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5(1 / 2)

加入书签

一路的凶险,以及阿婉出手用假玉玺换孙公遗骸的事情,都让诸葛亮听得心潮澎湃。

只觉得阿婉这一手玩的实在是漂亮极了。

当然,更让诸葛亮对此事重视的原因则是诸葛瑾对孙策的推崇。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兄长仅仅因为短暂的相处,就对孙策有了投奔之心,甚至言说日后孙策若有恢复父辈荣光之心,他必定伴其身侧,辅佐于他。

“阿统你先背书,我去送了鱼就出来。”

诸葛亮扔下一句便拎着鱼进了院子,先去厨房找了庞娘子,将鱼给了她后便又去庞德公房里拜见还未起身的庞德公,退下后又出门去找庞统。

却不想,刚出庞德公房门就听见天空传来一声长啸声。

他脚下一顿,然后便拔腿就跑。

等出了门,已经看见庞统的肩膀上站着一只神骏的鹰,庞统则是展开玉瓶中的纸,正脸色严肃的仔细看着。

“我们去找叔父。”庞统只看了几眼,便猛地攥起手,面色凝重的转头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愣了一下,便明白过来,那纸条里面必定写着极为重要的事。

“先生还未睡醒……”

“事从情急,等唤醒他后再赔罪吧。”

庞统要做一件事时总是极为果断的,就好比当初孙坚遗骸在刘表的府邸里,他就敢夜探荆州府。

诸葛亮点点头,跟着他往里面走。

“阿亮,师父写信来让叔父带我们一起去东郡安置,此事你回去与你兄长好好商议一下吧。”

庞统蹙了蹙眉头,眼底难得染上一抹焦躁:“荆州如今是是非之地,襄阳更是十分危急。”

诸葛亮垂眸,点点头:“此事我现在便回去与兄长商议,你也好好与先生说,先生在鱼梁洲日久,总是舍不得的。”

“嗯,此事我会斟酌。”

两个人凑在一起,将纸条上简短的几排字又看了一遍。

阿婉的语言简单明了,只说让庞统劝说庞德公来东郡定居,又说让诸葛亮一家也去,最后则是提到了一个黄氏,她说当初在出襄阳的时候,遇见了一位黄氏的小丫头,她很喜欢,便将一串灵女泪交给她做信物,并言明,那黄氏女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师妹。

于是两个人盯着这个黄氏,脚步越来越慢,最后站着,相顾无言。

过了一会儿,庞统又将纸条给收了回去:“总之,我这边先劝慰叔父,你那边回去和诸葛兄说吧,毕竟,襄阳将乱,你的母亲与两位姐姐也要顾及的。”

“嗯。”诸葛亮垂下眼睑,神色凝重。

于是两人合力将庞德公唤起身后,诸葛亮便告辞回去找自家兄长诸葛瑾去了。

而此时的东郡。

东城门外三十里骑兵营的校场里,郭嘉和戏志才……还有一个糜芳,三个人穿着干练精神的衣裳,正绕着校场跑圈儿。

戏志才脸色发白,头顶冒着冷汗:“奉……奉孝啊,我们还得跑多久啊。”

郭嘉抿唇,脸色漆黑的回答:“我亦不知。”

他因为跟着夏侯惇身后练了一段时日,所以此刻他看起来还有些游刃有余,而跟在他们身后的糜芳就有些不太好了,他粗喘着气,胖胖的身子跑起来有种地动山摇的感觉。

糜芳实在受不住的停住脚:“不行了,我得休息片刻。”

他弓着身子,手撑着膝盖,大口的喘息着,却不想刚停下脚步,就感觉鼻子‘噗嗤’一下,流下了两管鲜红的血来,他连忙掏出手帕捂住鼻子,又开始迈动脚步往前跑。

“大娘子早晨给我们喝的汤可真是太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