

所以当阿婉和郭嘉回到昌邑的时候,徐州那边的战势已经趋于明朗化了,陶谦死守郯县,身体却越来越糟糕,手下的丹阳兵也渐渐显露出了颓势。

曹操这会儿可坏了,他一点儿都不着急,就这么围着郯县,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在周围肥沃的土地上开垦了一块不小的田,里面撒上了苜蓿种子,苜蓿生长周期快,无论是喂马还是他们自己吃,都是极好的一道菜。

陶谦就这么看着曹操他们在外面僵持着,渐渐的,粮草开始不够了。

而阿婉回到昌邑,先是见了曹贞与黄月英,考校了二人的功法后,发现二人确实刻苦,然后为她们找了六个服侍她们的姑姑,和几个女婢,打发她们带着典韦与五十兵,陪同黄盖去江都寻找孙策。

诸葛亮也一同随行。

阿婉更是修书一封,用蜜蜡封口,交给曹贞,让她转交给孙策。

曹贞与黄月英出发那日,阿婉悄悄告知他们:“若实在危险,一定不能离开马车,此车中含有毒雾,一旦有人强攻,必定喷洒之,切记切记。”

“谨遵师父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